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科學現場調查:可控核聚變終究有多難? 科學家: 難於上火星!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綜合

  科學家有充分的理由認為核聚變是能源生產的“聖盃”,核聚變不僅可以提供幾乎無限的能量,而且這種能量也是非常清潔的。自“原子時代”以來,核科學家一直致力於研究核聚變——這也是恆星產生能量的方式。

  然而,由於核聚變反應的苛刻條件,因此很難對其進行有效地控制。就在本週,來自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發表了一篇新的研究報告,其中概述了一種有助於阻止核聚變反應堆熔化的方法,這為可控核聚變掃清了最大的障礙之一。

  核裂變通過分裂原子產生能量,但核聚變剛好相反。通過把較輕的原子核(通常是氫原子)結合在一起,核聚變產生的能量比核裂變高出數倍。核聚變在超高温和高壓的條件下進行,本身維持這種反應就已經很困難,再加上逃逸電子可能會損壞甚至摧毀核聚變反應堆,從而使可控核聚變進一步複雜化。

  如果核聚變因故停止,將會導致核反應堆內的温度急劇下降。此時,仍然攜帶着來自等離子體的能量的逃逸電子突然加速到很高的速度,足以熔化、破壞反應堆壁,甚至摧毀核反應堆。

  對此,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控制這些逃逸電子的方法。研究發現,把重離子以氣體或顆粒的形式注入反應堆,使它們與逃逸電子發生碰撞,從而減慢這些電子的速度。該研究共同作者Linnea Hesslow表示:“當我們能夠有效地減速逃逸電子時,我們距離功能性聚變反應堆就更近一步了。”

  可再生能源的巨大前景

  面對化石燃料的逐漸枯竭,世界正加大力度研究可再生能源,其中核聚變具有最大的潛力。它可以提供幾乎零碳排放的清潔能源,而且幾乎是用之不竭的。相比之下,太陽能和風能依賴於氣候。

  事實上,地球藴含的核聚變能源非常豐富,因為它的燃料——重氫(氘)和超重氫(氚),可以從普通海水中提取。每升海水大約含有30毫克重氫,而這些數量的重氫聚變產生的能量等同於300升汽油。據科學家估計,地球大約含有10萬億噸的重氫。

  可控核聚變正在一步步成為可能,加拿大科學家提出在21世紀30年代用核聚變替代化石燃料。這個時間表是有可能的,特別是考慮到過去50年在聚變能方面取得的進展。當然,想要實現也並不容易。

  科學家解釋,實現可控核聚變要比前往火星難多了。太陽的中心温度高達1500萬度,壓力是地球大氣壓力的上千億倍,這是太陽中心核聚變的條件。然而,在地球上無法實現如此高的壓力,想要實現核聚變,只能把温度升高至上億度。儘管難度巨大,但隨着技術的不斷突破,相信實現可控核聚變只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