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動物界中有那麼多同性戀? 實在是太震驚了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綜合

  很少有生物像灰雁一樣忠誠的。絕大多數灰雁都是一夫一妻,很多都是陪伴着自己的配偶多年,交頸合翼不相棄,除非是配偶死去才會再尋他者。這種忠誠度令人矚目,當然還包括有些人們認為不尋常的關係。

  不少灰雁是同性戀,佔據其數量20%。這一數目很高:包括先和雄性伴侶在一起的雄雁,後來又選擇了雌雄;或者先和雌性伴侶在一起,但在她死後又找了一隻雄性的。當然,還有相當多的從一而終就是同性戀。

  這就有了問題:為啥呢?

  這困擾了不少科學家,在研究灰雁和數以百計的其他動物中,困擾地發現同性戀比比皆是。畢竟,進化是由繁殖推進的。在動物界就需要異性相結合。如果不當作異類,通過生殖,同性只會走向滅絕。鑑於這種情況的普遍性,這明顯不是異常。

  那麼有了更加科學的提問:按維也納大學行為生物學家Kurt Kotrschal的話來説,同性戀是不是"由某種穩定的選擇保留下來,或者是大腦發育不可避免的產物?"同性戀在進化中是一件大事,還是隻是突然出現的東西?

  研究人員沒有答案。即使研究灰雁幾十年Kotrschal也不清楚。Kotrschal在以偉大的動物學家Konrad Lorenz命名的研究所工作。而Lorenz認為同性戀是有用的,他在1963年寫到:"我們可以肯定,每一個本能都有其非常特殊的存在價值。"同性戀灰雁在雁羣中有着社會優勢。在它們的注意力轉到真愛上之前,這一優勢會反過來吸引單身女灰雁與一隻灰雁短暫地交配。由此看來,同性戀促進繁殖。這只是一個可能的解釋,還有更多需要考慮的。

  其他科學家提出,同性戀伴侶可能擔負一些重要的社會責任,如幫助撫養其他夫妻的幼鳥或保護雁羣免受食肉動物侵犯。幫助同性伴侶的親戚而不是自己,這符合一個著名的進化策略叫做親緣選擇,最好的説明就是工蜂放棄繁殖及為了蜂巢更好而犧牲自己。

  Kotrschal 自己並不這麼想--並沒有太多證據證明灰雁樂於助人,願意幫助撫養侄子侄女,雖然可能會以其它微妙的方式表示。也許同性戀是情感系統,伴侶配對不可避免的副產品:如若不是真愛,就算是異性也不會要吧。

  或者,同性戀似乎更頻繁地發生在養育子女的責任都集中在一個性別的物種羣,當一個性別有更多的自由時間時就出現了同性戀。這是一種無害的嗜好,那麼,這也可能解釋了為什麼同性戀灰雁似乎與性別比例相關。如果雄性比雌性多很多,有些雄性就會找雄性伴侶結合--對一個物種來説,社會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單身狗總是會被欺負、覓食也會受限,同性伴侶總比形單影隻好。因此,同性戀是一個社會性的和競爭的副產品。Kotrschal指出,它也可以受不同性別進化要考慮的最重要的伴侶影響。某個方面來説,伴侶關係質量遠勝於性別這個可有可無的細節因素。

  所有上述情況之間並不相互排斥。它們的適用性也各不相同:同性戀存在於動物王國的各個角落,它很可能並不是起源於同一個祖先,但參與到一次又一次的進化中。"我不認為有一個唯一而籠統的解釋," 加拿大的比較性的實驗室主任 Paul Vasey説,"每個物種都有獨特的演化歷史,需要不同的解釋。"

  同性戀在不同物種間動態的確不同。 有時,像灰雁的同性戀,僅發現在雄性中;在其他物種中,包括加拿大黒雁,雄性和雌性都有同性結合。作為北美最獨特的鳥之一,加拿大黑雁有30%都有同性戀的傾向。

  一個物種的性傾向,是處於不斷進化的壓力下。泛泛而談同性戀在物種的廣泛性甚至可能是不恰當的。很可能在不同的羣體有着不同的發展軌跡,現在進化也在以很多不同的方式繼續。可以想象,某些環境中同性戀的出現就有多有少。這可能會導致一些有趣的研究:例如,不同的城市和農村條件是如何影響大雁的性取向的?

  當然,在個體層面,這些動態是學術性的。生物學家可以談論親緣選擇和進化策略,但鳥類本身不太可能知道這些。

  對於大雁來説重要的不是進化而是吸引,所有的情緒和體驗分享,植根於生物系統的兩者特殊聯繫,同性戀和異性戀是差不多的。"愛,是真愛讓他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