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有温度的視覺:生活在美國的中國家庭 2016.1.6日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綜合

  剛到美國,我們之前預約的家庭因為各種原因未能成行,卻在去紐約的路上遇見了Dave(左)和雲帆。在廣州的時候,我們看過Dave的演出,風格很特別。於是便提出去他家拍攝。Dave是在美的第二代移民,與在美國讀書的雲帆相識。小兩口曾在上海組建了一支樂隊,創作中西結合的音樂。

  Dave和雲帆住在紐約布魯克林,他們的家同時也是工作室,靠陽台的位置是創作的地方。雲帆畫畫,Dave寫歌。兩人背對而坐,專心致志地忙着完成一個印度風電子音樂項目。Dave説,他們的音樂放在蘋果iTunes上供人點播。美國人很重視版權,這塊收入是他們經濟來源的一部分。

  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嘉倫很帥氣地開着一輛SUV來接我們。嘉倫正家中給愛人苗舜剪頭髮。嘉倫很自豪地説,愛人的頭髮都是我剪的,在美國,出去理髮很貴,而且剪得又不好。嘉倫的丈夫苗舜在一家醫藥公司做科研,嘉倫自己曾經是名會計,現在做起了全職太太。

  這隻叫Rambo(元寶)的大金毛是他們的家庭一員。嘉倫很高興地講述着Rambo如何發現丟失的婚戒,從外面撿錢回來,就像在説自己家的孩子。他們的家是一棟複式小別墅,户外是一片大草坪。嘉倫説,這樣的房子大約要30萬美元,大部分中產階級都住着別墅,而且很多家都養了條大狗。


  從華盛頓坐上地鐵,終點站在山邊,一凡的豪宅就在山裏。一凡(右)是媒體人,這些天在採訪一箇中美經濟論壇,所以我們只好自行前往。一凡愛人在外地工作,平時只有在週末才能做飛機回家。我們也體會到沒車在美國如何寸步難行。

  作為一箇中國人,一凡的愛人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拉着她一起到超市買東西。一凡家巨大的廚房裏,放滿了各種餐具、廚具和食材。在一凡家裏,我們做了一頓根本吃不完的午餐。“雖然飛機票不貴,但經常飛來飛去也不是辦法。”最近,一凡的愛人正在考慮換一份離家近一些的工作。

  官雪家一直在隨着愛人的工作搬家,現在一家人租住在馬里蘭州日耳曼敦的一所公寓中。官雪説,馬里蘭州的房價都被華人炒高了,只因這裏學校好。官雪曾是國內一家媒體的特約撰稿人,目前在家全職帶孩子。官雪的寶寶很頑皮,説着火星文,官雪哄了好久,才安靜下來吃點東西。

  官雪邀請我們來住,順便記錄一下寶寶的兩歲生日。這天,爸爸益民準備了好多好吃的,還邀請了朋友夫妻一起作客。益民在一所政府性質的實驗室做科研工作。第一次見面時,益民因工作太忘我,小城裏手機信號又很差,家人也聯繫不上他,晚到了1個多小時。


  赴美生子的Coco剛剛在洛杉磯生了一對龍鳳胎。她在遠離華人的別墅區裏租住了一間一樓的房間。選擇住在這裏生孩子,一來,是為了避開華人區被炒高的租金;二來,這裏環境很好很安靜,不遠處還有一座黃色的草丘。

  這是Coco的龍鳳胎寶寶滿月的日子,丈夫和大女兒早早就從中國趕過來照顧母子三人。Coco説,雙胞胎必須夫妻雙人通力合作,才能實現一天24小時不間斷地照料。再過幾天,Coco一家就要到加拿大旅行,然後回國。他們的大女兒説,未來計劃到美國讀書,並夢想來一次公路旅行。

  暑假裏的早晨,陳明(中)帶着從中國來洛杉磯度假的父母,一大家人到家周邊的林間散步。陳明的兒子今年7歲,一路非常活潑。雖然是暑假,但他的課外培訓都沒停下,跆拳道、游泳課排滿了一天。公公説,自從孫子到了美國,好像變簡單了,説話特別直爽,常常鬧笑話。

  陳明説,愛人在美國做私人訂製的旅遊生意,自己在家全職照顧孩子。“在美國人工特別貴,所以許多家庭都是媽媽在家做全職太太。”


  Amy(左)與Sunny是年齡相差4歲的親姐妹,在舊金山讀高中,住在離學校不遠的公寓裏。她們的父母都在國內工作,媽媽就拜託好友英姐(中)照顧姐妹倆。英姐看上去三四十歲的樣子,但是她坦白,今年已快六十歲了。她説,自己在美國生活了快20年,國內的朋友都已經走散。

  Amy(左)和Sunny穿着同款不同色的衣服,在公寓的房間裏邊玩邊拍照。Sunny大大咧咧,總是咧嘴大笑,Amy則特在意自己在畫面裏的樣子,總説“我好胖啊”。她們家附近都是些矮矮的獨棟小屋,彩色的,淡淡的,像童話裏的房子。這塊地區也是學區房,租金很貴。

  董燕一家三口住在西雅圖的半山區的大別墅裏。董燕是全職媽媽,負責照顧女兒和打理房子。無論是室內還是花園,到處都整潔乾淨,沒有亂擺放的小物件,廚房一塵不染。我們剛到時,她囑咐我們拍不拍照沒關係的,只是讓我們玩好。這讓我們很不好意思。


  也許是房子太大了,我們和董燕一家聊天的機會很少。有時深夜回來,看到董燕愛人的書房裏還亮着燈。有一天,董燕的女兒偷偷告訴我,其實媽媽喜歡拍照。尷尬的面紗就此掀開,在臨走那天,我們給他們留下了一組家庭寫真,希望這些照片將來能成為他們的美好回憶。

  走過芝加哥設爾菲德鎮一片接連不斷的玉米田,來到一位美國退休的老海軍的家中。他的妻子Jenny來自中國,在遇見Jenny前他一直單身。兩人暮年相識,準備結伴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旅程。Jenny之前一直在國內做生意,家裏的孩子並不反對母親的決定,還約了我們去給母親拍照。

  為了每年帶妻子旅行一次,丈夫兼職做起夜間保安,天亮了才回家睡覺。Jenny説,愛人對這自己很好,存了錢打算去旅行,因為Jenny想回國,愛人二話不説,埋頭上網就把回中國的機票給訂了……生活中很多細節都讓Jenny很感動。除了寂寞,Jenny還是很滿意現在的生活。

  在美國的中部小鎮路易維爾,李聰帶着一對混血女兒在房間裏玩耍,一家人説起話來都是普通話英語輪着用。李聰來自東北,丈夫Josh則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中部人,喜歡北京。一家人曾在北京生活過幾年,做定製印刷的生意。李聰説,因為受不了霧霾天,舉家去了美國。

  Josh的老家在路易維爾郊區,屋子裏有自己的健身房,電影院。屋子旁邊的小溪和林子都是自己家的。我們給李聰一家在這個超級巨大的鄉村別墅中照了張合影。照片數量隨着里程逐漸增加。我們發現旅途是一個流動的過程,家庭是一個穩定的概念。兩者穿插進行,旅行不再只是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