楠木軒

美稱我們低調展示新戰機讓人意外: 俄羅斯改口猛誇它亞洲無敵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綜合

  最近一組黃色塗裝的殲-16戰鬥機加掛新型電子吊艙和機載播撒器的畫面在各大媒體中普光率最高,這種配備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綜合作戰能力。使得中國空軍的對地打擊能力獲得顯著的提升。甚至被俄羅斯媒體稱為“東亞空中無敵”的空中武器,就在不久前俄羅斯媒體還稱它不過就是一款中國自己改進的蘇-27戰鬥機。

  殲-16戰鬥機是中國針對自己的實際需要開發的一型多用途戰鬥機,多數人都認為是基於殲-11BS戰鬥機基礎上對地攻擊增強型號版本。由於之前殲-11BS的外掛掛架數量少,重掛載點也少,在對地對海攻擊中作用有限,主要還是用作對空空戰。殲-16對比此前的殲-11改進型最重要的升級是安裝了中國自主生產的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有此前中國已經有裝備蘇-30MKK戰鬥機和殲轟-7戰鬥轟炸機的經驗,所以在通用的彈藥和武器掛載上,都會獲得極大飛躍。同時具備超遠距離空戰能力和強大的遠程對地對海打擊能力。現在對外展示的畫面,是殲-16攜帶機載隱身防區外彈藥播撒攻擊系統的畫面,搭配類似於美國的”狙擊手“吊艙,可以讓殲-16在超遠距離上對敵方目標進行打擊,遠離對方防空火力的威脅範圍,增強了中國空軍對點面目標的打擊能力,有提升了殲-16戰鬥機的生存率。

  此番對外展示的殲-16戰鬥機的畫面,被美國《防務新聞》網站稱為中國故意泄露出來的,目的是展示中國空軍的遠程對地打擊能力,這樣的展示形式相當讓人意外。尤其是掛在怪掛架上新型航空炸彈,類似於美國GBU-97傳感器引爆武器(SFW),在中高空投放後,會分離出10個子彈頭,這些彈頭都帶有降落傘,在落地前還會放出4個帶有探測器的反裝甲彈頭,在自動探測到裝甲目標後會發動攻頂打擊。中國現在已經可以研發同等打擊武器,大大提高了殲-16在面對集羣目標的打擊能力。哪怕對面來的是鋼鐵洪流,殲-16也有能力予以擊毀。同時這種智能傳感器武器還可以應用到對機場的打擊上,遠距離摧毀機場的跑道,讓敵方的戰鬥機飛的起來落不下,沒起來的就只能趴窩。

  同時殲-16這次還展示了一種類似於美國“狙擊手”光電吊艙的外掛物,這種新型的吊艙可能會集成紅外和白光多種瞄準能力,可以極大的拓展機載探測器的探測距離。可以在20公里外直接鎖定一個高速移動地面目標。非常方便殲-16從中高空遠距離上對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甚至還可以發現中距離上的隱身目標。中國同時還研究了多種外掛吊艙,都可以應用殲-16這一良好的平台上。

  中國此番展示殲-16戰鬥機,很明顯的意圖就是展示自己對地打擊能力上獲得的提升,尤其在亞洲諸多國家都在追求多用途戰鬥機的時候,中國已經在這一領域上走的越來越遠。殲-16對比周邊的蘇-30MK2還有F-15K和F-15SG這類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時,不僅具備較強的空戰能力,還具備遠程投放防區外彈藥的能力和在未來換裝各種先進吊艙的能力。更為可貴的是,這些武器和吊艙都是中國自主研製建造的,相對於周邊這些機載武器都需要外購的國家,中國無疑在這方面已經大大的領先了。


  眾所周知,由於工業和維修技能的落後,凡是被印度維修過的空軍戰機幾乎每個月都有幾天飛機墜毀,在過去的40年間,印度空軍墜毀了超過1000架的戰機。因此,印度空軍也被媒體冠名為墜機數量穩坐世界的老大。其實日本墜毀率也相當高!

  最近日本國內真是鬧騰,日本航空自衞隊連續2天“摔機”事件一架UH-60J直升機墜海失蹤,此次事件導致4名機組人員失蹤。

  屋漏偏逢連夜雨,10月18日上午,日本一架F-4EJ“鬼怪”戰機,在起飛滑跑過程中因左側起落架撞上不明物體,機身向一側傾斜擦地起火,左側副油箱遭擠壓破損導致燃油泄露,隨後引發大火,所幸2名飛行員及時從座艙逃離,並無大礙。

  今年,日本自衞隊不斷髮生重大飛機事故。5月,日本陸上自衞隊的一架聯絡偵察機在北海道山中墜毀,機上4人全部死亡;8月的時候日本海上自衞隊的一架運輸直升機失去平衡墜地,此外,還有一架巡邏機在青森縣附近海域墜毀!

  (2017-10-22)


  軍情鋭評 | 兩天連摔兩架戰機!遭遇多事之秋的日本,戰機可能不夠了……

  近期,日本國內可謂是“禍不單行”,除了其國內第3大鋼鐵企業神户鋼鐵製造公司曝出連續10年產品造假,牽連全球500家企業的醜聞外,日本航空自衞隊(下文簡稱“空自”)連續2天“摔機”事件(10月17日,一架UH-60J直升機墜海失蹤,10月18日,一架F-4EJ戰機在起飛過程中發生意外撞擊後,漏油起火),則再次暴露出空自機隊嚴重老化的問題。

  兩天連摔兩架戰機 空自機隊老化嚴重

  據日本媒體報道,10月17日晚18點,隸屬於空自濱松基地的一架UH-60J直升機,在靜岡縣濱松市南方約30公里的海面執行夜間搜救任務訓練時突然失蹤。自衞隊派出的搜救人員在失蹤地點周邊海上發現了包括直升機艙門、起落架等多個直升機零部件,防衞省已將該機判定為墜毀,並仍在加緊搜索4名失蹤的機組人員。

  UH-60J是日本三菱重工引進美國西科斯基SH-60“海鷹”直升機生產線後的國產版本,日本組裝的首架UH-60J於1987年8月首飛,1992年正式投入服役,截至2010年,共有40架UH-60J在役,主要執行海上搜救任務。儘管空自並未公佈這架UH-60J的單機編號,事故原因也尚未查明,但UH-60J機羣存在機羣老化問題已是不爭事實。

  屋漏偏逢連夜雨,10月18日上午,駐紮在茨城縣百里基地的一架F-4EJ“鬼怪”戰機,在起飛滑跑過程中因左側起落架撞上不明物體,機身向一側傾斜擦地起火,左側副油箱遭擠壓破損導致燃油泄露,隨後引發大火,所幸2名飛行員及時從座艙逃離,並無大礙。

  據稱該機隸屬於空自第302戰鬥機中隊,單機編號87-8408。按照空自編號規則,編號前綴“87”中的8代表交付防衞省年份的最後一位數(日本組裝的首架F-4EJ於1972年交付,最後一架於1981年交付),7則為F-4EJ在空自登錄的機型代碼,可推斷這架F-4EJ是1978年交付部隊的,至今已連續服役37年。

  雖然此次事故並非完全歸因於機體老化,但並不能保證説將來不會出現其他問題。據國際權威航空網站“環球飛行”(Flightglobal)發佈的《世界空軍年鑑2017》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空自仍有71架F-4系列戰機在役,儘管空自號稱其“裝備完好率”(武器裝備能隨時遂行作戰任務的完好數與實有數的比值)屬世界前列水平,但並不能改變機羣老化問題嚴重的事實。

  機羣使用年限長 頻繁出動過度老化

  機羣老化實際上是大國空軍普遍存在的問題,但對於日本空自來説尤為突出,且已是老生常談。除了古董級的F-4系列戰機(日本是目前世界上仍在堅持使用F-4的三國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伊朗和土耳其)外,作為空自主力的F-15J/DJ系列戰機更是“深受其害”。

  出於冷戰時期美國對抗蘇聯的需要,日本是東亞地區第一個裝備F-15重型戰機的國家,於1981年正式列裝部隊,共生產223架(203架單座型F-15J和20架雙座型F-15DJ),截至2017年4月,仍有155架在役。現役的大部分F-15J已進行過中期延壽升級,據西方軍事專家保守估計,即使出動頻繁,至少還能服役至2025年,但能否緩解現實中不斷增加的客觀壓力就不好説了。

  據日防衞省今年4月13日最新統計顯示,2016年度出於防衞領空需要,空自戰機緊急升空攔截架次數達到1168次,大幅超過冷戰時期,而擔任這些攔截任務的主力就是F-15J/DJ系列。

  2011年發生的2起事故從側面體現了空自F-15J機羣老化問題的嚴重性,一起是在當年7月5日,一架F-15J(單機編號72-8879)在距離沖繩那霸基地東北180千米的中國東海附近空域進行飛行訓練時意外墜毀,飛行員失蹤,搜救人員後來在墜毀地點附近發現了該機的減速板和部分主翼殘骸。

  另一起發生在當年12月9日,一架F-15J在百里基地附近飛行訓練時發生垂尾翼尖掉落事故,掉落的右側垂尾翼尖長約25釐米,直徑約5釐米,重約2千克。

  現役主力戰機狀況尚且如此,那麼空自的下一代主力戰機進展又如何呢?

  F-35J短期難成戰力 X-2離服役尚遠

  據日媒報道,空自於2016年11月28日,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盧克空軍基地,接收了首架F-35J(F-35A日本出口型),將用於培訓空自人員。日本由此成為除美國外,亞洲首個裝備F-35隱身戰機的海外國家。

  隨後的12月15日,由日本本土生產的首架F-35J(生產編號AX-5)在位於日本名古屋小牧南的三菱重工生產線開工建造。今年6月13日,這架編號AX-5的F-35J在小牧基地正式首飛成功。9月26日,第2架F-35J在日本成功首飛。據日媒報道,日本共訂購了42架F-35J,其中的38架將由三菱重工自行組裝製造。

  儘管整體來看,日本列裝F-35J的進展比較順利,但短期內尚不具備實戰能力。早在2013年公佈的美國國防年度報告中就已透露,首批交付日本的F-35J僅會配備“I型系統”(相當於美軍的Block2A批次),只具備飛行訓練和航炮瞄準能力,而無法使用空空導彈實施空中格鬥。

  另據日媒10月13日報道,日本國產的第一種隱身戰機驗證機X-2(舊稱“心神”)已完成第31次試飛,整體試飛進展順利,且加大了試飛頻率。而據日民間軍事愛好者10月5日上傳網絡的照片顯示,X-2在進行第29次試飛時,加裝了尾旋改出傘,顯示該機的試飛工作已進入新階段。

  作為防衞省寄予厚望的首款國產4代機,X-2隱身驗證機採用了大批新技術,例如配備2台由本土IHI公司製造的XF5-1渦扇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49千牛);效仿美國X-31高機動試驗機,在尾噴管後方加裝摺流板,靠折流板轉向改變燃氣流方向實現推力矢量機動;機身大量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等。

  儘管這些對於X-2技術驗證機來説都是仍需檢驗的技術,在日後的隱身戰機原型機上未必採納,但堅持使用已經驗證的“不利”技術(折流板控制技術死重大,推力矢量工作效率低,不利於隱身和超音速巡航),就只能説明日本航空工業尚未攻克研發隱身戰機的關鍵技術,即便試飛工作順利,距離研發出真正的隱身戰機仍“任重而道遠”。

  (2017-10-23)


  中國空軍的伊爾78加油機自曝光以來,大多以衞星圖以及在國外改裝的圖片呈現,官方對其的報道一直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在空軍執行遠海戰巡任務時,伊爾78雖然在編隊中,但是往往出鏡的時候只有一根加油軟管和受油機蘇30的畫面,不能見到該機的“廬山真面目”。

  直到近日,網上出現了2張圖片,終於將空軍伊爾78加油機與蘇30進行空中加油的畫面完整的展現了出來。

  圖一為受油機艙內視角,可見受油機位於伊爾78的左側,推測右側還有一架蘇30,同時進行加受油作業。伊爾78垂尾上的機號為20641,由此可以推測出該機隸屬於空軍某運輸機團,與伊爾76混編,為我國引進的3架伊爾78加油機中的第一架。

  圖二則是來自護航機或者另一架等待加油的蘇30的視角,畫面中可見3架蘇30,由此推測正在進行較大編隊的分組加油訓練。

  結合這兩張圖片分析可知,伊爾78其實是具備同時為三架戰機加油的能力的,第三組加油設備位於機身左後側,但是圖片中顯示該設備已經拆除,並且有三架戰機出現的情況下,也僅僅是為兩架進行加油,因此推測現階段出於安全因素考慮,我軍的伊爾78尚不具備三機同時加油能力,使用大型加油機為重型殲擊機進行空中加油也處在磨合期,需要更多的實戰化加油訓練來熟練整個作業流程。未來是否有同時為三機加油訓練的必要,還得視具體情況而定,畢竟這樣風險係數會更高。

  空軍現役70餘架蘇30,而伊爾78則只有3架,平均一架要服務於20餘架蘇30,還不包括目前開始批量服役的殲16。所以光靠伊爾78是遠遠不夠的,引進這3架伊爾78,除了解決燃眉之急外,更重要的考慮可能是先行積累一定的大型機空中加油經驗,以便於未來等基於運20研製的空中加油機服役之後,我空軍甚至是海軍航空兵都能更快的上手操作,未雨綢繆。(利刃/信者)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藍焰烈火小笨笨”: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