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 上善若水
參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説來慚愧,本來家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離住處也並不遠,每每路過,看見高達十八米的巨型枱曆即殘歷碑矗立在柳條湖橋畔,累累彈坑、森森骷髏佈滿花崗岩的碑面,讓人觸目驚心,就想,等有空了進去看看。彈指揮間,二十多年過去了,忙碌中總是想起又總是遺忘,直到今天才得以實現。
正值雙休日,來博物館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多數都是家長帶着孩子,有的甚至一家幾代推着嬰兒車來的,這麼多人自願來接受愛國教育,讓人感到很欣慰。
進入博物館大門,便是寬闊的殘歷碑廣場。廣場的西南角懸掛着一座重達4.2噸的銅鑄警世鐘,鐘的正面刻着“勿忘國恥”四個大字,背面的銘文記述了九一八事變的經過,鍾裙上雕刻着一羣在吶喊的人,象徵着苦難的民眾在抗爭。每年的九一八,這座警世鐘就會被社會各界人士共同撞響十四響,鐘聲渾厚悠揚,餘音繚繞,在人們心裏久久縈迴。之後3分鐘的防空警報劃然長嘯,在城市上空掠過,市區主要街路的機動車輛也都停車鳴笛。那一刻,所有奉天人,不,是所有的中國人,無論在做什麼,都會記起1931年9月18日,這個苦難開始的日子。
繞過殘歷碑,廣場的東側擺放着炸彈碑、奉天忠靈祠碑、日式供養碑等,都是日本發動九一八,侵略我中華的實證。西側是一面刻有館名和九一八擴建工程捐贈名錄的牆壁,牆白字黑,五十萬、十萬、五萬、三萬……,那一串串本是冰冷的數字,看着看着就幻化出一顆顆滾燙的愛國之心。
廣場的西北便是陳列館的入口,入口的左側有兩組人物雕塑,肩扛行李,手牽兒童,懷抱嬰孩,體現了國土失守後東北民眾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的悲慘生活。入口的牆上鑲嵌着主題為《國難》的巨型浮雕,(想那兩組人物雕塑該是它的一部分)由46噸青銅製成。以往路過,遠觀,只見一張被撕碎的地圖,如今近看,才知地圖的上部分表現了東北的大好河山,松花江、長白山、天池、烽火台都依稀可見。下部分則白骨成堆,屍體累累,體現了淪陷後的劫難,強烈的衝擊你的視野,震撼你的心靈。
進入陳列館,映入眼簾的就是序廳。序廳的四周牆壁用花崗岩石板裝飾,並鑲嵌着連綿起伏的白色山脈浮雕。地面用黑色大理石鋪就,燈光將山脈倒映在地面上。白山黑水,多麼美麗富饒的東北河山!可從那個悲慘的時刻,一切就都破碎了。地面的中央有一座金字塔形的銅鑄卧碑,碑頂是一塊紅色的寶石,在上方的棚頂寓意14年抗戰的14盞燈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象徵東北人民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和永存的民族英雄浩氣。碑的四面,分別用中、英、俄、日文刻着碑文。碑文簡要記述了從9月18日開始的14年間就,日本侵略者致使中國生靈塗炭,中國人民用生命和熱血捍衞國土及民族尊嚴,這一天被定位國恥日,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卻
是啊!這個博物館就是為了華夏的子孫後代永不忘卻的紀念。
沿着序廳一側樓梯,在由明漸暗,象徵國難即將降臨的光線中,拾級而下,便進入地下展廳。
第一展廳 九一八事變的歷史背景。
這裏牆上的一張張圖片,展櫃裏的一件件實物,都證明了日本早有侵略中華的野心,眾所周知的便是1927年東方會議後的《田中奏摺》,其中最有代表的一段話是:“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所以當東北王張作霖妨礙日本實施計劃時,他們便策劃了皇姑屯事件,展廳裏的影視合成真實的再現了皇姑屯事件的經過。看着那車毀橋斷的畫面,日本的野心昭然若揭。之後東北軍易幟,主力入關,造成防務空虛,給了日本以可乘之機。他們緊鑼密鼓的做好了入侵的準備。
第二展廳 九一八事變的爆發與東北的淪陷。
“夜十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攻佔北大營,我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這是殘歷碑左側的碑文,講述了那一天發生的令所有中國人無法忘記的事件。
不僅是落後就要捱打。
圖片告訴我們, 當時駐紮在北大營的是東北軍裝備十分精良的獨立第七旅,有七千多人,而日軍只有七百多人進攻,十分之一啊!如果當時東北軍奮力還擊,説不定就會改寫中國近代史甚至世界近代史,我們同胞就可免去十四年的苦難。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啊!看着被日軍炸成殘垣斷壁的北大營圖片,東北軍丟給日本人的軍械物資數據,讓人恨得直咬牙根,只顧兄弟之間爭地盤混戰,而不管外鬼入侵,百姓遭殃,國將不國就太正常了。19日上午9時,僅11個小時,瀋陽淪陷,接着吉林淪陷、黑龍江淪陷、錦州淪陷、熱河淪陷,不到半年日本就將太陽旗插遍了東三省的錦繡河山,這麼快的速度,讓人感到的何止是痛心及羞恥,更多思考的是為什麼,為什麼啊?
第三展廳 日本在中國的血腥統治。
這是個最讓人窒息的展廳,走進去,心便沉浸在地獄裏煎熬。平頂山死難者的遺骨,土龍山大屠殺的圖畫,安東事件中知識分子用過的書架,都在控訴着侵略者的暴行,白山黑水,到處在流血,在呻吟……
731細菌部隊兩任隊長的照片竟然也是有手腳五官的人?那個仿真場景,把活人解剖,血淋淋的挖出心臟的不是惡魔嗎?那個運屍車上,摞着四個被注射細菌折磨致死的屍體,是禽獸也不能所為的吧?還有那張將生產出的細菌用於戰場的數量表,都清楚的告訴我們,日軍魔鬼的天性在中華大地瘋狂的生長,蔓延……
阜新煤礦,死難礦工的“萬人坑照片。”雞西煤礦,日本人甚至用礦工的屍體煉油,然後再給中國礦工食用,那煉油爐的殘跡和油桶都在痛述哭泣 ,而參觀者的心在滴血,淚都已轉化為仇恨在血管裏奔湧……
一個三、四歲左右的小男孩,在《礦工血淚》的雕塑前,用稚嫩的小手撫摸着吃力推着運礦車的礦工:“爸爸,這位叔叔在幹什麼呢?”“看着這位拿槍的沒?他是日本鬼子,在逼着這位叔叔運煤。”爸爸耐心的跟孩子講解。“這日本鬼子太壞了!”孩子憤憤的用小手拍打着:“打你打你,看你還壞?”看着孩子最本真的舉動,心裏有所觸動……
第四展廳 東北軍民的抗日鬥爭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接連發表公告、宣言,創建了抗日遊擊隊。那張滿洲省委所屬的反日遊擊隊創建地示意圖,讓人看見了希望,曙光來臨。有四個小場景生動形象的再現了當年游擊隊戰鬥,生活的情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932年2月李延祿率部取得糰子山戰鬥勝利後,當地百姓殺雞宰羊慰勞將士的場景,那種歡樂的氣氛傳遞給參觀者,讓壓抑的呼吸順暢起來。
接下來東北抗日聯軍組建,最高峯時有十一個軍,三十多萬人。展廳裏楊靖宇將軍犧牲的遺容,八女投江的巨幅國畫,趙一曼犧牲前寫給兒子的遺書。都反映了當年抗聯在白山黑水之間與日軍展開的艱苦卓絕的鬥爭,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抗戰史最悲壯的一頁。
順着展廳向上的坡走來,便看見大幅場景《露營之歌》。白雪皚皚的冬夜,茂密的白樺林中,抗聯戰士圍坐在篝火旁,有的在拉二胡、有的在吹笛子、有的在縫補衣服。有位戰士用刺刀在樹幹上刻着“抗戰到底”的標語,邊上有兩位老鄉冒死趕着毛驢送來糧食。掛着冰溜子的地窨子裏有戰士在宣誓入黨。那些高大筆直的白樺樹都是從興安嶺移過來,經過處理放在這的。那些戰士或坐或站,或動或靜都惟妙惟肖,生動的表現了抗聯戰士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頑強的鬥爭意志以及飽滿的樂觀主義精神。
第五展廳 全國抗戰、東北光復和侵略者的下場
這個展廳從中央瓦窯堡會議圖片開始,到西安事變、到凇瀘會戰、到平型關大捷、到台莊大捷、到蘇聯出師東北、到最後的日本戰犯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由鬼變成人。最讓人揚眉吐氣的就是審判戰犯的場景了,看着戰犯低頭站在被告席上,哈哈!日本鬼子!你也有今天?為了這一天,我們華夏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這場戰爭,我們傷亡軍民3500萬,經濟損失6000億美元。
這數據告訴我們,歷史絕不忘記!悲劇絕不重演!絕不!!
第六展廳便是中日友好往來,日本友好人士參觀博物館的圖片以及簽名錦旗之類的實物,還有一個日本一千多名遺孤捐資而建的銅碑,用來感謝善良的以德報怨的中國百姓。
快要走出展廳,看見結束語,借用在此。
當我們即將走出展廳,大概每個人心中都在滴血,而且每一滴血似乎都凝固成一串問號:日本帝國主義何以敢對我泱泱大中華舉起屠刀?這裏的每一幅圖片,都是一串鐵打的事實,為何有人至今不敢正視它?甚至歪曲它?篡改它?,落後就要捱打,何以落後?這裏的每一尊遺容都在吶喊,這吶喊告訴我們什麼?是告訴我們“忘記英雄的民族是墮落之邦”?還是告訴我們“忘記苦難,苦難就會重叩國門”?是告訴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還是告訴我們“振興中華,人人有責”?
終於走出展廳,陽光的世界真好。初秋的光線温暖寧靜,鋪灑在所有建築物上,遠處的居民樓,近處的九一八殘歷碑……
授權首發原創作者簡介:張玉蘭,網名上善若水,一九六七年出生於黑龍江雙城市一個白楊環抱的小村莊。中學畢業後外出謀生,從打工妹到打工婆,先後做過出納員、厂部內勤、廠長助理、個體户等。年輕時曾是雙城市作協會員,偶有作品見諸報刊,現做保潔員,工作之餘,做做排列文字的遊戲,實乃情之所至,興致所然,純屬消遣,並無大志。算是一個散淡的人。近期曾經在中國詩歌文學精品、作家美文等發表過律詩、新體詩、散文、隨筆等。作品曾被天天快報、一點資訊、今日頭條、鳳凰網、大魚號等各網站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