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年・我與中國”:做中英友誼的激情信使

  五年前,從北京唱響的“中國夢”引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共鳴。五年來,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實踐,到“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到“一帶一路”;從經濟轉型發展到反腐倡廉……中國的頭條新聞總能引發海外華僑華人的思考與感懷,僑胞們與祖(籍)國、家鄉呼吸相通、砥礪奮進。

  “這五年・我與中國”徵文活動發起後,海內外僑界踴躍來稿,表達心聲。一篇篇優秀徵文陸續與大家見面,共同講述“我與中國的這五年”。

  ――編者按

  做中英友誼的激情信使

  趙雪湄

  我是千千萬萬海外華僑華人中的一員。五年前,當中國夢在北京唱響,迴盪於五洲同胞耳畔之際,當“一帶一路”倡議生出凌雲的翅膀,飛向世界各地之時,也適逢中英建交40週年。歷經幾十年風風雨雨,中英關係不斷向前發展。我親歷着,感受着,見證着這一切;快慰與感動,激情洋溢並熱血沸騰。

  五年前,我的著作《道路決定命運》中英文版問世,於翌年在倫敦國際書展舉行了隆重的新聞發佈會。這部書的內容取自我9年來一直採寫製作的專欄《英倫飛鴻》。這部書節選了專欄中關於中英商貿交往與合作的文章,彙集成冊,精心收錄了20位來自不同行業的名企名家的故事,他們的奮鬥經歷頗具代表性,堪稱中英兩國商貿發展進程中的縮影。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和時任英國駐華大使吳思田都為本書題寫了賀詞,同一時期,我採寫的《英倫飛鴻》前100期也集結成書了。

  2009年春,我在兩國友人和機構的大力支持下,開啓了《英倫飛鴻》的採寫主持工作。那年春節後的第一個星期一,當人們還沉浸在牛年新春的喜慶氣氛中時,我負責的“英國中英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與中國廣電總局旗下《世界新聞報》開始了一項新穎的跨國合作,一起創辦了一個全新的專欄:英倫飛鴻。作為該專欄的創意人與執行者,我從此有了這樣幾個非常自豪的頭銜:專欄主持人、記者和作家。

“這五年・我與中國”:做中英友誼的激情信使

  與BBC著名主持人一起製作世界冠軍節目。

  命運安排與自主抉擇,把我這個土生土長的河北人,與遠在8000公里之外的英倫島連接起來,註定了我要在這個西方文明的發源地走過生命中一段重要旅程。從小,喜歡文學的我就讀過《簡愛》、《雙城記》、《福爾摩斯》等名著;以及拜倫、雪萊和紀伯倫等詩人的作品;徐志摩和老舍更是耳熟能詳。因此,當我踏上這片土地時,有一種陌生又熟悉的感覺。來英國的第二天,我不顧長途勞頓,時差顛倒,方位不熟,孤獨寂寞,竟一個人從位於倫敦西南五區的住處,四處打聽摸索着來到塔橋旁的泰晤士河畔,來回徜徉,溜達了一個下午。泰晤士河浩浩湯湯,靜靜汩汩,似小提琴流出的曲子,輕悠舒緩……我那時想,未來的歲月,我要在這片土地上演奏出自己的“樂章”,寫下自己的詩篇,圓夢英倫,做一個現代版的女徐志摩,簡稱“女摩”。

  日子很快把我打回現實,學校報到、過英語關、讀學位、勤工儉學、找工作、結婚生子、創業,馬不停蹄,無暇他顧。平凡瑣事像厚重的蠶繭包裹着我,夢想卻總讓我尋找生活的漏洞破繭而出。我變換了很多重身份:學生、收銀員、電台大康、電視台製作人、出版社項目經理、中心主任、聯合主編、專刊社長……還好,萬變未離其宗,我一直堅持在自己所學的文化傳媒領域摸爬滾打。2009年春,我在兩國友人和機構的大力支持下,開啓了《英倫飛鴻》的採寫主持工作。

  創辦“英倫飛鴻”欄目的初衷是讓中國讀者更加深入地瞭解英國的社會文化,全方位地感受英倫風情。其實我產生這個想法是在2008年8月,那時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震撼了全世界。我也和所有中國人一樣,為自己的祖國感到無比驕傲。在億萬觀眾的注目下,北京把奧運五環旗交給了下屆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倫敦。祖國與居住國因奧運會而發生的奇妙聯繫引發了我的遐想:一項體育盛事,將東西兩種不同文明的代表國度連在一起,而中英友好的強勁勢頭也前所未有。我總覺得有一份使命感在驅動着我去做些什麼。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傳媒專業人士,英倫島特有的文化氛圍早就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創作衝動,回想當初泰晤士河畔的遐想,我有了開辦專欄的念頭。

  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在英國文化界的朋友們之後,得到了一致支持。一個朋友對我説,北京的奧運會這樣成功,而下一屆在倫敦舉辦,你熟悉兩地,一邊是你孃家,一邊是你婆家;你又長於寫作善於溝通,英國需要向外推介,你可以發揮優勢,做一些合作方面的事。數家媒體伸出橄欖枝,願意合作。

  因緣際會,我通過朋友結識了《世界新聞報》駐英國的記者,被這份報紙的廣闊視角和創新內容所吸引。幾番溝通與交流之後,我與位於北京的《世界新聞報》社達成合作意向,開始了每週一次的“鴻雁傳書”。專欄100期時,很多政要名流表示了祝賀與期許。有前駐英大使傅瑩、前副首相普雷斯科特、蒙哥馬利子爵、Locog奧組委主席、小佩裏等等。採寫了150期之後報社改版,在領導和朋友們的支持鼓勵下,我的專欄《英倫飛鴻》被推上了“國際在線”這一著名的中國新聞網站。

  最初,我寫了三篇散文,以優美的文筆介紹英倫三島,沒成想,全被駁回,理由是雖描繪生動,但閉門造車,不足以滿足世界新聞讀者。於是乎,我在家裏當作家、相夫教子寫作一盤棋的算盤被打碎,經磋商,與報社達成共識,採用即時獨家專訪形式,報道英國代表性精英人物。雖然無形中增加了數倍的工作量,但閲覽量節節攀升,讀者們喜聞樂見,令我再苦再累也樂此不疲。

  9年來,“英倫飛鴻”通過採訪在英名人政要和社會賢達,向中國人民描繪英倫風土人情、民俗名勝等多彩圖景,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我在倫敦奧運期間,受邀持“國際記者證”採訪了倫敦奧運和殘奧會。飛鴻系列在世界新聞報、國際在線、國際台、搜狐、新浪、華語在線、倫敦國際台、世紀網、倫敦時報、商報等等多家中外媒體刊登播發,媒體轉發更是不計其數:國僑辦網站、中國僑網、環球時報、鳳凰衞視、人民日報、新華社、新浪、央視網、網易、騰訊、新民、今日頭條、中國網、BBC、STV、dailymail、News of the World……引起社會反響轟動。

  至今我依然筆耕不輟,從未間斷,每週至少一期,採訪報道政商體育文教科貿等各行各業領軍者,國際前沿人物上千篇了,雖然沒有成為當代“女摩”,卻被英國朋友稱作“中國的阿里斯泰爾・庫克”,被中國媒體稱為“中英友誼的激情信使”,專欄仍在繼續……

  在以專訪英國高端人物為主的《英倫飛鴻》開始沒多久,國際廣播電台華語環球傳播中心的領導找到我,希望我能也關注報道英國僑界的消息。作為一名僑領,總想多為旅英僑胞做點事情,於是我欣然應允。這麼多年過去,英國僑社也在不斷髮展變化,各種社團與活動層出不窮,我慶幸能用自己的眼睛和手中的筆記錄與見證:從國慶60週年到“文化中國•四海同春”;從“反獨促統”到兩岸交流;從華文教育到學界創新;從新僑團成立到老僑領換屆;從僑胞組團回故鄉到代表團訪英歡迎會……多年來,我採寫的英國僑界各類消息報道已經有上千篇了,範圍覆蓋了英倫三島。

“這五年・我與中國”:做中英友誼的激情信使

  2015年組織“美麗河北,閃亮英倫”大型圖片展覽周,開幕式前在威斯敏斯特大學大廳,與李輝參贊和幾位僑界代表。(作者供圖)

  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當皇家馬車載着習主席駛入白金漢宮,中英關係也駛進了嶄新的黃金時代。習主席訪英結束的第一個星期六,作為會長,我組織英國河北會在威斯敏斯特大學百年講堂,舉辦了“美麗河北•閃亮英倫”大型圖片展覽周,從歷史到現代到未來到冬奧,呈現給英國參觀者們一個驚豔的故鄉。好多從未到過河北的“老外”表示那裏將是他們下一個訪問之地。

  2016年,我採訪時不慎摔成右腿骨折,但當時已經安排了國際馬術賽的採訪,也已經組織了河北會代表團參加河北歷史上最大規模的6・18經洽會,我一撤下來,所有相關事宜都要完全受到影響。因此我拒絕了醫生的勸阻,拄着枴杖,後來坐着輪椅乘飛機,坐長途車,自帶針頭邊為自己注射邊工作,圓滿完成了任務。回到英國後不久,7月下旬家鄉發洪水,又拄着雙枴組織會員為家鄉捐款。

  2017年,中英建交已進入第45個年頭,也是兩國進入黃金時代的深入發展之年。5月中旬“一帶一路”高峯會在北京召開,正率英國商家代表團回國開會參展的我,應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之邀,合作了一檔節目,介紹“一帶一路”的英國。因此,我對“一帶一路”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併為這一創舉讚歎不已。回到英國又趕上了英國大選,我還被選定參與採訪了直播,又加深了對大選之後英國脱歐的認知。這時的我在想:當中國的“一帶一路”遇上了英國的脱歐,作為兩地之間一名文化傳媒工作者,我能做些什麼?我該做些什麼?經過慎重思考,我與英國泰晤士出版社達成合作共識,聯手打造一本全新的英文版《時代專刊》。聚焦“一帶一路”主題,通過人物專訪、形象展示,把中國響亮的民族品牌鮮活生動地介紹到脱歐之後的英倫三島,為那些正如飢似渴尋求中國夥伴的英國人,度身定製一部“合作寶典”。

  我很慶幸,我依然健康,依然未老,依然激情湧動,並趕上了幹事業的好時代,我的《英倫飛鴻》依然繼續;我也熱切盼望並矢志不渝地努力着,期冀早日將心中的夢想變成現實。篡改一句歌詞:我真的還想再寫50年!

  【作者趙雪湄系《英倫飛鴻》創辦人、主持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12 字。

轉載請註明: “這五年・我與中國”:做中英友誼的激情信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