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心靈的淡泊寧靜, 才是美好的真正源泉
新聞閣網絡熱點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網絡新聞,讓您瞭解一手娛樂、社會、民生、國家等熱點綜合資訊。
每個人都有歸於自己的美好,因而對每個人來説,美好的界説也就不盡相同。中學的時分,美好就是蟾宮折桂;大學的時分,美好就是一份作業;結業後,美好就是具有一所自己的房子;而現在,當這些都已具有,什麼是美好卻變得模糊起來。
兩年前,是我人生的轉折點,新的作業幫我達成了方針、實現了願望。作業要求一無是處的我不覺中有了史無前例的壓力,滿負荷乃至超負荷的作業節奏讓我疏於健康辦理,身心處於亞健康狀況,加上偶發意外的催化,我好像一度喪失了美好的才能。這期間,有過物質收成也有過精力攀升,可是隨之而來的愉悦和美好感卻總是時間短。我不斷地考慮,美好去哪兒了。
為了解開心結,我開端學習禪語佛經,讀心理學書本,漸漸我有點懂了。一直以來我都把功名利祿帶來的滿足感叫做“美好”,人類天性的慾望是無止境的,所以這種滿足感即我所謂的“美好”總是轉瞬即逝,而我很快又墮入對更高功名利祿尋求的苦楚中。認識到心裏的詬病,我開端找尋美好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我看了美國知名教授霍華德金森對美好暗碼的研討,才茅塞頓開。
1988年,霍華德金森在編撰結業論文《人的美好感取決於什麼》時,對人羣進行了查詢剖析,在少部分感到“十分美好”的人羣中,一半是功成名就的傑出人,他們的美好感來自作業的成功;一半是淡泊寧靜的平凡人,有的是小職工、有的是家庭主婦、有的是農民乃至流浪漢,他們的美好感來自於安貧樂道,享用柴米油鹽的平平日子。
二十多年過去了,霍華德金森很獵奇那些當年以為自己“十分美好”的人現在怎麼樣了,所以他花費了許多的時間對他們進行了再次查詢。查詢成果是:成功人士中只要單個作業一往無前的依然堅持了本來的挑選,大部分人的感覺都發生了改動,感覺自己過得很一般乃至苦楚;而平凡人的日子儘管發生了許多改動,有好有壞,但他們的選項都沒有改動,依然覺得自己“十分美好”。
看到這樣的成果,我的心裏受到很大沖擊,在我眼裏,“成功”有了新的界説。互聯網信息的興旺讓我們這一代人一直不斷在比拼,拼校園、拼學歷、拼作業、拼車子、拼房子、拼孩子,物質凹凸好像成了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杆,現在看來,這是一種多麼淺薄的比拼。現在我眼裏的成功,不是開豪車、住豪宅、拼拼爹、炫炫富,而是心裏的美好比別人多。而我從未像現在這樣巴望成功。
最後共享一句話:一切靠物質支撐的美好感,都不能耐久,都會跟着物質的離去而遠去;只要心靈的淡泊寧靜,繼而發生的身心愉悦,才是美好的真正源泉。
作者:
郭樹蛟
濟南泉水眾多,72泉名揚天下。在濟南高新區,創新的源泉也在競相湧流。
這片創新創業的沃土,沿經十路向東,在濟南藥谷東側的濟南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雙創基地兩棟大樓上,“僑夢苑”和“中關村領創空間”兩塊大牌子赫然醒目。今年5月4日,山東省首個、中國第16個“僑夢苑”在濟南高新區揭牌;7月16日,中關村領創空間·濟南正式啓動運營,這是全國創新創業引領者——中關村領創空間在北京之外的第二個區域總部,首次佈局華東區域創新網絡。
近年來,濟南高新區通過擴區、體制機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駛入創新發展快車道,促使高端人才大量聚集,企業主體爆發式增長,創新創業蔚然成風。剛揭牌不久的“僑夢苑”和“中關村領創空間”兩個創新高地,聚集着來自全球各地的優質資源,引領着產業發展變革,創新基因展現出蓬勃發展活力的同時,也成為濟南高新區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縮影。
高新企業集聚
專業化園區提供針對性服務
濟南高新區現有各類企業近2萬家。2016年,濟南高新區新增企業5000多家,相當於前25年累計企業總量的三分之一,僅今年前四個月,全區共新增註冊公司已近3000家。
企業的大量聚集反映出濟南高新區發展環境的優化。2016年以來,濟南高新區通過擴區,把空間拓展到318平方公里,產業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擴區後,濟南高新區依託五大片區,建立起“一區兩城兩谷”的產業發展格局。其中,臨空經濟區主要面向航天航空產業及其衍生行業、國際物流、先進製造業等;智能裝備城主要面向智能製造業,尤其是對接德國工業4.0等產業;生命科學城則瞄準生物醫藥研發、健康養老、醫療器械等領域;齊魯智慧谷主抓先進的電子信息及現代服務業等;齊魯創新谷充分利用交通區位及高校環境優勢,主要承接北京、上海等地研發資源及遊戲動漫、虛擬現實等產業發展。
晶正電子公司總經理胡文説:“我們入駐了綜保區,因為這裏更多的是為進出口企業服務。晶正的原料靠進口,成品出口,這裏最合適。”而創造了“當年引進、當年落地、當年投產見效”落地速度的瑞典企業山特維克,則自然在智能裝備城安家。
圍繞“一區兩城兩谷”的發展定位,濟南高新區設立了10個專業園區、2個招商服務窗口單位和1個支撐單位。10個園區有各自的專業招商團隊、產業定位和區域發展範圍,既相互競爭,又相互補充,大家比着幹,成了一個個產業發展戰鬥隊,這個隊伍目前有超過300人的規模。走進每一個園區,工作人員手頭的工作不是在敲定招商引資的具體細節,就是在和有意向入駐濟南高新區的企業洽談。為激發每個人的潛力和活力,濟南高新區實行全員KPI考核。對10個園區來説,招了多少商,引了多少資,這是KPI考核的硬指標。
“僑夢苑”和“中關村領創空間”在10大專業園區之一的濟南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內。濟南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是全國首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和山東省首個創業孵化器,截至2016年,累計孵化培育各類科技企業921家,規模以上企業110家,累計轉化高新技術項目1200餘項。據北京中關村領創空間(濟南)總經理龐國偉介紹,在3-5年內,中關村領創空間·濟南項目將為濟南引進約200家企業,產值可達30-40億元。未來,濟南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將着力構建“四主兩新”產業體系,重點引進和培育生物醫藥、能源環保、電商物流、新材料四大特色主導產業和雲製造、新興金融兩大戰略新興產業的研發、生產、銷售和總部型企業,將“濟南藥谷”周邊地區建成引領濟南市新經濟發展的科技產業小鎮。
高端人才集聚
智力支撐增強創新發展活力
在5月4日“僑夢苑”揭牌活動上,濟南高新區政務服務大廳的“為僑服務窗口”,一本濟南“僑夢苑”文件彙編引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的注意。這本彙編收集了與華人華僑創新創業相關的各類政策,可為華人華僑到濟南創業進行指導。裘援平當即為這本濟南“僑夢苑”文件彙編點贊,認為這對華人華僑創新創業具有非凡價值。不少隨隊而來的華人華僑,也對到濟南創業充滿了期待。目前,濟南“僑夢苑”共吸引海外留學人員2000餘人、各類人才1000餘人,引進海外華僑華人創新創業企業近900家。
裘援平點讚的這本濟南“僑夢苑”文件彙編,是濟南高新區發展環境優化提升的縮影,體現了濟南高新區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在招才引智方面,濟南高新區注重引進“兩袋型”人才,即“腦袋裏”和“口袋裏”都滿滿的人才。濟南高新區制定出台了《濟南高新區聚人才穩增長20條政策措施》及實施細則,每年投入財政資金約6000萬元,扶持人才創新創業。在人才服務方面,依託“互聯網+人才”公共服務信息平台,採取“窗口+專員”的服務新模式,組建專門人才服務專員隊伍,提供“點對點”跟蹤服務,形成“線上+線下”同步服務體系,着力構築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新生態。目前,濟南高新區擁有各類人才12.56萬人,研發人員4.45萬人,院士19人,國家“千人計劃”35人,“萬人計劃”3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6人,山東省“泰山學者”計劃人員92人,各類高層次人才近千人,連續多年被授予“全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一個區域只有具備了大量的高科技應用人才,才能支撐起一個高科技產業的崛起。前不久,“中歐智造”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項目已申報中德智能製造合作試點示範項目。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已確定將該基地作為全國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華北分中心,該基地由此成為全國僅有的五個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之一。“我們將力爭讓基地成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機電一體化領域高技能人才的蓄水池,並承接國際技能大賽。”中歐製造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准,濟南高新區被認定為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這是今年山東省唯一入選的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
濟南高新區在營造產業發展環境的同時,更加註重生態環境的打造,充分利用區內山水資源,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打造“花園中的高新區”,大力推進法治高新、和諧高新、平安高新、誠信高新、智慧高新、潔美高新“六個高新”建設,為招商引資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創造環境新優勢,建設宜業宜居新城區。
高端產業集聚
“科技巨人”與“隱形冠軍”築起產業高地
經過26年的發展和積累,濟南高新區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裝備、新興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71%。
在電子信息領域,濟南高新區既有像浪潮這樣的科技巨人型企業,也有眾多“雙創”企業。浪潮集團擁有浪潮信息、浪潮軟件、浪潮國際3家上市公司,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IT產品和服務,自主研發的中國第一款關鍵應用主機浪潮K1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生物醫藥領域,濟南高新區目前有齊魯製藥、修正藥業等眾多國內生物醫藥企業巨頭。齊魯製藥是中國大型綜合性現代化製藥企業,計劃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齊魯製藥生物醫藥產業園是濟南市2014年、2015年、2016年重點項目和濟南市首批22個重大建設項目,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生物醫藥產業園之一,計劃總投資65億元,打造設備國際領先、產品高端、質量過硬、節能環保、配套齊全、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產業園區。作為濟南高新區“一區兩城兩谷”建設的重要一環,生命科學城將重點圍繞“生物醫藥、高端醫療裝備、質子治癌、健康養老”四大產業領域,加快發展。
在智能裝備領域,濟南高新區智能裝備城已經聚集了重汽、北車風電、SKF等項目,形成了交通裝備製造、高端裝備製造、信息技術製造、新能源製造等四大優勢產業集羣。大顆粒金剛石等新材料領域和無人機等航空航天領域也形成了潛力產業集羣,擁有很多“隱形冠軍”。
“我們計劃5年內引進智能裝備領域六大產業中的頂級的設計、研發團隊和項目公司,建成山東省內智能製造中心,力爭2020年入選國家首批15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濟南高新區智能裝備城相關負責人表示,中歐製造業發展中心也將積極承接先進智能製造產業在濟南高新區落地生根。
在新興服務業領域,截至今年6月,濟南高新區擁有金融類企業600餘家,股權投資類企業74家,融資租賃法人機構53家,大型企業財務公司5家。濟南高新區目前上市掛牌企業總數達到102家。其中IPO上市企業2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達到80家。據悉,這102家上市掛牌企業已實現股權融資300多億元。
在濟南高新區,量子通信和大數據產業是近來備受矚目的兩大“明星”產業。前不久,首個商用量子通信專網——濟南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完成測試,整套網絡預計今年8月底正式投入使用。據濟南量子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周飛介紹,濟南市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8月份建成之後,在國防、金融、電力等領域將作為示範進行推廣。量子通信技術被認為是“保障未來信息社會通信機密性和隱私的關鍵技術”,目前我國在這方面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據濟南高新區齊魯軟件發展中心主任助理孟林介紹,濟南高新區規劃建設的大數據產業基地,5年內將形成100萬平方米的大數據產業載體,目前已簽約入駐28家大數據企業。大數據業務涉及金融、交通、工業、農業、教育、環保、物聯網、新媒體、網絡信息安全等行業領域。
在濟南高新區,創新的基因就像一顆種子,幹事創業的氛圍就像肥沃的土壤,兩者的結合,使這個年輕的科技園區充滿着蓬勃的生命力和發展活力。走在濟南高新區的路上,科技、產業、金融、創新……種種印象不斷衝擊、感染着每一個胸懷夢想的有志之士。可以看到,濟南高新區正向着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大步邁進。
獲取更多創新創業、高新園區及科技資訊,歡迎關注“中高新傳媒”
微博及微信公眾號。
(2017-08-02)
關鍵詞:吸引
題主:女
問:
關注冷大很久了,看到了很多案例。但真正遇到感情問題還是很迷茫,希望冷大能給一些建議和幫助。我89年,28歲,身高158cm,體重110斤,長相6分;他88年,29歲,身高177cm,體重140斤,長相7分。
我們都在西安上班,從事建築行業,我是工程預算,在造價事務所月薪5K;他是市政施工,長駐項目月薪6K。
去年冬天快過年時,我同事介紹認識。但當時我們一直微信聯繫,沒見面。後來他説要專心考一建,沒時間談戀愛,讓我把他放在備胎位置就好。我們就沒再頻煩聯繫,只是朋友圈點贊之交。
5月中旬,我換了一個新工作,有個新同事給我朋友圈點贊,他很驚訝,問我怎麼也認識,然後我們又開始聊了,當時覺得世界好小,很有緣分。6月初見了面,現在到6下旬,因為平時工作較忙,他有出差,只見過2次。
通過這段時間相處,我發現自己喜歡上他了,是想嫁給他的那種喜歡。我感覺他性格好,個子高,工作認真負責,有時對我很體貼。但不確定他是否喜歡我。
我屬於情商低的人,不太會和喜歡的人相處,捨不得離太遠,又怕太近了招人煩。他最近因為工作上的問題想辭職,老闆和項目經理沒批。他在家休息了2個星期,心情很不好。
我想幫他,卻不知道該怎麼做?求冷大給方法。
(如果你
在
感情方面也心存疑惑,不知如何應對,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及新浪微博
“冷愛”,遇見完美的愛情,將從這裏開始~)
冷愛回覆:
我覺得你的當務之急是重新建立對他的吸引。
看了你們的聊天記錄,基本是你發了一大段,他卻不怎麼回覆你。更糟糕的是,其中你有一大段話説自己是好妻子,難道這不像是説服對方嗎?難道通過説服,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感情嗎?
好比一個屌絲追女神,説了三天三夜自己以後會對女神有多好balabla,你覺得女神就會愛上屌絲嗎?如果説服有用,那這個世界完全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兩個人在一起,吸引是最初的源泉。如果連最基本的吸引都沒有,更談不上往下發展了
。你現在試圖用理性説服對方,還有試圖幫助對方,其實是同一個維度的事,都不能幫助你獲得一段好的感情。加上女生主動表白,多半沒什麼好下場。
我建議你可以先後撤,想辦法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再去談之後的事情吧。
本文由作者冷愛所寫,如需轉載,請與我們聯繫並獲得作者本人許可,任何未獲得作者授權的轉載均為侵權。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U45214907”:額,很明顯人家不喜歡你
(2017-07-25)
——訪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金海
作者:張振
內蒙古社科院副院長金海接受本網採訪本網記者吳屹桉攝
2017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週年,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以下簡稱“內蒙古社科院”)作為自治區直屬的綜合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是繁榮發展社會科學事業和先進文化的重要力量。內蒙古社科院近幾年取得了哪些成績?草原文化對整個中華文化有何重要意義?草原文化研究有何發展新動向?“內蒙古民族文化研究工程”和“蒙古語語料庫”建設進展如何?日前,本網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內蒙古社科院副院長金海。
中國社會科學網:2017年迎來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週年慶典,請您談一談內蒙古社科院近幾年取得的成績以及如何為自治區70週年慶典獻禮。
金海:近年來,內蒙古社科院作為自治區直屬的唯一綜合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始終堅持“學科立院、精品興院、人才強院、開門辦院”的發展思路,在項目實施、人才培養、理論創新、資料建設、學術交流、平台建設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性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為繁榮發展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和先進文化以及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服務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項目實施方面,我院堅持“以學科建設引領項目實施,以項目實施推動學科建設”理念,先後組織實施國家社科基金特別項目《北部邊疆歷史與現狀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共實施三期)、內蒙古建設民族文化大區重點項目“內蒙古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數據庫”建設工程、“蒙古語語料庫”建設工程、“‘大藏經’影印出版工程”、“內蒙古文化資源普查”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特別重大項目“內蒙古民族文化建設研究工程”、“蒙元文化研究工程”之“‘元史’匯注”項目、“內蒙古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工程”等,深入研究關乎學科建設的重大學術理論問題和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推出一系列重要成果,提出一系列創新觀點,在有力推動學科建設的同時,努力為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服務,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聘請國內外著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知名教授和院士作為特邀研究員來我院做學術報告或牽頭課題、指導科研。與此同時,將我院年輕科研人員分期分批派往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及蒙古國科學院、國立大學等單位進行短期訪問、進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學術交流方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以及蒙古國、俄羅斯等國的有關學術機構建立經常性的學術聯繫及合作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與蒙古國科學院、國立大學、烏蘭巴托大學等進行廣泛的合作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與此同時,認真組織召開三年一度的“中國蒙古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和一年一度的“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草原文化主題論壇”等,有力地推動了學術發展。通過這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術交流和對話,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瞭解中國,同時也建立了學術話語權。
在平台建設方面,積極爭取國內著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支持,使“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內蒙古基地”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草原文化研究中心”等高端平台在我院掛牌運營的同時,把科研觸角伸向基層,在自治區十二個盟市和兩個單列市建立分院,形成通過上中下聯動,推動科研發展、社會服務的良好機制。
我院作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一所綜合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在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週年之際,打算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為之獻禮。經我院申報並被自治區確定的我院具體獻禮項目有:《草原文化研究叢書》(第二輯,10本專著)、《蒙古語言語語料彙編》(專著)、《蒙古文字史》(專著)、“內蒙古民族文化建設研究工程”檔案文獻系列成果100部等。
中國社會科學網:“草原文化”一直是內蒙古社科院研究的重點議題,“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主題論壇”也是以草原文化為研究內容,議題多元、形式靈活、機制開放的重要學術論壇,請您談一談草原文化的定義內涵是什麼?草原文化在整個中華文化中處於何種地位?有何重要意義?
金海:所謂草原文化是指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區的族羣共同創造的、與草原生態環境相適應的地域文化。它包括草原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風俗習慣、社會制度、思想觀念、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等等,其中價值體系是其核心和靈魂。
草原文化在整個中華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與作用:
1.草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三大主源之一。關於中華文化起源問題,起初,學術界大多堅持“一元説”,即認為中華文化起源於黃河流域,然後漸次向四周特別是向南北擴散。這就是影響深遠的黃河文化説。但隨着研究的深入,特別是隨着長江流域大量新的考古發現,長江文化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源頭意義及地位開始得以確認。由此關於中華文化起源的觀點由“一元”變為“二元”。經研究,我們發現中華文化除了黃河文化、長江文化之外,還有一個重要源頭,即草原文化。事實上,豐富的考古資料和已有的研究正逐步表明,在草原文化發祥地的我國北方,不但分佈有豐富的早期人類活動的遺蹟,如大窯文化、薩拉烏蘇文化、扎賚諾爾文化等,而且擁有很多可以認證中華文明起源的文化遺存,如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紅山文化等。這些文化遺存,以其豐富的內涵一再向人們傳遞着這樣一個信息,即中國北方草原是“中華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
2.草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草原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不僅表現在它是中華文化的主源之一,而且表現在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地域文化的角度講,中華文化大致上是由三大地域文化組成的,即黃河流域文化、長江流域文化和草原地區文化。我們所探討的草原文化,是一種特指的草原文化,是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草原文化,它主要分佈在中國的北方地區,歷史上包括整個蒙古高原。從區域角度來看,草原文化分佈的區域毫無疑問是中華文化三大區域中分佈最廣的區域。從文化類型上講,中華文化由三大類型文化組成,即北部的遊牧文化、中部的農耕文化、南部的遊耕文化;或者説,北部的遊牧文化、中部的粟作文化、南部的稻作文化。其中,北部的遊牧文化獨具特色,也是草原文化中的主導文化。而中、南部的兩大類型文化,説到底本質上均屬農耕文化。因此,草原文化在中華文化組成中的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中華文化之中只有黃河文化、長江文化,或者只有農耕文化和遊耕文化,而沒有草原文化和遊牧文化,那將是很不完整的,也不符合中華文化建構史。
總之,無論從中華文化的形成發展、創造主體,還是其構成形態、內涵特徵看,草原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再也沒有理由簡單地認為中華文化就是農耕文化,中華文化是沒有英雄史詩的文化,中華文學的主流審美風格是陰柔,也沒有理由簡單地把國學等同於漢學,如此等等。
3.草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長盛不衰,其歷史從未中斷過,這在各文明古國中是絕無僅有的。造就這種獨特而偉大的文化發展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它“多元一體”的內在建構及其張力。尤其草原文化以其遊牧民族特有的豪邁剛健的氣質和品格,不斷為中華文化的發展興旺增添生機與活力,刺激其一次又一次地實現新的變革與發展。因此,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説,一部中華文化發展史,差不多就是北方草原遊牧文明與中原農耕文明交互作用、融會貫通、共同繁榮的歷史。對此,草原文化研究學者烏恩曾有一段精彩的論述:草原文化和黃河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主導了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進程。從秦朝統一到鴉片戰爭的2000餘年間,中國古代歷史的每一個重要發展時期,都伴隨着草原民族的身影。草原民族在中原地區建立的割據王朝和統一王朝有20餘個,統一時間累計逾1000餘年。我還想補充説明的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真正結束王朝割據時代的是北方草原民族,即蒙古民族建立統一的元王朝之後,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大的王朝林立時代。這也是北方草原民族對中國多民族統一的歷史進程所作出的最傑出的貢獻之一。
在我國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每個重要的歷史時期,草原文化都以其富有歷史意義的內涵和精神特質,為中華民族的進步和中華文化的繁榮提供新的滋養,成為其繁榮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內在因素。在21世紀的中國,草原文化再一次煥發出勃勃生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產生着日益廣泛的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網:對草原文化的梳理是內蒙古建設民族文化大區的首要工程,2017年“中國·內蒙古國際草原文化節”也即將舉辦,請您談一談內蒙古社科院草原文化研究的學科建設、交流合作、決策服務以及成果普及等方面的發展新動向。
金海:首次將草原文化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的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進而創立草原文化學學科是近年來內蒙古社科院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
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建設民族文化大區”的戰略構想,為推動草原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契機。2004年,我區從自治區建設民族文化大區的現實需要和蒙古學學科進一步向外延伸、拓展以及向上提升的需要以及中華文化史學科發展(重寫中華文化史)需要出發,為了把草原文化研究引向深入,啓動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該項目後被列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和重大委託項目,標誌着這一學科研究的正式啓動。
在草原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學術觀點方面,“草原文化研究工程”自2004年7月實施以來取得了豐碩成果,具體出版發表的成果有:《草原文化研究叢書》第一輯(11卷、12冊,437萬字)、《草原文化研究叢書》第二輯(10卷,300多萬字)、《論草原文化》十二輯(500多萬字)、《文化內蒙古》(3卷,120萬字)、《草原文化研究資料選編》十輯等著作、資料集以及《論草原文化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地位與作用》等600餘篇論文(其中包括在《光明日報》設立“草原文化論壇”專欄發表的30餘篇文章),總計約2600多萬字。
“工程”實施以來,以首席專家吳團英研究員率領的草原文化研究團隊,首次將北方民族文化作為一個具有內在聯繫的、有機統一的、整體的、獨立的研究對象,並且將其緊緊置於中華文化的背景下加以研究,先後提出草原文化的概念、內涵、特徵、類型、基本精神、價值體系和歷史分期;提出草原文化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地位、作用和貢獻——草原文化同黃河文化、長江文化一樣,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的三大主源之一和重要動力源泉;提出草原文化是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統一、草原文化是遊牧文化與多種經濟類型文化的統一、草原文化是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統一的草原文化的建構特徵;提出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踐行開放、恪守信義”;提出草原文化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在內蒙古建設民族文化大區與民族文化強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與作用;評選提出“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等等重大學術觀點,充分奠定了草原文化學作為一門學理明晰、學科範疇周嚴、學術結構合理、學術邏輯嚴謹的獨立的人文社會科學的堅實基礎。
在草原文化研究的學術影響方面,《論草原文化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地位與作用》等5篇系列論文獲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頒發的自治區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草原文化研究叢書》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系列論文《崇尚自然踐行開放恪守信義——論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一等獎。
2007年,“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一期工程成果以免於鑑定的成績順利結項。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辦的《國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簡報》出版專刊,向全國各地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介紹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取得的成果。
2009年7月13日《光明日報》刊發專題文章,對草原文化及其核心理唸的研究給予高度評價。文章指出,“草原文化研究工程”課題組,2004年宣佈了新的史學觀:草原文化與黃河文化、長江文化一樣,是中華文化的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三大主源之一。這一論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我國文化史在進入21世紀最具突破性的理論成果。認為“崇尚自然、踐行開放、恪守信義”的核心理念,必將產生無法估量的時代活力。
“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的重大學術意義在於通過一系列研究,最終創立了草原文化學學科。在組織實施“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以學科建設引領項目實施,以項目實施推動學科建設”的理念,有意識地抓建構理論、培養人才、資料建設、構築平台、媒體宣傳、成果轉化等環節,到目前,已確立草原文化研究明確、獨立的學科對象和範疇,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學説體系,有着相應的學理依據、材料支撐和理論架構,構建了初步的學理框架、話語體系和知識體系,具備較為穩定的專兼職研究隊伍,基本的資料建設已初具規模,平台建設趨於完整,草原文化學學科正式創立。
鑑於草原文化研究取得的成就,《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將草原文化學首次確定為自治區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學科。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將“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作為建設民族文化大區的重要抓手,自2004年開始啓動實施(該節每年舉辦一次),並把把我院組織實施的全國性學術論壇《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主題論壇》納入其中,成為其常設項目。
在草原文化研究為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服務方面,我院提出的“關於設立草原文化遺產保護日的建議”,被自治區政府採納,自治區政府把每年的9月6日設立為內蒙古自治區的“草原文化遺產保護日”並組織開展一系列相關活動,這是內蒙古在全國率先組織實施的文化遺產保護日活動。這項活動對於宣傳、帶動草原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和草原文化資源的科學開發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院草原文化研究課題組以系列論文形式,研究提出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為“崇尚自然、踐行開放、恪守信義”後,被自治區黨委、政府採納,廣泛應用於有關重要文件。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提出與廣泛傳播對我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內蒙古民族文化強區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增強了我區文化影響力和傳播力,提升了我區的文化軟實力。
在草原文化研究成果的普及推廣和應用轉化方面,2014年,由我院和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合作編寫的旨在傳承弘揚草原文化、打造草原文化品牌、提高學生草原文化知識素養的通識課教材《草原文化》和經全國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草原文化》,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實現了草原文化進教材、進校園、進課堂的願望。這標誌着草原文化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學校教材,學術觀點轉化為穩定知識,學術價值轉化為社會價值。我院組織編寫的全國八省區全日制普通高校蒙古文通用教材《草原文化》也即將出版發行。這些對草原文化學科的建立、完善和草原文化的廣泛傳播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網:內蒙古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十分豐富,是內蒙古自治區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民族文化大區建設的重要基礎資源。據悉,內蒙古社科院正在開展“內蒙古民族文化研究工程”的相關工作,請您介紹一下該工程的主要內容以及進展情況。
金海:“內蒙古民族文化建設研究工程”(以下簡稱“工程”)是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於文化建設的方針部署,切實把自治區黨委提出的內蒙古要實現民族文化大區向民族文化強區跨越的要求落到實處而由自治區政府設立的民族文化建設研究重大項目,也是自治區社科規劃特別項目(批准號:2014TB001)。該“工程”包括檔案文獻整理出版系列、內蒙古社會歷史調查系列、學術研究系列、蒙古學文獻翻譯出版系列、內蒙古歷史文化推廣普及和“走出去”系列、“內蒙古民族文化建設研究”數據庫建設等6大系列數百個子項目,計劃用6年(2013—2018年)時間完成,最終成果除建成一個綜合性“數據庫”之外,預計出版文獻檔案六七百卷,研究著作、社會歷史調查著作和譯著各100部,歷史文化推廣普及成果50部,共計近千卷(部)。此工程是我區迄今規模最大、涵蓋內容最廣、單項投入最多的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總投資1.3億元,目前,該工程正在分期分批面向全國招投標並立項實施。
該工程的主要目標是:在近年來蒙古學研究、“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北部邊疆歷史與現狀研究”、內蒙古文化資源普查等科研項目所取得的成果基礎上,計劃經過6年左右的時間,深入開展民族文化建設研究,在民族文化資料建設、學術研究、成果推廣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在文獻檔案蒐集整理、社會歷史調查、地方性知識搶救記錄、成果推廣轉化等方面推出一批標誌性成果,建成“內蒙古民族文化建設研究數據庫”,推動內蒙古文化軟實力跨入同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的新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網:“蒙古語語料庫”建設是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文化建設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自治區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大特色,請您談一談“蒙古語語料庫”建設十多年來的發展進程與思路定位。
金海:為保護國家語言安全和文化安全,保護民族文化和民族語言的多樣性,加強民族語言資源的保護、保存、研究、開發、利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於2005年3月向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提出設立“蒙古語語料庫建設工程”的建議,隨即獲准立項為內蒙古自治區建設民族文化大區重點項目,實施時間為2005—2024年。該工程的最終目標是建成一個2億詞級的蒙古語、達斡爾語、鄂温克語、鄂倫春語大型綜合性語料庫。在沒有前人經驗可資借鑑的情況下,該工程課題組經過10年努力,超額完成了一期工程(2005—2014)的預期目標和任務。先後在中國、蒙古、俄羅斯三國境內實地走訪、調查97個點,採訪6725個人,錄製4200小時的自然口語語料。一期工程,基於已蒐集的4200小時自然口語語料和已收集的4000多個小時書面語料,建成了一個8000多小時/8000萬詞的言語語料庫。該語料庫由檔案文件、檢索界面和資源系統三部分組成。2014年11月,在呼和浩特召開的“蒙古語語料庫”建設一期工程驗收會上,由國內頂尖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認為:“在少數民族語言面臨快速流失的形勢下,蒙古語語料庫建設工程的立項和成功實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它填補了國內外同類項目的空白,在彰顯我國少數民族語言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維護國家語言安全方面,起到了領先作用,其成果質量達到了國內外先進水平。”
二期工程(2015—2024)的主要目標是:完成“蒙古語語料庫”原始語料庫創建、資源管理、數據加工以及網絡發佈等四項工作。期間將集中力量完成1.2億詞文獻語料的掃描、錄入、校對,以及數據標註加工等工作,並按照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水準,設計蒙古語語料資源管理平台網絡版。蒙古文文獻語料庫,將窮盡式收集和納入自蒙古文第一部文獻《成吉思汗碑文》(1225年)以來的中世紀傳統蒙古文文獻和近代蒙古文木刻本文獻。對於現代文獻,將按學科分類,即按法律法規、文學藝術、新聞媒體、醫藥醫學、應用公文、教學教材、軍事、體育等擇優選錄。其最終目標是建成世界最大、最全、最精的網絡版蒙古文文獻語料庫。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張振
(2017-08-02)
今日話題:
老牌企業想要在市場競爭中永遠保持優勢地位、擁有源源不斷的活力,就需要不斷提高知識產權實力,用專利技術武裝自己。與此同時,為了更好的適應大社會環境,很多企業也面臨着轉型升級的挑戰,高價值專利無疑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源泉。
高價值專利
什麼樣的專利才能稱之為高價值專利呢?轉知匯認為,能夠在運用中得到各方面認可,對產品質量的提升、企業和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經濟效益起到很好的作用,這樣的專利就可以認為是高價值專利。
經歷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當前國內產業面臨轉型升級,需要儘可能地採用高新技術,強化創新能力,提升知識產權實力,才能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回首我國彩電產業發展之路,與創新及知識產權支撐密不可分。彩電從當初的普通消費電子產品,到如今已經成為信息技術領域中一個高科技的集中載體,當然也是各類專利高度集中的載體。從傳統的音頻和視頻編碼解碼、信號傳輸、顯示等技術,到如今的智能化技術,包括與計算機、互聯網相關的技術及軟件,還有人機交互技術等,這些不斷髮展的新技術中,都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專利。技術“含金量”的提升,使高價值專利的作用日益凸顯。
目前,從國內一些專利運營的成功案例中可以發現,從運用角度看,專利不僅要有足夠的數量,更要有較高的質量。在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新形勢下,積極激勵創造、促進有效運用,依法加強保護,務實科學管理,提升服務水平,必然會推動湧現出更多高水平、高質量、為市場所接受、為企業所重視的高價值專利,進一步增強我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需要高質量專利的企業那麼多,到哪兒去找真正高質量的專利呢?怎樣才能省錢省時省力的買到高質量專利呢?轉知匯建議您和專業權威的專利交易運營服務企業合作共贏。
高質量專利的“藏身之處”
企業需要高質量專利、社會需要高質量專利、國家需要高質量專利、市場更需要高質量專利,但高質量專利到底在哪兒呢?在高校、科研機構等技術研發聚集地!作為技術研發與生產基地,高校、科研機構等不僅擁有大量優質專利,還存在專利堆積轉化難問題。如何促進高校專利與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轉化是頭等難題。
一、
高校專利親近市場
為促進囤積專利的有效轉化,高校需要通過專利親近市場,主動與需要專利的企業合作,促進共贏。
二、
專業平台牽線搭橋
高校作為專注技術研發的科教機構,生產的專利大多“束之高閣”,無法與市場、與企業更好的融合。企業習慣了市場運營模式,與高校的直接融合難度也大,這就需要專業平台牽線搭橋。
三、
專利交易運營服務平台
海量優質專利資源儲備、一站式專利交易轉讓服務,讓轉知匯成為備受廣大專利需求者的優先專利求購選擇,優質的專利服務讓轉知匯的客户更加安心省心放心。
專利市場不乏專利服務平台,也不缺專利代理,但是能夠保證優質專利資源與優質專利服務的只有轉知匯。轉知匯憑藉自身的海量專利資源儲備以及資深的專利經理人團隊,自信能夠為廣大專利權人和專利需求者提供專業周到的服務,讓客户享受最優質的服務,專利交易和運營安心省心放心,打造國內最權威的專利交易運營平台。
求購專利、轉讓專利、技術合作、專利運營等專利需求歡迎電022-58283375與轉知匯進行專利合作,您也可以訪問轉知匯官方網站www.zhuanzhihui.com與資深專利經紀人在線0通進行
。
(2017-07-3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