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口刀村: 搬出新天地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綜合

  文_當代全媒體記者 冉阿建

  圖_沿河自治縣委宣傳部

  提要:位於武陵山脈與婁山山脈相交之處的一口刀村,是"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石山區。今年以來,該村通過跨區域易地搬遷,走出了一條脱貧新路。

  一口刀村,意為建在刀背上的村莊,位於武陵山脈與婁山山脈交界的沿河自治縣思渠鎮,屬典型喀斯特地質地貌,地勢呈南北走向,南邊是一條細長的"刀柄",北面則是開闊的"刀面"。

  特殊的地形,必然給村子發展帶來極大的阻礙,吃水、交通、種地都是困難重重,長期掙扎在貧困線上,洋芋、苞谷、紅苕是村民家中的主糧。"刀柄"上的高毛組,只有一丘1.5畝的水田,每年僅收350公斤大米。

  作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區、石山區,搬遷,成為唯一的出路。

  沿河自治縣2017年度首批跨區域易地搬遷出發儀式現場。

  一口刀村支部書記朱永學説,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突然從一個地方搬到另外一地方,村民難免會有顧慮,甚至反對。

  為此,當地各級幹部紛紛上門講政策、解疑惑,表示農村户口變為城市户口後,可以享受更好的政策和待遇。並給予三年"過渡期",如果城裏住的不適應可以回村,在村裏原有的一切都不變。同時,家中有勞動力、有孩子讀書的,承諾安置就業和就近入學。

  "土地、工作、讀書都得到保證,肯定同意搬遷啊。"2017年初,一口刀村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的號角吹響,來自高毛組的搬遷户朱瓊作為第一批搬遷對象搬到碧江區響塘龍安置點。

  朱瓊(右)在沿河自治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下前往位於碧江區的新家。

  在安置點的新家,朱瓊激動地合不攏嘴:"100個平方米的電梯房,沙發、電視、冰箱、牀、抽油煙機等家用物品都是現成的,一分錢也沒有花,簡直像做夢一樣"。他説,以前在老家的時候,過着上頓苞谷、下頓土豆的生活,吃水還要走幾個小時去背。為了生存,自己和妻子不得不外出打工,家中三個孩子和老人無人照顧,心中一直有愧。

  朱瓊一家5口在碧江區響塘龍易地扶貧搬置點的新家。

  "我做夢都想逃離那個窮窩窩,做夢都想和家人在一起,是搬遷實現了我的夢想,讓我們變成了城裏人。"朱瓊表示,搬到安置點後,碧江區相關部門多次上門對家庭情況進行登記,對遇到的疑惑和困難及時進行解釋引導。如今,按照一户至少一人就業的原則,自己有了一份工作,孩子就近入學,享受到市裏的教育資源,"窮根斷了,想也不敢想的幸福來了。"

  一口刀村駐村第一書記肖涵介紹,一口刀村共374户1284人,目前已累計實施四批易地扶貧搬遷共194户769人,第五批已辦理搬遷手續41户144人,擬於7月底搬遷。

  而不願搬遷或無法搬遷的村民,則依託產業脱貧。根據特殊地形,制定了"山頂、山腰、山腳"的產業規劃佈局,數千畝的丹蔘、玄蔘、琯西蜜柚、珍珠花生等產業錯落有致地分佈在村裏。

  一條以易地搬遷為主,產業發展為輔的脱貧之路正在一口刀村形成。(詳情請見《當代》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