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常見的“親子關係”,可能會害苦孩子,第二種傷害最深
文/琳妹育兒説(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關係決定關係,童年時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對於孩子成年後的關係有着決定性的影響。”——這是《依戀與12種親子關係力》開篇所講的第一個論點。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舉起“愛孩子”、“給孩子好”的旗幟,高高在上擺起父母架子,讓親子失衡,以至於害了孩子一生而不自知。
案例
辦公室同事小敏一直都是那種唯唯諾諾,凡事缺乏主見的女生。也是因為這樣的性格,讓小敏事業上一直沒有太大的起色。
小敏這樣的性格,與她童年時候有一個強勢的母親有關。
大學選專業,小敏很想選擇園林建設,但媽媽一句話就打斷了:“那個女孩子灰頭土臉去搞建築,選擇財會專業吧,女孩子坐辦公室當白領多光鮮、體面。”
因為媽媽的一句話,一項對數字並不精明的小敏果真選擇了財會專業。但不管是讀書還是求職,小敏都覺得很痛苦。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自以為“為孩子好”的做法,實際上是一種“畸形的親子關係”。
以下這五種親子關係中,很有可能會害了孩子一生,尤其是第二種,希望你家沒有!
第一種:強勢控制
從孩子2歲開始就萌芽出自主意識,但父母卻永遠將孩子當作“傀儡”一樣操控,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戀愛結婚,在這樣強勢控制之下,孩子還有何獨立性而言?
第二種:情感索取
電視劇《歡樂頌》就掀起了收視高潮,其中樊勝美就逃不開原生家庭的情感索取。重男輕女的父母永遠都是“小美,我們家不靠你能靠誰?”
孩子無法選擇父母,也不能否認父母的生養之恩。但最可怕的是,父母以此作為要挾,希望孩子順從,對孩子一生命運都要橫插一手,這種親子關係可謂是“毒藥”。不僅讓愛變質,也會將孩子拉入痛苦的深淵。
“望子成龍”之心人皆有之,但有的父母會將所有的期望都掛在嘴邊,不斷地給孩子灌輸“你就是媽媽所有的希望”、“咱們家就靠你了”。這種期待會轉為孩子巨大的壓力,讓孩子無法跟同齡人一樣,在正常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有任何一點行差踏錯,他們就認為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期望,於是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敏感、膽小、不善於與人交往,很容易產生自卑、消極的情緒。
第四種:溺愛孩子
父母愛子女乃是天性,很多家庭是“孩子為大”,過度的寵愛讓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
更甚至父母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孩子還小,不要跟他計較”。長久以往,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在人際交往中“唯我獨尊”,很難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第五種:消極冷漠
有的家庭親子關係是“聚少離多”,父母因為工作繁忙,將孩子委託給隔輩撫養,在孩子需要關愛、陪伴的時光裏,父母缺席讓孩子與父母產生了距離感。
但王朔的這些“出格”行為並沒有引起家長關注,相反,他們認為孩子不學好而暴力對待。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養分,讓孩子一生都受益。所以合格的家長,一定要擺正自己的身份定位,建立好良好的教育方式,從而促進良好親子關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