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知道:中國人的歧視鏈裏面沒有黑人的位置

  近日備受爭議的洗衣劑廣告截圖

  第739期

  【導語

  近日,一則中國的洗衣劑廣告,在國外媒體的轉載之下,引發大量關於種族歧視指控

  在這則廣告中,一名身上臉上都沾着油漆污漬的黑人男子,讓女主角餵了一粒洗衣溶珠後,被按着頭塞進洗衣機中。洗衣結束後,女主角打開洗衣機,一名膚色白皙的亞洲面孔男性從中出現。

  廣告傳到國外後,引起國外媒體和網友的強烈批評。英國《每日鏡報》表示,這是史上“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廣告。CNN引述網友的話稱:“如果你不明白為什麼這是種族歧視,那麼恭喜你,你就是一個種族主義者。”

  廣告的製造商認為海外的批評者太過敏感,放大瞭解讀。但由於爭議過大,28日他們發表道歉聲明並終止了廣告投放,“因廣告的傳播及輿論的過分渲染,對非洲裔人羣造成的傷害,在此,我們表示歉意,也真誠希望廣大網友和媒體不要過分解讀。”

  但也有很多中國網友認為美國人小題大做,太“玻璃心”了。網友“眼熟我眼熟我”説:“無聊……只要跟黑人有關就都是種族歧視嗎?”部分網友認為中國文化與美國不同,對種族歧視並不敏感。

  為什麼對於外國人這麼明顯的種族歧視到了中國卻變成了一件不太敏感的事情?在中國,還有哪些見怪不怪,不被認為是問題的歧視現象?

  這則廣告被認為是抄襲的。9年前,一則意大利廣告同樣是一個洗衣服的姑娘和一個意大利白人調情,後者被塞入洗衣機,最後洗出來了一個肌肉發達的黑人。廣告最後打上字幕:“有色更好”。兩則廣告形式幾乎一樣,只是價值觀截然不同。

  歧視是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平常我們所説的歧視,準確地説,其實是一種社會偏見。由於人們之間存在差別,人總是傾向和自己相似的人們交往,而對其他羣體疏遠和區別對待。偏見可以產生在任何人之間,富人可以鄙視窮人,窮人也可以仇富。但由於佔有資源和話語權的不同,強勢羣體對弱勢羣體的區別對待發展成一種不公平、不平等的現象,歧視就產生了。常見的有種族歧視、性別歧視、殘疾歧視、宗教歧視等。

  由於長期的區別對待,美國的黑人長期處於收入低、受教育機會少、居住條件差等不利環境中,因此,在黑人社區更容易滋生犯罪、髒亂、不務正業等現象,這些現象又反過來加深了社會對黑人的偏見。

  這就是自我實現預言,即社會一旦形成對某個人或者羣體的帶主觀傾向的看法,他們就真的會朝這種方向發展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對自己的偏見態度或歧視行為都理直氣壯的原因,事實上,正是他們的偏見和歧視才導致他們深惡痛絕的現象的產生。

  2015年,德國東部城市德勒斯登(Dresden)舉行反種族歧視、反仇外遊行,吸引成千上萬民眾參加。

  歧視自古就存在,不管中外

  歧視自古就存在。古希臘的哲學、倫理學中就有歧視的理論來源。在梭倫立法中, 奴隸的非人地位是由其“自然身份”決定的。亞里士多德從生物有機學説來論證奴隸制的合理性,認為天賦理性高的人能夠發號施令,而天賦理性低的人只能服從。在古希臘,女人是介於男人和奴隸之間的人,荷馬的《伊利亞特》、《奧德賽》和赫西奧德的《神譜》中,都有對女性的蔑視和貶低。

  《周易》中的“天尊地卑”從根本上否定了男女兩性的平等地位,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歧視思想根源,在《論語》中,孔子有“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言論。地域歧視在中國也很早就形成了,先秦有很多諷刺人的段子,我們耳熟能詳的守株待兔、揠苗助長等故事,無一例外地,都被安排在當時的宋國(今河南境內)人身上。

  馬丁·路德·金最有影響力且最為人知的一場演講是1963年8月28日的《我有一個夢想》,迫使美國國會在1964年通過《民權法案》宣佈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政策為非法政策。

  文明國家為廢止歧視做了很多努力

  歧視是世界各國都存在的現象,但平等是現代社會公民最基本的一項權利。隨着文明的不斷髮展,歧視應該呈現出逐步被反對和禁止的趨勢。《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等國際公約都表達了無論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等區別,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種族歧視在歐美有深厚的歷史基礎,古希臘的種族主義思想後來在歐洲社會廣泛流行,他們認為膚色最亮的屬於等級中的最高級,膚色最黑的屬於最低級。在白人的文化中,白色象徵善良、純潔和美麗,而黑色象徵着罪惡、腐朽和醜陋。這種思想也發展到了北美大陸。

  自南北戰爭以後,美國就有了反對種族歧視的立法,但是執法的失敗使得這些法律毫無意義,19世紀和20世紀初,種族隔離原則在美國都被認為是符合憲法的解釋。二戰後美國興起了一系列的人權運動,包括馬丁·路德·金髮起的各種努力,推動了反種族歧視的進程。

  時至今日,種族歧視在美國已經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同時也是非常嚴重的罪行。不能説美國已經消除了種族歧視,但是對美國人而言,歧視既是一件違法,同時也是一件會引起社會強烈抗議的事情,反種族歧視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

  歐美等國家以及香港等地區在反對性別歧視、年齡歧視、殘疾歧視、性傾向歧視上也都有所立法,並設立相應的執行機構來保障反歧視法的貫徹,比如美國、澳大利亞、香港都成立了“平等工作機會委員會”。在這些地方,企業都不敢明目張膽地在僱傭廣告上對種族、年齡、性別、出生、宗教等加以限制。

  在中國,本就安然存在着種種奇怪的歧視鏈

  歧視現象並非一個舶來品,在中國,歧視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地步,並發展出一條條“奇怪”的歧視鏈。

  今年年初,一則“上海女逃離江西農村”的虛假帖子成了春節期間最熱門的話題。發帖人稱,她不顧父母阻力來到江西農村男友家過年,看到了男友家的第一頓晚飯,決定分手回家。這個帖子涉及的城鄉差距、地域歧視等關鍵詞,觸動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經。

  最明顯的歧視是城市對農村的歧視。在這條歧視鏈上,城市人處在上端,而上海又是城市的典型代表。在上海話中,一直有一個最為顯著的歧視詞語“鄉窩寧”,意思就是鄉下人。《中國青年報》2015年的一份調查中顯示,有40.3%的受訪者認為,“農村人”的叫法仍然存在歧義,53.9%的受訪者認為“農村人”和“城裏人”差距仍然很大。

  其次,是對某地或某省份的污名化,江西被認為是貧窮、落後和愚昧的,因而處在了歧視鏈的低端。但江西還不算嚴重,被“黑”得最厲害的莫過於河南省。幾乎河南人每到一地,當地人都用異樣眼光看他們,有一句順口溜,“十億人民九億騙,河南人民是教練,總部設在駐馬店。” 2003 年發生在深圳市的“河南地域歧視案”中,深圳市公安局龍崗分局龍新派出所公然懸掛出“堅決打擊河南籍敲詐勒索團伙”和“凡舉報河南籍團伙敲詐勒索、破獲案件的,獎勵500元”的橫幅。與此類似的,還有“皖北小偷村”、“甘肅乞丐村”、 “新疆小偷”等在媒體上常常出現的字眼。最近最火的,當然要屬“莆田系”了。

  即使在同一個省內,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也會產生歧視鏈。江蘇省一直以來被冠以“大內鬥省”的名號,蘇南的經濟發展水平要高過蘇北,因此蘇南鄙視蘇北,蘇錫常共同鄙視南京。

  5月14日,星期六上午八點半,近千人聚集在江蘇省教育廳門口,喊出“反對減招,教育公平”的口號。

  最厲害的歧視,是制度性歧視

  中國人的種種歧視是如此大行其道,陌生遙遠的黑人,在中國人的鄙視鏈裏,還真是沒有位置。

  今天,在就業上,很多企業設置985、211高校的門檻,甚至公然排斥女性。在公務員招考上,人為設置各種歧視性條款的現象更為嚴重。比如有的招考職位並沒有職業特殊性,身體條件卻要求按招考警察的標準;一些基層單位招考一般辦事員,但用人單位卻對學歷和專業提出更高的特殊要求。

  前段時間鬧得很兇的江蘇、湖北家長遊行呼籲教育公平,反映出教育資源分配上也有嚴重的制度性歧視。中國絕大多數高校都存在招生指標地方化傾向,包括部屬院校。除了教育,在就業、買房、買車、社會福利等方面,很多城市對本地人和外地人實行了制度性區別對待。這種不平等當然導致歧視鏈。本地人享有特權外,還形成了外地人擠佔城市資源的意識。

  不管身邊的歧視有多嚴重,仍然有很多人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一直以來,這些歧視都是有制度保障的,是合法的。

  制度性歧視是社會歧視的最高形式,這種歧視擁有國家權力背書,被歧視者處在弱勢地位難以反抗,久而久之,沒有人能意識到這是歧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16 字。

轉載請註明: 鳳凰知道:中國人的歧視鏈裏面沒有黑人的位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