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新聞閣網絡熱點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網絡新聞,讓您瞭解一手娛樂、社會、民生、國家等熱點綜合資訊。

  七夕節

  下面我宣佈——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開個玩笑~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七夕

  這個被列入第一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

  雖然現在一提到七夕,大家就想到

  鵲橋會、定情、看着星星互訴衷腸

  ……

  但實際上

  七夕節,真的不是情人節啊!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女子大型祈福節日

  在古代,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的傳説關係密切

  但它又有“女兒節”的稱謂

  簡單來説,七夕就是一個

  女子大型祈福節日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因為織作是古代女子的常備技能之一

  沒結婚的姑娘乞求有一雙巧手

  結婚的女子希望求子

  有孩子的婦女希望孩子聰明

  ……

  總之這一天

  姑娘們穿針鬥巧、拜織女、吃巧果、逛街……

  男子頂多在旁邊湊個熱鬧

  過節什麼的,不存在的~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姑娘們七夕玩什麼?

  晉代葛洪《西京雜記》中説

  女子乞巧的活動源於漢初劉邦的後宮

  (乞巧,中國歲時風俗,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

  俱以習之”

  大概意思就是

  在一個樓裏興致勃勃地穿針……

  開襟樓又叫穿針樓、綵樓

  它是什麼樣,現在已經看不到

  大家可以在下圖中湊合一覽其風姿

  這是圓明園的海嶽開襟,相當豪華

  想想在這樣四周環水的三層小樓裏望星星穿針

  可以説非常浪漫了~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圖:海嶽開襟

  南朝七夕乞巧的流程中還有一條:

  蜘蛛結網會帶來好兆頭

  當天,女子們用彩色的線穿過七孔針

  還把瓜果掛在庭院裏

  如果有蜘蛛在瓜上結網

  就是巧手get√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蛛網乞巧

  《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過盛大的穿針乞巧儀式:

  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宮遊宴

  七月七日晚上

  宮女們把瓜果、鮮花、美酒美食擺在外邊

  向牽牛、織女星祈禱

  還捉來蜘蛛封在小盒中,第二天看蛛網稀密

  蛛網結得密,預示“巧多”,結得稀就是“巧少”

  民間也紛紛效仿

  唐朝崔顥有詩稱:

  “長安城中月入練

  家家此夜持針線”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宋代以後商業繁榮

  七夕節的氣氛也非常濃厚

  車水馬龍、人聲鼎沸

  《醉翁談錄》寫道:

  “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 車馬填咽,

  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

  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

  感覺大概就像

  現在的剁手節一樣吧……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明清兩代流行投針問巧

  姑娘們把裝滿水的碗放在烈日下

  利用水的表面張力

  讓投下去的針浮在水面上

  看碗底的影子

  如果針的影子像花雲鳥獸,寓意最好

  像剪刀牙尺的就差一些

  針影粗細不均、像個棒槌的

  感覺分分鐘就要放聲大哭……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投針驗巧

  晉周處《風土記》中除了描述

  女子供奉瓜果於庭、祈福祈壽之外

  還為七夕首次添加了求子的內涵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從唐代到明清,流行一種

  叫“摩喝樂”的童子塑像

  婦女們乞求多子多福

  另外還有

  希望牛郎織女

  讓自家熊孩子變聰明~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摩喝樂

  ……

  ……

  ……

  所以七夕和愛情沒有關係嗎?

  還是有一點兒關係的

  畢竟涉及到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但這故事從古到今

  也不是啥大團圓結局就是了……

  戰國晚期竹簡《日書》裏寫

  牛郎織女的婚姻非常悲劇

  “戊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

  不出三歲,棄若亡。”

  大概意思是:

  若人們在這種時候結婚

  丈夫三年內會離棄妻子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直到西漢中期以後

  七夕的分離禁忌才逐漸消退

  演進到男女的約會……

  但東漢《古詩十九首》裏

  牛郎織女還是相愛而不能團聚: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拋開這對苦命情侶不談

  七夕其實應該是

  女孩子們盡情玩樂的節日

  元朝最早將七夕成為“女兒節”

  這一天,未出嫁的少女會成羣結隊的遊玩

  互相比一比自己親手做出來的手工藝品

  宋元時期七夕節的隆重程度

  絲毫不亞於春節

  當時還專門設有“乞巧市”,專賣乞巧物品

  清代江南女子還有七夕染指甲的習俗

  傳説將鳳仙花汁染紅的無名指和小指甲

  一直保護至明春元旦

  老年人看了就會避免眼睛昏花~

  ……

  ……

  ……

  簡直比男女互送禮物好玩多了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説到底

  古代有“男耕女織”的傳統

  所以姑娘們乞求心靈手巧

  是為了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好

  現在大部分人無需耕織

  對於祈福的願望也就沒有那麼強烈

  七夕節從穿針開始

  一路演變過來,隨着各朝各代的發展

  也增加了很多風俗和活動

  在鵲橋相會的浪漫與商家推波助瀾下

  現在它成為一個互訴衷腸的節日

  亦不足為奇

  但在大家盡享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的甜蜜時

  也要知道,在多年以前的今天

  我們的傳統是

  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

  最後,今天沒收禮物/送禮物的戀人們不要急

  正月十五上元節

  三月三上巳節

  都是中國傳統中

  宜約會、宜談情的情人節

  到時候補兩份,也是可以的……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比心~


  一對情侶,若是在看劇觀影的口味上完全相反,約會場景裏基本就不會有電影院這一項,在一起已經5年多的A小姐和H先生就是如此。推薦他們倆接受採訪的朋友説,這兩人雖然是在一個地方長大,教育背景也相仿,可在文藝方面的喜好,簡直天差地別。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在家孵劇是很多“宅侶”們熱衷的相處方式。

  A小姐從歐洲留學回來後就進了一家外企上班,工作溝通以英語為主,但下班之後,她最熱衷的放鬆方式不是泡吧社交,而是宅在家裏追劇。“説了一天英語,回家就不想再看英美的劇了,也不想被緊張的情節帶着跑,畫面精緻、節奏緩慢的宮廷古裝劇是我的首選,架空歷史的也行;當代的話,脱離現實的韓劇會比較好,日劇對我來説太寫實了。孵劇不就圖個輕鬆愉快麼,暫別眼前的生活做做夢,感覺挺解壓的。”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近來大熱的穿越劇《名不虛傳》

  A覺得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東方人、亞洲胃,看劇的時候會喝茶、嗑瓜子,夜宵的話,會下一碗餐蛋面吃。雖然平常上班沒法穿旗袍漢服,但她對那些有一點盤扣、刺繡之類小細節的衣物基本沒有抵抗力。“可能我的骨子裏住着一個老靈魂吧。”A笑着説。

  對於A小姐的自述,H先生有更多他自己的解讀:“別看她外表上是個大大咧咧的女孩子,她其實內在是很安靜的,這也是我喜歡她的地方之一。”H在金融業工作,但和A交往之後就儘量減少了應酬,他覺得生活和工作如果沒有了界限會很可怕,所以每天都會留時間跟她待在一起,即便兩個人只是靠在沙發上,各自捧着平板電腦看劇。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古戰場傳奇》是一部講述一個二戰後的護士穿越到古代戰場的美劇。

  H從來只看美劇和英劇,史詩的、科幻的、現實的……各種類型都看,最愛帶點懸疑和驚悚的劇集,稍微燒腦一點就更好了。“平時工作很忙,一直處於打雞血的狀態,放鬆下來之後,如果看的片子劇情太平淡,恐怕看到一半就會睡着,一個人倒沒什麼,跟女朋友一起的話有點尷尬啊。可能我已經習慣了這種大腦高速運轉的節奏吧。”H先生言語裏有些無奈,“説實話,每次過節我都挺鬱悶的,不知道除了吃頓大餐還可以有什麼別的安排,她不喜歡鬧的地方,挑禮物也非常頭疼,我們兩個審美眼光太不一樣了。”

  今年七夕,H先生決定讓A小姐挑一部劇集,不管她挑什麼樣的,他都會打起精神陪她看。A知道H這麼做是一種寵溺和妥協,心裏是開心的,但她並沒有任性挑他完全看不下去的劇,而是讓他從兩部穿越劇裏選一部來看——美劇《古戰場傳奇》和韓劇《名不虛傳》,前者雖然已經播到第二季了,但拿獎拿到手軟;後者剛開播不久,口碑不俗,古代韓醫與現代西醫的愛情故事,聽起來還算有趣。最後他們挑了哪一部?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一對璧人學會了如何尊重彼此的喜好,學會了妥善地經營感情。

  A小姐的願望禮單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Valextra Iside Kimono手袋,與日本京都友禪染坊合作用和服面料和圖案做的,限量35只。雖然要等到9月9日才到貨,但能訂到也是好的。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Gucci 2017秋冬龍紋刺繡高跟鞋,這一系列的美鞋很多,這一款是設計師從東方文化汲取的靈感,特別對味。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BVLGARI的Eden Minakari系列青綠鋯石色斜紋絲巾,孔雀的圖案和整個色調搭配看起來很有東方風韻。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簡單愛”:不知道

  網友“酒農”:亂七八糟,差評

  網友“wtianbianshu”:我英美劇 日韓劇都看,挑着看

  網友“淡淡印記、拼命的笑~”:這廣告來得猝不及防

  (1970-01-01)


  與其説是七夕節,不如説是消費節;與其説是檢驗男友力,不如説是檢驗男友的購買力。

  消費顯然是過七夕的關鍵詞。根據億邦動力網於2013年發佈的調查數據,吃大餐、看電影、逛街購物、情侶套房已然成為情侶過七夕的“老四樣”。 除了見面約會時的消費,禮物同樣不可或缺,巧克力就是其中之一。通常從6月開始,由於天氣炎熱帶來的物流障礙,巧克力銷量會下滑,但到了七夕前會有一個反彈。除了巧克力,珠寶、鮮花、化妝品也是拉動七夕消費的主力軍。

  在網上搜索關鍵詞“七夕節”,查詢到的新聞幾乎也都是以消費話題為主,不僅有描述七夕節大眾消費的盛況,還有向還未下決心的人們建議如何選擇禮物表白心意。作為文化節日的七夕已經在商業話語中面目模糊,甚至變得和其他電商生造出的眾多購物節沒有兩樣。七夕到底為何成為了消費主義的狂歡?

  從七夕節到如今的購物節之間有一個過渡階段,就是“七夕情人節”。在古代中國,七夕節除了愛情之外,還有乞巧、求子等其它含義,而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當七夕節被作為傳統文化資源重新開發的時候,愛情被定義為主要內涵。1993年,當時的中宣部副部長徐惟誠提出“搞一箇中國的情人節”,並且把七夕“當作中國的情人節,省得小青年去過外國的情人節”。

  將七夕作為中國的“情人節”本是官方利用傳統節日對抗西方文化的手段。在七夕乞巧節向七夕情人節轉變的過程中,2002年的河北省會首屆“七月七愛情節”也做出了巨大貢獻。時任河北省文聯主席的馮思德在開幕式上的講話中表示,為了回應江澤民總書記強調的弘揚和振奮民族精神的問題,“最好還是把我國的七月七乞巧節撿起來,重新定義一下,然後大張旗鼓搞一箇中國的愛情節。”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七夕宣傳畫:愛情成為七夕的內核。

  不過,在當時官方的構想中,七夕節應該是一個規範家庭美德的文化節日。在馮思德看來,七夕愛情節不同於西方的情人節,而是“可以倡導忠貞愛情、穩定家庭,符合我國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家庭和諧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七夕對於夫妻愛情忠貞的宣揚有利於重構家庭倫理道德。

  然而終究是事與願違。七夕愛情節沒有在夫妻間找到生長的土壤,反而是在大眾媒體和商業力量的雙重引導下,給了年輕的情侶們釋放消費能力的空間。2005年之後,媒體報道中大量將七夕節和愛情聯繫在一起,而眾多商家則在這一節日中嗅到了商機,他們在營銷中為巧克力、鮮花、珠寶等商品也巧妙賦予了愛情含義。至此,大眾傳媒幫助觀眾們完成了從七夕節到情人節的構連,而諸多商品作為“真愛”的載體,則冠冕堂皇地成了七夕情人節的符號和象徵。

  其實,起源於星象並與農曆息息相關的七夕節,在辛亥革命之後就已式微,它的眾多習俗在現代社會更是失去了存在的根基。而由上至下、沒有社會基礎的傳統文化復興,在不同的語境中,必然要冒着內核被偷換的風險。

  春節有對聯和鞭炮,端午節有粽子和龍舟,中秋節有賞月和月餅,而對於七夕來説,它在當代又有什麼可以寄託內涵的傳統文化符號呢?

  在復興的一開始,七夕節就以西方文化為參照系,其核心與情人節高度相似。本身只剩一具空殼的七夕,在偷換為情人節的過程中,順理成章地挪用了西方文化中用來象徵愛情的符碼:玫瑰、巧克力……在文化符號體系建立的不確定過程中,商業力量很容易滲入並對這些符號進行操縱。

  在廣告中,商家為越來越多的商品賦予了愛情的魔力。在某電商今年為七夕設計的宣傳頁面中,珠寶有價但象徵愛情的無價,香水讓ta只願為你裝點容妝,連露營的帳篷都有了“星空作伴山水相隨”的含義。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認為,商品除了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還具有符號價值,而消費者購買的商品,都是“符號物體”。對於七夕來説,購買這些眼花繚亂的商品作為禮物,也就是在消費一種對於浪漫愛情的憧憬和想像。

  弔詭的是,不論是巧克力、玫瑰花還是珠寶首飾,它們和愛情之間本來沒有必然聯繫,但是它們儼然已經成為愛情的載體,並且大有替換後者成為七夕節內核的趨勢。俞香順在《媒介視野中的民俗節日》一文中區別了民俗文化和大眾文化:在民俗文化中,民眾是文化的主體;而在大眾文化中,民眾只是消費者。現在,七夕的文化也已經成為大眾文化,而不再是民俗文化。七夕節中,大部分人都成為了消費者,作為情侶的主體性幾乎消失。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今年淘寶的七夕節活動頁面:用消費教你玩浪漫。

  七夕的現代復興,本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狂歡的場域。古羅馬哲學家賽涅卡曾説:“人不能沒有節日,因為只有在狂歡之中,人們才能忘記平日的倫理和秩序束縛,迴歸到‘自然’的天性之中,這對人是必需的,因為平日的束縛狀態是‘非自然’的。”中國的其他傳統節日似乎比較嚴肅,而經過傳媒轉碼過的西方節日,已經去除了宗教或是其他文化內涵,為大眾、尤其是年輕羣體提供了純粹的享受快樂和表達自我的空間。

  去文化特徵的七夕情人節也是這樣的狂歡節之一。面對原本希望弘揚家庭美德的七夕愛情節,媒體和年輕人將其合力改造為一種嚮往真愛、表達情感的七夕情人節,可以説是一種與官方話語的抗爭。但是在移植西方文化的過程中,沒有社會基礎的七夕節被商業裹挾,人們沉迷於符號消費又止步於符號消費,於是遇到喪失愛情內涵的危險。

  然而,面對被金錢重塑價值觀的社會,身為七夕節送禮主力軍的男人們,已經很難選擇不去消費了。在別人都在向女友送禮物的時候,送不送禮物、送多貴的禮物已經成為了不少女孩子衡量男友愛自己多少的標準。在消費社會里,人們要用衣服、手錶、首飾、皮包才能表達自我、獲得快樂,所以要不斷努力賺更多的錢。消費成為自我定義和傳遞情感的方式,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在《小王子》中,聖埃克絮佩裏這樣描述成年人對於數字的痴迷:“如果你對大人們説:‘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磚蓋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頂上還有鴿子……’他們怎麼也想象不出這種房子有多麼好。必須對他們説:‘我看見了一幢價值十萬法郎的房子。’那麼他們就驚叫道:‘多麼漂亮的房子啊!’”

  我們現在是不是也是一樣?慢慢地,我們不知道如何表達愛意,只能通過送一束價格昂貴的玫瑰花、或者一盒馬卡龍才能證明對彼此的珍重。當我們對七夕節的期待變成“你準備送我點什麼”或者“你想要我送你什麼”的時候,我們真正去愛一個人的能力,是不是反而在離開我們?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a L”:寫得很好的文章

  網友“Dream for Jun”:消費時代,沒有內涵的時代,有內涵也是被標籤包裝,不置可否。

  網友“張亦默”:解析得很到位。需要這樣的思維來慢慢扭轉七夕的這種窘境,如果真的有一天能夠成功改變的話

  網友“時來運轉”:少林寺有聯歡晚會

  網友“時來運轉”:領導可要忙壞了

  網友“xielihuatuj@qrjloool”:看得好透徹,點贊~

  網友“月影幽竹”:畢竟參與度有限些:)

  網友“風一樣自由”:清明也不少消費

  網友“月影幽竹”:現在除了清明節,一切節日都是消費節

  網友“莓大福”:男友力,零

  網友“茶道”:情人節其實就是商家為自身利益吶喊的節日

  網友“月影幽竹”:現在除了清明節,一切節日都是消費節

  網友“風一樣自由”:清明也不少消費

  網友“月影幽竹”:現在除了清明節,一切節日都是消費節

  (1970-01-01)


  百鵲築橋、星夢傳書,一年一度的七夕佳節即將來臨。無論是戀人未滿,或是親密情侶,濃情七夕都是表達愛意、互贈禮品、依偎陪伴的好日子。與送禮物比起來,沒有什麼比帶她來一次説走就走的旅行更浪漫的事情了吧,雖然今年的七夕是星期一,但你完全可以任性一次,搭上前一個週末,或者索性請幾天假,買兩張飛往海島的機票。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Soneva Kiri度假村

  愛她就送她一座島

  沽島是一座遠離泰國常規旅遊路線的孤島,有着未經開發的原始沙灘,當地漁民經營自己的生意,島上還有一座遠離喧囂的Soneva Kiri度假村。

  説起Soneva,大家可能想到的是馬爾代夫的那家,酒店品牌本身就是先生送給太太的一個禮物,這才是最高級的撒狗糧的方式吧。泰國的Soneva Kiri掩映在茂密的熱帶雨林和白色沙灘中。從泰國曼谷國際機場乘坐私人飛機飛行70分鐘即可抵達度假村,或者從曼谷坐國內航班抵達後再乘短途快艇最終可到達沽島。36座超大泳池別墅,從一居室到六居室皆有。

  雖然是孤島,但你和愛人絲毫不會覺得無聊。著名的泰國餐廳是傳統泰國木結構的棚屋,坐落在紅樹林中,周圍是Klong Yai Kee瀑布。餐廳的理念是“沒有菜單”,主廚Benz烹飪的一系列泰國菜的原材料都來自沽島或是附近的Koh Chang島,海鮮來自本地漁民的捕撈或是自己島上養殖的。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Soneva Kiri度假村的沙灘餐廳

  樹頂餐廳懸掛在沽島古老的熱帶雨林上空,你可以與愛人坐在藤條座椅上,美食和飲料都通過服務生以鋼索滑翔的方式遞過來。

  超過350種來自不同酒莊的酒在恆温控制的山洞中儲存着,超過一半的都是有機酒和生物動力酒。侍酒師會推出黃昏品酒,搭配各種餐前小食、巧克力和奶酪。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在Soneva Kiri看日落

  想再浪漫些的話,你可以在度假村的觀星台處探索閃爍的星辰,天文學家會為賓客展示不同星座,包括木星和土星的半透明的光環。

  你們也可在星空萬里水上露天電影劇場觀看經典老電影,每週有四晚的免費放映和三晚私人放映。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馬爾代夫瑞提拉島One&Only

  印度洋的浪漫

  説到情侶度假,馬爾代夫顯然是首選。坐落在北馬累環礁大型島嶼上的馬爾代夫瑞提拉島One&Only唯逸度假酒店,被清澈湛藍的海洋環抱,宛如點綴在連綿的珊瑚環礁、清澈環礁湖和白色沙灘之間的璀璨寶石,碧海藍天將見證每一場浪漫的海島之戀。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馬爾代夫瑞提拉島One&Only

  作為全別墅式度假酒店,馬爾代夫瑞提拉島One&Only唯逸度假酒店為情侶打造多種不同體驗的完美私密空間。擁有前往私人海灘通道的海灘別墅,提供極致隱私的度假體驗;坐落於碧藍色環礁湖之上的水上別墅,配有水上環繞式吊牀,情侶可在迷人甲板上盡賞靜謐的印度洋;豪華日落別墅坐擁島上最大的私人海灘,遮陽走廊及豪華配套設施,為情侶打造絕佳的海邊約會場所。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情侶spa

  你還可在海灘上私密而寧靜的護理區,於美麗星空下享受兩小時的情侶水療。聽着輕柔的海浪聲,沐浴於海鹽和浪漫玫瑰花瓣之中,享受獨具當地特色的芳香療法,盡享身心放鬆。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Velaa私人島泳池別墅

  有個好消息是,著名的馬爾代夫Velaa私人島經過6月的維護,已經重新開放。Velaa私人島稱得上是馬爾代夫極少數真正意義上的私人島。這座島嶼格調別緻,四周環繞碧綠深邃的印度洋海域,頭頂廣闊無垠的蔚藍色天空。全島在設計中融入了私密奢享的指導理念,讓印度洋成為島嶼的絕對亮點。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重新升級的Tavaru餐廳

  單卧的沙灘泳池別墅坐落在維拉私人島北面的海灘旁邊,佈置精美,周圍環繞着高大的棕櫚樹。別墅內有一個私人泳池和涼亭,在卧室裏就可以直接看到海灘和瀉湖,給人感覺心曠神怡。島嶼周邊的海洋和珊瑚都未過破壞和污染,所以浮潛環境非常的好。

  這次維護中,Velaa有諸多升級,重中之重是島上建築Tavaru的菜單設計,運用“便當”概念,讓島上的亞洲料理更加豐富有趣。

  度假順便求個婚

  作為最久負盛名的結婚和蜜月地,如果你打算帶她去巴厘島度過今年七夕的話,不妨提前勘察下婚禮場地。寶格麗的水上婚禮(Bulgari Water Wedding)成為最著名的明星婚禮場地之一,不是沒有道理的。行禮台設在透明地板上,彷彿浮在水台上。新人踏水前行,走向一望無際的大海和夢幻美好的未來。這絕對是一種獨特的難忘回憶。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一直以來,巴厘島都是海島婚禮勝地

  位於努沙杜瓦海邊的珍珠教堂(Pearl Chapel),座落在巴厘島南邊的海崖之上。透光的玻璃在陽光灑落之時,整座教堂就如其名,像是一顆被遺落在沙灘上的珍珠般閃爍不已。全透明的教堂可以一覽整個廣闊的絢麗印度洋景色。

  阿麗拉度假村所在的山巔(Top Hill, Alila Uluwatu)位於巴厘島南海岸線上100多米高的石灰岩懸崖之上,背山面海,擁有視野壯闊、浪漫的懸崖海景。眺望遠處是海天一色的印度洋,站在山巔能感到清新的海風吹過。白色石板路邊生長着各色花草,燦爛的陽光照射在每棵植物上顯得生機勃勃。落日時分,豔麗的金紅色陽光給新人鑲上一道金邊,似乎也在送上天地間最美的祝福。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金巴蘭灣四季酒店

  看完了以上三個場地,可能你已經有了求婚的衝動,不妨帶她去次金巴蘭灣四季酒店的Sundara沙灘俱樂部餐廳,餐廳坐擁迷人的海岸線,看日落尤其美。據説在這裏求婚成功的概率極高。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巧克力噴泉下午茶

  今年七夕,Sundara還推出了巧克力噴泉下午茶——以純正的法芙娜巧克力為醬汁,搭配多達22種的“火鍋料”,包括各種鮮果、曲奇、泡芙、脆皮筒、棉花糖、芝士,甚至培根等,甜蜜的巧克力配上無敵海景,求婚想不成功也難吧。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簡單愛”:微笑,不但可以掩飾很多不良情緒,而且還會誘發出好的心情。

  網友“一卷紙”:好奢侈

  網友“一卷紙”:走就走的旅行

  網友“上海澎友”:

  網友“上海澎友”:沒哭

  網友“我的貓叫虎虎”:浪漫

  網友“雲欣”:浪漫

  (1970-01-01)


  七夕故事的形成與演變

  牽牛、織女的命名甚早,在《小雅·大東》中便有記載。新的研究利用秦簡《日書》第三簡證明: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形成於戰國時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根據秦簡的記載,“戊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不出三歲,棄若亡。”這則故事最早的版本就是一場悲劇:牛郎迎娶織女以後,兩人大約一起生活了三年時間便被迫分離,導致牛郎獨居。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河南南陽漢畫館藏漢畫像石牽牛、織女星象圖(右側為牽牛星,左側為織女星)。

  由秦至漢的四百年間,人們昂首遙望銀河兩岸的牛、女二星,感嘆一對愛人永遠的分離,不禁傷悲,為之舞詠。東漢後期的《古詩十九首》中就有一首唱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西晉覆滅後,原來北方的貴族逃亡江南,重新建立起新的政權,史稱南方的宋、齊、梁、陳四朝為“南朝”。南朝人殷芸曾講述過牛郎、織女的故事:“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

  故事中這位“天帝”對於女兒的憐愛何其淡薄!他看到女兒不事妝容,獨居可憐,便將她許配給河西牛郎。但他卻又絲毫不像一位父親那樣希望女兒享受婚姻與生活。為了懲罰婚後荒廢工作的織女,這位天帝竟又強行拆散了她與牛郎的家庭,僅僅允許二人一年一會。

  而這一年一會之期,便定在七月初七這天。南朝已經有不少詩人開始歌頌七夕牛女之會,其中陳朝詩人江總的《七夕詩》描寫了織女七夕渡河與夫君相見之前的心理活動:“橫波翻瀉淚,束素反緘愁。此時機杼息,獨向紅妝羞。”獨居時的悲苦和團聚前的嬌羞正是古代大多數文人墨客對織女的想象。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明代七夕故事方補。

  袁珂主編的《中國神話傳説詞典》記錄了根據各地傳説整理的普遍版本,講的是天帝之女織女嫁給了凡間的牛郎,並育有一雙兒女,天帝得知此事後派人將織女抓回天廷。牛郎追上天際後,王母為分隔二人,用頭簪劃出天河,將有情人永久地分隔兩岸。兩人的悲傷最終感動天帝,得以一年一度於七夕鵲橋相會。

  到了唐代,七夕題材已常見於文學作品中。在人生的短暫無常面前,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相見被世人視作求之不得的永恆愛情的象徵。著名的有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此恨”就是“此情”,白居易想象唐明皇與楊貴妃在七夕之夜,於寢宮中向牛、女二星乞求永不轉移的愛情。寫下著名的《錦瑟》以懷念亡妻的李商隱,也曾在七夕之夜作詩:“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李商隱四十喪妻,這首詩就作於三年後的七夕之夜,抒發對於“世上無期別”的無奈與悲愴。屈複評論這首詩説:“人間一別,再無見期。欲求天上一年一度相逢,不可得也。”

  七夕節俗成型於唐、宋時期

  七夕題材在文學中的流行,其實是唐代七夕節逐漸盛興的一個註腳。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七夕之夜:“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嬪妃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候。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士民之家皆效之。”

  唐時七夕,在拜祭牛、女二星的同時已開始向織女“乞巧”,這一興起於皇宮之中的風俗很快被民間效仿。舊時男耕女織,女子的才德要通過針線活來體現,因此針線活又稱女紅。所謂“乞巧”,就是女子於七夕節向織女星祈禱,以求得女紅方面的天賦。乞巧的方式有對月穿針、浮針觀影、蜘蛛結網等等。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仇英《乞巧圖》局部。

  穿針乞巧是對着月亮較量穿針引線的手藝,手藝高超者自然得巧;浮針觀影則是將針或者草浮於碗中水面,觀察投射在碗底的針影來占卜是否得巧;蜘蛛結網則通過觀察蜘蛛是否在代表某位女子的器物或供品上結網來判斷該她是否得巧。李商隱有詩云“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東京夢華錄》的記載則顯示宋時是通過觀察蜘蛛結網的形狀來判斷女子是否得巧:“(七月)至初六、七日晚,……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謂之乞巧。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中國傳統節日往往以祭祀為主題,祭祀的供品在慶典後則由眾人分食,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節令美食。正月十五的元宵,清明節的青團,端午的粽子皆由此而來。隨着乞巧節俗的流行,七夕節在飲食方面也開始跟進。李商隱的《七夕偶題》寫到:“花果香千户,笙竽濫四鄰。”柳宗元《乞巧文》也提到他於七夕之夜見到一羣女子陳設瓜果以祭祀織女。這些瓜果到了宋代隨着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便開始花樣百出。《東京夢華錄》記載七夕時節,商販們用泥土、茅草、豆苗等在木板上製作宛如“村落之態”的微縮景觀對外出售,稱之“谷板”;又用瓜果雕刻出種種花樣,名曰“花瓜”;還有“油麪蜜糖造為笑靨兒”等等果子零食。

  除了乞巧以外,女子們在七夕還有染紅指甲的習俗。《昆新合志》記載:“七夕,少女搗鳳仙花汁染指尖。”周密的《癸辛雜誌》記載了染指甲的方法:“鳳仙花紅者,搗碎,入明礬少許,染指甲,用片帛纏定過夜。如此三四次,則其色深紅,洗滌不去。日久漸退回。人多喜之。”

  另外,宋代以後的七夕節還有了“乞子”的風俗。明人《歲時紀事》記載:“七夕,俗以蠟作嬰兒,浮水中以為戲,為婦人生子之祥,謂之‘化生’。本出於西域,謂之‘摩睺羅’。”這一記載源自宋人七夕節俗。根據劉宗迪先生的研究,這些或用鏤金、珠翠、象牙、龍涎佛手香,或用蠟制的小人偶“摩睺羅”源自西亞宗教的七月節俗,經過波斯、粟特等國家傳入中原,在宋代時與中國的七夕節俗融合。

  可見,以紀念牛郎、織女愛情悲劇為基礎的七夕時節,在唐宋時期融合了乞巧、乞美甚至乞子等內涵,由“夜半無人私語時”的拜禱變成了羣體性的公眾節慶活動。而無論是乞巧、乞美還是乞子,實際上也都與舊時女子希望婚姻生活幸福美滿的願望有關。董乃斌先生指出:“‘乞巧’和渴望婚姻幸福,對於未婚少女和一切已婚婦女,實際上可以説就是一回事。”由此看來,宋代以後的七夕節已經成了女子們乞求神靈護佑的“女兒節”。

  明清女性筆下的七夕節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在《開元天寶遺事》、《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以及唐宋詩文等男性文人撰述的文獻中,無論是織女還是古代的女性都是供其觀看、臆想的對象,女性的聲音長久以來都是缺席的。直到明清時期閨秀文學創作進入繁榮時期,我們才有機會一窺她們的想法和心境。

  牛郎織女的愛情中本就帶有濃濃的悲劇意味,因此對於古代女性而言,七夕在很多時候並不代表着節慶的歡樂,反而容易襯托出現實中閨閣女子的悽清孤寂,明清女詩人的詩作中常常有這種情緒的流露。

  儀徵女子孫採芙寫道:“一逢佳節一沾裳,會到雙星思更長。怪道個人真個巧,年年今夕在他鄉。”孫採芙的丈夫沒有一年七夕與妻子在一起,而無助的妻子只能淚下“沾裳”;道光二十一年狀元龍啓瑞的妻子,長沙人何慧生曾寫有一首《浣溪沙·七夕》:“簾卷西風月似鈎。數聲徵雁度妝樓。身如弱柳豈禁愁。 幾片輕雲猶帶雨,半庭黃葉乍驚秋。畫屏閒倚望牽牛。”詞句中充滿清冷的愁緒,女詩人幾乎把自己等同於“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織女了。

  另一方面,閨秀們對於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有不同的解讀,錢塘著名女詩人柴靜儀更指斥牛郎、織女之間關係的不平等,説:“鍾情非帝女,好色豈仙郎。”言下之意,織女能夠像一個世間女子那樣去愛,而好色的牛郎卻根本配不上織女;也並非所有的古代女子都相信“乞巧”的作用,女詩人徐映玉則半開玩笑地説:“銀漢橫斜玉漏催,穿針瓜果飣妝台。一宵要話經年別,那有工夫送巧來。”在她看來,牛郎和織女一年只有一夕能夠相見,彼此訴説離情別意都來不及,哪裏還有工夫給人間送巧呢?

  她們甚至對“巧”的價值也抱着懷疑的態度,常熟女詩人席佩蘭直截了當地説:“萬事吾從拙,三生莫問天。” 席佩蘭拒絕以世人認為是女子之德的靈巧標榜,何等豪氣!同為常熟閨秀的言忠貞也説:“不須更乞天孫巧,巧太多時易誤人!”南京女子殷如琳也有詩云:“世間乞巧多成拙,疑是天孫巧弄人。”這些質疑弄巧成拙的詩句,似乎是對“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回應,也是女詩人們對所謂的“女德”和女子命運之間關係的一種反思。

  當代的七夕節俗,由於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開始重新強調“愛情”的內涵。筆者認為這是無可厚非的。而當今提倡恢復“乞巧”之俗則不一定合適,一則難免迷信之嫌,二則也不見得契合當代女性的精神世界。至於有人認為七夕從來都不應該被當作“中國情人節”來對待,則是有點分不清原委的看法了。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古都邢台是七夕文化之鄉,中國愛情山天河山景區是牛郎織女愛情故事原生地。

  網友“Tianlefq”:七夕節不是情人節,看來uc裏面還是有幾個懂歷史的

  網友“剋剋”:本來就是女兒節

  網友“青衿士”:節還在,魂丟哪了

  網友“餘夢寄辰”:是被廣告洗腦了。。。

  網友“Rhythm”:傳統節日這麼深厚的文化典故,比那些後來傳入的洋節更值得推崇,只不過不是在購物消費上的推崇

  網友“可人98701”:牛郎織女是夫妻不是情人。有人沒事幹想情人想瘋了。

  網友“白粥”:以七夕為情人節也就中國大陸了!

  網友“MaoGeiGei”:寫的實在太好了

  網友“letou”:有錢天天是節。

  網友“放飛之心情”:現在的國人已經被網商平台綁架了,動不動就是節!就是購!就是不買是大傻的論調!

  (1970-01-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54 字。

轉載請註明: 七夕, 真的不是情人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