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究竟教給學生什麼東西 理解和深入才是主要核心
【新聞閣2015年07月31日訊】語文課堂該把什麼教給學生呢?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大而言之,這是語文教學目的的問題;小而言之,是一堂課的效率問題。我覺得就最實際的教學目的而言,語文課堂上,我們應當教給學生識字、讀書方法和寫作方法。當學生畢業以後,課堂裏學的語文有哪些能用得上呢?根據我們生活經驗,應當是能認識更多的字,不念錯字;能很好理解讀到的媒體;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包括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從語文訓練的角度講,應當着重訓練寫作能力。
語文教學究竟教給學生什麼東西 理解和深入才是主要核心
既然這樣,我們就要對症下藥,為了學生的明天準備,這些雖然有一定功利色彩,可細細想來,也該是語文教學目的。要達到這些目的,我們的語文課該如何教學生呢?語文課堂最主要的是課文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覺得教師應當是要深入的領會作者是如何寫這篇文章這個要點,如果我們能把這個要點領會到位,講得透徹,學生聽得明白,那這樣的語文課就該是很成功的。
比如我剛剛上的《濟南的冬天》,第一節中,老舍用了三組對比,教參上也很明確這三組對比的特點和作用,如果照本宣科,學生肯定只能停留在“背答案”的層次上,這樣語文教學就是大家都深惡痛絕的“應試”型。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沒有任何好處。
我在教學過程中就深入研究一個問題:老舍怎麼就能想到要運用對比的呢?學生圍繞這個問題思考,教師圍繞這個問題解析,最後,我們明確了大家共同思考的答案:1.因為對比能夠把所要寫的景物特徵更明確的表現出來,所以要用;2.對比入題顯得很自然,很貼近生活,所以要用;3.濟南的冬天不是每個人都經歷過,他用北平、倫敦等大家熟悉的地方來對比,很容易讓讀者理解,所以要用。接着,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你的作文中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構思呢?讓學生走進作家的內心,去思考文章是如何寫出來的,一下子就把課堂深入到了理解與寫作的層次上,由課文延伸到了語文能力,這樣的課堂似乎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更有用。
(來源: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