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科學現場調查:冥王星降級之謎: 它當初是怎麼被評為行星的呢?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綜合

  2006年8月24日,國際滅文學聯合會宣佈,冥王星將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從而太陽系行星的數量將由9顆減為8顆。

  行星必須要符合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有足夠大的質量,能依靠自身的重力,通過流體靜力學平衡,使自身的形狀達到近似球形;第二,必須是該區域內最大的天體;第三,天體內部不可以發生核聚變反應。嚴格按照這三個條件來判斷太陽系,目前只能確認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等8大天體為行星,冥王星則不能躋身於行星之列。

  既然冥王星不符合行星的必要條件,那它當初是怎樣被評為行星的呢?人們搜索冥王星的最初目標,是為了解釋天王星軌道的異動。因為海王星只能對天土星實際軌道與預測軌道存在的差異進行局部解釋。19世紀末的天文學家進行了大膽的猜測,在海王星的軌道範圍之外,還應該有一個未知天體,它的引力十擾着天王星的運動。1930年,當人們觀測到了冥王星時,它很快就被認定為預測中的那顆未知行星,從而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這樣的斷定,似乎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然而就當時的科技水平,這一斷定也是符合條件的,只是隨着科技的發展,行星的條件也日漸苛刻起來。所以,冥王星就不能佔據行星的寶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