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户制鋼造假案:日本製造業為何“墮落”

  神户制鋼造假案:日本製造業為何“墮落”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曹煦 | 北京報道

  見習編輯:蔣莉莉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7年第40期)

神户制鋼造假案:日本製造業為何“墮落”

  10月8日,一條關於“日本製造”的醜聞曝出,輿論譁然,業界震驚。

  始創於1905年的日本鋼鐵企業神户制鋼所(Kobe Steel, Ltd。)當天承認,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底期間,違反合同篡改了強度和尺寸等質量數據,涉及其中的產品包括鋁製零部件1.93萬噸、銅製品2200噸、鋁鍛件1.94萬件,約佔鋁和銅業務年銷售額的4%。

  事件影響巨大,日本媒體形容其為“動搖日本製造”的“神户衝擊”。加之早些時候多家日企曝出的造假醜聞,“日本製造”這個國家品牌正在蒙上陰影。

  >>數據造假10年前就開始

  神户制鋼所為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僅次於新日鐵住金、JFE鋼鐵公司,其粗鋼產量725.9萬噸,在全球鋼鐵公司中排名第53。作為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神户制鋼所在日本享有盛譽,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1979年曾進入神户鋼鐵公司紐約分公司工作。神户制鋼所從2010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總部設在上海。其在蘇州、天津、鞍山等地都設有工廠。

  這樣一家歷史悠久、實力突出的企業,在今年8月底公司內部調查時發現,旗下位於心盡⑷重、山口3縣的3家鋁工廠和位於神奈川縣的銅製品子公司長期篡改部分鋁、銅製品出廠數據,冒充達標產品流向市場。

  上述這些涉事工廠在產品出廠前就已發現某些方面不達標,卻在產品檢查證明書中修改強度和尺寸等數據。神户制鋼所副社長梅原尚人公開致歉稱:對篡改數據深表歉意,正在反省。梅原尚人表示,“這是迫於按期交貨的壓力。”

  造假並非“一日之寒”。經調查發現,包括管理人員在內的數十人蔘與其中,這説明神户制鋼所造假案是一起長期的、集體性的行為。梅原尚人也承認,部分產品從10年前開始就一直沿用篡改後的數據,篡改數據也並非個別人所為,而是獲得管理層默許,是公司整體性問題。

  另據日本媒體報道,造假鋁製品波及客户約200家企業,以汽車廠商等為主,包括豐田、本田、馬自達、三菱、日產和鈴木在內的日本車企巨頭都已受到波及。

  以豐田汽車為例,豐田已確認使用了神户制鋼所生產的問題產品,包括在日本國內工廠組裝的部分車型的引擎蓋、尾門等,而問題鋁製品已被用於部分車型的引擎蓋等部件。豐田方面正在對汽車安全性進行確認,如果涉及汽車性能和安全,或將引發大規模召回。

  更令日本業界擔心的是,這些問題產品甚至已流入日本國防領域。目前已有三菱重工、川崎重工、IHI株式會社、SUBARU(斯巴魯)4家企業確認,其生產的國防用品也使用了神户制鋼所的問題鋁製品。更有最新報道指出,連日本自衞隊使用的武器,可能也用到神户制鋼所供應的原料。

  數據造假醜聞對神户制鋼所造成的影響正在發酵。10月10日當天,東京股市神户制鋼所股價暴跌22%,創單日最高跌幅。10月11日,東京股市神户制鋼所股價繼續跳水。短短兩個交易日,股價累計暴跌34%,15億美元市值“蒸發”。

  若引發後續召回事件,付出的成本將更為巨大。神户制鋼所副社長梅原尚人説,不排除部分客户將因此召回問題車輛的可能,目前正與相關企業協商。

  在醜聞曝光之前,鋁、銅部門一直是神户制鋼所的主要創收部門。該公司年度收支報告顯示,因鋼鐵行業原料成本上漲,神户制鋼所已經連續兩年虧損,但鋁、銅部門在上一個財政年度實現了120億日元(約合7億元人民幣)利潤收入。

  >>日本製造“醜聞頻頻”

  神户制鋼所的故事並非個案。近來“日本製造”醜聞頻出:日本汽車巨頭日產在出廠檢驗環節中,大量使用無資質人員敷衍出廠檢驗手續;三菱和鈴木篡改汽車燃油及經濟性測試數據;日本汽車配件製造商高田公司(TAKATA) 因隱瞞安全氣囊質量缺陷已於今年6月申請破產。

  長期以來,日本製造一向以精細嚴謹和過硬品質享譽世界,“排隊買日本馬桶蓋”曾經一度成為中國媒體上的熱門話題,“開不壞的豐田”更是成為全球司機多年公認的口碑。如今密集爆發的日企造假讓業界震驚,“日本製造”怎麼了?

  長期研究日本企業的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子雷表示,雖然日本製造名聲在外,但生產管理漏洞,諸如篡改產品數據、生產日期等現象一直存在。“進入信息化時代,隨着日本社會的變化,曝光這些問題也越來越容易。其實日企和其他企業並無二致,只是被光環和名譽所掩蓋。”

  日本現代文化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吳保寧認為,一方面下游企業對上游企業的降低成本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企業內部強調創利創收、忽視社會責任,如何平衡兩者關係需要利益調整。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梳理多起被曝光的造假事件,涉事日本企業紛紛給出了“內部管理、高管品行、業績壓力”等因素,但如此多日本製造業代表企業集中曝出篡改、造假、隱瞞、謊報等重大丑聞,無疑顯現了日本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危機。

  從財富世界500強的榜單對比上看,日企正在整體“沉淪”。1996年,世界500強榜單上的日本企業多達99家,與美國不相上下;2006年,上榜日企已減少至70家;2016年,僅剩52家。對比20年前,日企上榜數量鋭減了近一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劉軍紅認為,日本製造業的“墮落”僅體現了全球化大潮下日本經濟環境鉅變的冰山一角。在他看來,日本製造業企業過去追求的全球市場佔有率,逐漸讓位於資本收益率,成本競爭、收益競爭成了日本企業新目標。“今後,日本企業如何轉型、日本經濟如何升級,已成關乎日本是‘復興’還是‘沉沒’的攸關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90 字。

轉載請註明: 神户制鋼造假案:日本製造業為何“墮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