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西湖撈起海瓜子每天撈半噸 網友: 葱油還是紅燒?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綜合

  西湖引水玉皇預處理場的沉澱池裏,每天能打撈出“海瓜子”!天氣炎熱,西湖引水馬力全開,這幾日,西湖引水玉皇預處理場的沉澱池裏,每天能打撈出500斤到2000斤的“海瓜子”!比10年前增加了好幾倍。

  西湖水域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們捂着嘴巴笑了:“海瓜子這個名字,也是我們私底下叫叫的,不確定它學名叫什麼。我們場裏的這些‘海瓜子’,個頭小,肉少,上不了餐桌的。請記者幫忙問問養鴨户或其他適用的單位吧!需要的聯繫我們哦!”

  對西湖引水來説,“海瓜子”暴增不是一件好事——在引水過程中,海瓜子若進入玉皇沉澱池,會影響正常的引水量,阻擋西湖水質的提升。

  一天清理五百斤,多時達上噸

  4個男人都拉不動攔網

  錢塘江和西湖之間,有一根長約3100米、直徑2米的“大動脈”,這是錢塘江通往西湖的唯一通道。

  “海瓜子”們正是通過這條通道想往西湖邊來,不過九曜山腳下有一道關鍵的攔網,擋住了它們衝進城市湖泊的步伐。

  西湖水域管理處西湖引水玉皇預處理場的站長盧強告訴記者:“每天早8時、晚5時清理兩次,一般來説,最少一天都能打撈起500斤左右的海瓜子,多的時候一天兩噸,4個男人拉網都拉不動,還要請來三角架和滑輪幫忙。”

  8月6日早上8:00,天氣已進入“火烤”模式,西湖引水預處理場的3名淨水工開始清理海瓜子。

  沉甸甸的攔網從水底拉起,其中2名淨水工用力將攔網拖上池邊,一股腥臭味瞬間衝進鼻腔,接着,包裹着泥漿外衣的海瓜子被傾倒在地,一大坨,數不清多少顆,還有不少仍抱團黏牢在攔網上。

  “啪!啪!啪”,淨水工用一根長約50釐米的木棍使勁敲打攔網,幾分鐘後,這些小東西才勉強“鬆手”。

  記者捂着鼻子湊近看,哇,從那一堆裏竟然爬出來兩隻小螃蟹,還有幾條銀白色小魚,“這些算正常的,有時候還能撈到蛇、青蛙呢。”盧站長説。

  12個攔網逐一拉完後,淨水工們將地面上一堆堆“海瓜子”掃除,高1.2米的垃圾桶,足足裝了兩個大桶。清理工作結束後,淨水工們的臉上滿是豆大的汗滴,衣服也已全濕透,沾着不少髒兮兮的泥點子。

  除了撈不盡的“海瓜子”,還有一種令淨水工們都“害怕”的漂浮垃圾——一次性塑料杯。

  “真不知道哪來那麼多塑料杯,比‘海瓜子’還難搞,攔網基本上攔不住它,一旦流過反應池,堵住虹吸口,就會導致淤泥吸不出來,每次都要費好大勁把它們打撈上來。”盧站長也有些無奈。

  從玉皇山到太子灣有條暗道

  錢江水好幾步淨化才能入西湖

  清理垃圾雜物只是西湖引水預處理中的一環,而從抽取錢塘江水到最後淨化成清水流入西湖,還有好些步驟。

  之江路316號的引水泵站裏,3個巨大的水泵正奮力運作着。站內共有4個水泵,平日基本保持“三用一備”,這幾日水泵就像燒烤爐,外表温度可達120℃,它們24小時隆隆工作着,每天從錢塘江裏抽取30萬立方米裹挾着海瓜子等小東西的水,彙集起來,通過直徑兩米的輸水管,從地底穿越之江路、虎玉路等,奔騰大約1.5公里後,流入玉皇沉澱池。

  “遇上錢塘江漲潮,我們會根據潮水的大小和水體透明度減量抽水,一般是關掉1個水泵,留2個運作,每年大潮的時候,要全部關閉以保護設備。”水泵站站長馬啓偉説。

  流入玉皇沉澱池後,錢塘江水就要開始進一步“洗白白”。

  這成千上萬的“海瓜子”到底是啥

  它們來自哪裏?能吃嗎?

  寫到這裏,還是好奇啊,這攔截下來的“海瓜子”到底是什麼?大名叫什麼?來自哪裏?能吃嗎?

  工作人員們只知道它們從錢塘江來,也並不確定它們是否就叫做“海瓜子”。從長相看,倒是和淡菜(青口貝)很像,有點像縮小版的淡菜。

  記者把圖片發給了專家,同時也在朋友圈尋找答案。

  朋友圈的大部分人都説這個就是“淡菜小時候”,而且大家都説只要是活的就能吃。

  也有台州臨海的漁民説,這種貝殼類,他們當地的土話叫潮上蛤蜊,家住海邊的人是不會去撿的,所以,這種蛤蜊一般在海灘上自然死亡。

  浙江省自然博物館的錢周興教授看過圖片後表示,這個物種應該叫“突殼肌蛤”,也叫“尋氏肌蛤”,其實就是海瓜子的一種,屬於軟體動物貽貝科。所以它能吃,繁殖能力超強,一個個頭2釐米,可以產20多萬枚卵,以前南方是養殖作為蝦的飼料的,生活在錢塘江等河口,鹹淡水區域。“錢塘江裏有的,一般都是幾個生長在一起,用足絲固着在堅硬的物體上。今年突然增多,我個人認為是氣候變暖造成的,它的繁殖季節一般是8月份,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水温高的話,數量會更多。”

  繁殖能力這麼驚人,會對錢塘江水質造成影響嗎?

  “不會,對水質影響不大的。”錢教授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