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10歲的商丘女孩張易文考上了商丘工學院的專科,未來三年,她要在此學習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按照她父親張民弢的想法,女兒20歲可以讀博,然後搞科研,進入“比較上流的社會”。
最近兩週,張易文都在軍訓。外界的抨擊、嘲諷、質疑似乎都沒有打擾到張民弢和張易文。張民弢在操場外來回走動,用眼神尋找女兒。他的希望都寄託在這個女兒上的這個大專上,似乎像上膛的子彈,三年之後,是打中靶心還是脱靶,誰也不知道。
人民日報21日專門以《人生慎按“加速鍵”》為題評此事,稱:“乍一聽,這簡直就是按下加速鍵的“開掛”人生。但新聞背後,一些問題值得深思。沒有接受義務教育,這本身有違義務教育法,何況,孩子還要面臨童年缺失、同年齡人陪伴缺位、獨立生活能力缺乏等現實問題,即便上了大學,也難免讓人為小女孩的未來捏把汗。
女兒篇
軍訓場上顯得細小又顯眼
去食堂、去操場都依賴舍友,愛撒嬌
新聞熱點的餘温還在,剛接觸張易文的人依然對她充滿好奇。軍訓場上,張易文的教官從隊首跑到隊尾,看着這個1米4的女孩説,“我要看看你,在新聞首頁。”張易文咧嘴咯咯笑,然後低下頭。張民弢説“女兒很內向,不愛説話,心裏什麼都知道。”
張易文在體育館前
下午5點30分,軍訓結束,新生魚貫而出,即使如此,張易文依然顯眼。她長得細小,被寬大的軍訓服裹着,她的媽媽説褲子是找人裁的,上衣沒動,長度到她的膝蓋,都被掖進褲子裏了。張民弢讓張易文站在學校體育館前拍照,張易文不願意但還是照做,並露出笑臉。軍訓太累,她先上樓回了宿舍,碰到跟她打招呼的同學,張易文也沒吭聲。
軍訓後的張易文在宿舍吃飯
今年剛入學的趙圓沒想到自己能夠跟“新聞熱點人物”分到一個宿舍。開學那天,趙圓見到張易文的父母,“他們可熱情,説麻煩我們照顧一下張易文”。趙圓説,她們宿舍一共6個人,從輔導員到宿管阿姨,張易文的父母都打了招呼:張易文情況比較特殊,你們都要照顧她。
趙圓調侃自己“當媽”了。軍訓期間每天都要帶着張易文去操場,回來之後一起去吃飯、上6樓宿舍。這天趙圓要下樓打水,張易文以為她要去吃飯,便蹦跳着跟出去。在路上,趙圓一次次告訴張易文自己不願意去食堂,但張易文沒説話還是一直跟着趙圓。擔心她餓,趙圓最後還是去了食堂。
趙圓最擔心的是宿舍姐妹的言行會影響到張易文,“她太小了,她不願意自己去食堂,我們不吃飯她也不吃嗎?我們在宿舍説什麼話都會顧及到她聽了會不會不好。”
而張易文在大學最擔心的事是:沒有人陪她去操場、回宿舍、去食堂,以及未來到教室上課,去圖書館看書。
她表現得很依賴趙圓。
趙圓要參加一個動漫社團,張易文也跟着報了名。面試的時候被問及特長,張易文説沒有。趙圓但凡表現出一點想要談戀愛的跡象,張易文會撒嬌打斷,噘嘴問趙圓那她怎麼辦。“她比我侄子都小兩歲,就是一個小孩兒。”
不被爸爸逼着寫小説,“喜歡大學的自由”
對於專業,“學不會就學不會唄”
雖然有前面的擔心,但張易文説自己喜歡大學。在家時媽媽會管着她上牀睡覺的時間,爸爸不喜歡她看唐家三少的小説,現在都沒有人在耳邊唸叨。軍訓讓她感到新奇,儘管一天下來全身痠疼。9月20日商丘下大雨,她和所有新生都在雨裏淋着,帽子能擰出水,雨停了之後繼續訓練,用體温把衣服暖幹。這些張民弢並沒有過問。
張易文9歲時,張民弢就拉着她報名高考,“事在人為,只要有同等學力證明和單位開證明,會讓你參加考試的。”她考了商丘另一所大專,但是沒有被錄取。當時張易文只是粗粗看了高中數學,物理化學幾乎沒有學。
張易文。(受訪者供圖)
2017年2月,張民弢將張易文送去高考復讀機構,學習了4個月。她當時的班主任孟田慧説同學都很“崇拜”張易文。和高中生在一起讓張易文很開心,“我們就聊天啊,什麼都聊。但是我在家讀書,只有比我小的孩子,我還要教他們上課。”沒有上過正規學校,讓張易文感到遺憾。現在她看着宿舍幾個姐姐熱火朝天地聊天,會高聲插一句話,然後聲音慢慢小下去,趙圓笑話她:“能不能大點兒聲啊!我聽不見。”
張易文的錄取通知書。
2017年,張易文參加了工學院的單招,她説題很簡單,不會的題目就靠蒙。考完之後張民弢告訴張易文她沒有考過,她又投入到緊張的複習中。數學尤其讓她頭疼,也沒有什麼喜歡的科目。直到考試前夕,她才知道自己已經考上了。
張民弢為張易文選了學校,一定要在商丘,為了能更好地控制女兒。專業也是張民弢幫她選的,他認為信息技術是未來的熱門和發展趨勢。
而對於自己的專業,張易文調侃:“我看完對我專業的介紹短片,覺得我學的就是電工。”
不過對於學業張易文倒沒多擔心,“學不會就學不會唄。”關於大學,她覺得就是更自由,或許她也不用頻繁地被父親逼着寫小説,“很不喜歡爸爸讓我寫小説,沒有靈感。”
張易文寫的小説。
父親篇
自己開培訓學校,目前8個學生
稱10歲的孩子在上初一的課程
張民弢自己開辦的“私塾”——英賢雙語培訓學校在商丘工貿路上,旁邊就是幼兒園。2013年他從教育局拿到辦學許可證便在這裏開始他的教育實驗。現在他有8個學生,最小的4歲,每天在2樓跟着張民弢自己發明的識字軟件識字——按照他的説法,4歲的小孩可以識千字,最大的10歲,他們已經在學初一的課程。
張民弢的辦學許可證,李韓英為他妻子。
每次客人進來,孩子都會起立鞠躬。張民弢會吩咐孩子檢測,説是檢測,就是把孩子叫到客廳,讓客人抽查課本上學過的知識。
現在他的學校有三個老師,除了他還包括他的妻子和另外一個聘請的老師張士賢。張士賢説認同張民弢的教學理念,教6個7到10歲的孩子英語和數學。英語就是課本的單詞和課文的讀法,不會教語法。
張民弢
他有一個家長羣,他説至少有40人受過他的教育,學生最多時有19人。張民弢承認很多人送來這裏不是認同他的教育理念,有些是為了讓孩子4歲識千字,有些是實在沒辦法才讓孩子嘗試在此學習,大部分人在小孩七八歲時就把孩子接走了。
但他也有擁躉。每天坐在大門口的大爺閆軍(化名)就很喜歡他的教學方式。他的孫子閆杭鑫(化名)10歲,已經在張民弢那裏讀了5年,並且打算一直讀下去,沿着張易文的路走。最吸引閆軍的就是短時間教學,“現在每學期交9000塊,我有一個外孫補課費也交1萬,但是也沒見學多好。我覺得這裏對我孫子很好。”?
張民弢説他最近忙着和河南的一些民辦學校合作,推廣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課件,他還註冊了軟件公司。他希望商丘工學院以張易文命名成立獎學金,並且邀請他為學生講座,傳授他的信仰教育。
如果女兒實在跟不上大學課程
就接回家上網課,只要能拿到大專文憑
張民弢形容自己是“理想主義”,他害怕張易文被世俗同化,“世俗的人都很無聊,他們上網打遊戲,並且聊的話題極其沒有營養。”為女兒設定科研的未來也是為了和社會少打交道。
幼年時張民弢喜歡把自己家的東西都拆了重裝,但回憶起來他依然得意,他説他高中時期寫了哲學論文並收到張岱年的回覆。直到現在他對自己的創新能力依然自信,包括對女兒的教育。他還發明瞭預防近視的眼鏡,一副900多塊。
學生帶着張民弢發明的防近視眼鏡。
對於高中之後的經歷,張民弢諱莫如深,也無法證實。他沒有拿到文憑,屢屢在社會碰壁,一邊對現行教育持保留意見,只相信自己對女兒的教育,一邊用着統一的教科書,急切地讓10歲的女兒考大專。他一直吃沒有文憑的虧,所以一定要讓女兒拿到學歷。
張民弢對自己的方法很有信心。按照他的規劃,3年後張易文大專畢業,然後讓她考研,國家規定大專生不能直接考就複習兩年,這樣算下來張易文20歲可以讀博,最好出國,然後回來搞科學研究,“這樣她能進入‘上流社會’,受大家尊重。”
“退一萬步講,如果張易文實在跟不上大學課程,就把孩子接回家上網課,只要能拿到那張大專文憑。”他也不相信自己的女兒是天才,但他覺得10到13歲上大專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並希望將女兒的案例複製。
他本人很節儉,這是他培養張易文信仰的一個方面。“我的精神信仰就是既要追求社會名望和尊重,又不能貪圖物質享受。”他有一輛電動汽車,車頭已經很爛但依然不打算換。張易文開學時宿舍打算買飲水機,張民弢告訴女兒這個錢可以他出,張易文不可思議地看着他:“你怎麼有錢?!”
讓張民弢感覺不可控的差池是女兒未到來的青春期,從學校到家10幾分鐘的車程讓張民弢略略安心一點。“但如果她沒有按照我的期望去做事,我會一直控制她。”
“最不濟的話,她什麼都沒有考上,但是學的電子信息,也能幫我研究教育課件。”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