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第一條穿越湖底的隧道管廊實現東段通車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綜合

  銀川8月28日電 (婁桂霞 李想)下穿巨量水體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怎麼建?在8月28日實現東段正式通車的中國第一個湖底隧道、管廊合建項目――銀川閲海湖隧道管廊工程中,履約方中建一局二公司提供了一個經典的範例。該工程於2016年5月25日開工建設,今年年底實現全線貫通。為迎接9月6日開幕的2017中阿博覽會,項目東段實現提前通車。

  閲海湖隧道管廊工程是全國第二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的首個落地項目,同時也單體最大、功能最全的管廊項目。銀川閲海湖隧道管廊全長1830米,既滿足雙向八車道行車要求,又設置單獨的非機動車道倉室滿足人行要求。同時,還建有電力艙和綜合艙,電力、通信、燃氣、熱力、給水、雨水、污水、再生水等8條管線,滿足各種管線敷設及全部入廊要求。

  銀川下穿閲海湖隧道管廊截面示意圖。

  閲海湖隧道管廊連通閲海湖東、西兩岸,間接連接銀川金鳳區和西夏區。閲海湖彙集黃河、天然降水和銀川濕地等水資源,湖面大約相當於3個杭州西湖。目前閲海湖東岸和西岸通行需要繞到南岸,大約需要繞行8公里。閲海湖隧道建成後,東、西兩岸的直線距離僅為1.8公里,通行距離減少了77.5%。

  要在直線距離達1.8公里的湖底建設一個湖底隧道管廊合建項目,這在國內尚無先例。中建一局二公司確定的施工方案可以大體描述為:先在東、西兩岸對接點的軸線兩側建起兩道圍堰,在湖面上形成一條明渠;把明渠中的水抽乾後進行湖底清淤、下挖隧道管廊通道並進行底部軟土地基處理;在處理好的地基上進行隧道管廊的施工作業;最後在建好的隧道管廊主體完成回填作業後,拆除圍堰恢復閲海湖原貌。

  閲海湖隧道管廊項目是一項施工過程極為複雜的工程。施工中圍堰要截流不斷流,湖中水要照常流。閲海湖通過寧夏人工引黃灌溉水道艾依河黃河相連,擔負着為銀川市防洪泄洪的功能。因而,圍堰要分段推進,最後一段合攏時要預埋大口徑涵管保證水流暢通。最後,在去除涵管時,短時間完成隧道管廊的最後一段作業,並儘快恢復水流暢通。

  閲海湖隧道管廊工程是一項環保標準要求極高的工程。據項目經理井玉陽介紹,要保證兩側土圍堰的堅固,需要在圍堰外側打下沉樁護坡。為了確保施工後能恢復湖底原貌,他們不惜代價棄用常規的混凝土樁基,改用造價更高的拉森鋼板樁。施工過程中需打下7000根6米長的鋼板樁在圍堰的外側連成千米鋼牆,這為施工額外增加了不小的成本。項目部計劃在隧道管廊施工結束後,將這些鋼板樁逐一拔出,讓湖中的魚兒能夠在水中無障礙通行。為了保證魚兒還家,他們還為超過10萬立方米的從湖底淤泥準備了專門的“暫住處”,待施工結束後再將清出來的淤泥覆蓋到隧道管廊的頂板上。原生湖底淤泥還家,可最大限度地保證水生環境及閲海湖湖底原始生態的平衡,讓湖中的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活環境不發生改變。

  中國第一條穿越湖底隧道管廊建設工地現場。

  專家稱,東段提前通車是銀川閲海湖隧道管廊項目建設的一個重要節點目標。這為中建一局二公司銀川閲海湖隧道管廊項目項目部在年底如期實現全線貫通的目標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