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父親,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作者:羅小白
原創:家庭治療研究院
別人家的爸爸又上熱搜了!
這位紅遍網絡的爸爸,叫張帥,來自河南鄭州。
兩年前,張先生在網上看到國外一個爸爸給孩子做玩具的視頻,覺得想法很好,於是便開始了“手工”之路。
從簡單的小汽車到稍微複雜的益智玩具,全都是他用廢棄的紙箱做成的。
女兒也很喜歡爸爸做的玩具,看到喜歡的玩具第一反應不是買,而是讓爸爸做。
兩年多的時間裏,他為女兒做了120多件玩具,向大家展示了什麼才叫“實力寵娃”。
當被問及做這些玩具的意義時,張先生説:“最大的意義就是對孩子的意義,可以陪伴孩子的童年,就是最大的意義。”
對於“爸爸”是個稀缺品的時代,張先生的這種陪伴,確實難能可貴。
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説:“父親,是向孩子指向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對孩子來説,成長過程中爸爸的陪伴,是什麼都替代不了的。
爸爸,是孩子人生的底色。
育兒之路上,爸爸的參與程度,決定了孩子的幸福程度。
以下3種爸爸,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01
“孩子王”爸爸
被《以家人之名》中的一幕暖到了!
李尖尖因為兩個哥哥的問題,很困擾很苦惱,於是給爸爸打電話。
因為李尖尖平日一直很樂觀向上,難得有這樣低落的樣子,李爸打趣她:“你不是全家的加油站嗎?這是怎麼了?”
李尖尖隨口回道:“這不是加油站沒油了嗎。”
沒想到李爸竟然順着李尖尖的話接下去,來了場即興表演。
“喂,石油公司嗎?有個事要麻煩你們,我閨女的加油站沒油了,你們給批點唄。能批多少?五車?不行太少了,怎麼也得五十車啊,明早能送到嗎?行,好的謝了啊!”
表演完還不忘和李尖尖説:“搞定了!明天你一睜眼油就加滿了!”
原本鬱悶的李尖尖,也多雲轉晴,笑起來。
大概是有一個“愛玩”的爸爸,李尖尖才能在從小失去媽媽的情況下健康快樂地長大吧。
凌和平總是羨慕李海潮和孩子有很多話聊,其實,李海潮只是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孩子王”而已。
把自己當成孩子,和孩子打成一片,才能更容易地走進孩子的內心。
更何況,父親本身就有着“孩子王”的潛質。
BBC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中,心理學家Laverne Antrobus前後花了50年時間,對11000個孩子進行追蹤採訪記錄,結果證明:對孩子來説,媽媽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養育者,而爸爸扮演的角色通常是遊戲夥伴。
所以,“孩子王”爸爸更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更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有“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之稱的汪曾祺,就有一位“孩子王”父親。
他小時候國文成績好,父親就到處嘚瑟;數學學得不好,父親也不責怪,只要及格便好。
他小時候愛畫畫,父親也不指點,只是任由他在旁邊看,胡亂塗抹。
他愛唱戲,父親就拉胡琴給他伴奏。
他十幾歲學會了喝酒抽煙,父親會在喝酒時給他倒上一杯酒,遞給他一兩根煙。
他青春期時初戀,在家寫情書,父親在旁給他出主意。
對他而言,父親更像一個“夥伴”,而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長輩”。
他樂觀豁達、為人平淡隨和,都與他父親的這種教育方式不無關聯。
汪曾祺説: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要做到“沒大沒小”。
很多時候,與其端着父親的“威嚴”,不如參與進孩子的成長,和孩子玩在一起。
“孩子王”爸爸,是孩子最親密的朋友。
“孩子王”爸爸,看似放縱,實則是在引導孩子去尋找更真實的自己,喚醒更多的可能,開啓更多元的人生。
02
“馬屁精”爸爸
前幾天檢查小侄子的作文,簡直把我樂瘋了!
作文題目是“我的爸爸”。
小侄子寫道:
“我有一個馬屁精爸爸,因為他總是誇我和媽媽。
他總是誇媽媽做的飯好吃,雖然我吃得快要吐了。他總是誇媽媽好看,雖然媽媽穿着大花睡衣,還沒化妝。
他總是誇我聰明,雖然我總是做錯事。他還總是誇我乖,雖然我經常惹媽媽生氣。
雖然我的爸爸是馬屁精,但是我很愛他,因為我很開心有這樣一個爸爸。”
歪歪扭扭的漢字,夾雜着幾個漢語拼音,稚嫩的語氣,搞笑又感動。
看完小侄子的作文,我大概知道了他的樂觀與嘴甜從何而來。
經常被誇的孩子,心中有光啊。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説:“人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
對於孩子來説,最幸福的事,莫過於來自於至親之人的誇讚了吧。
如果説總被打擊的孩子,就像溺水者拼盡全力只抓住了一顆浮萍,無助、絕望。
那麼經常被誇獎、肯定的孩子,就像是溺水者的浮木,給了他面對世界希望與勇氣。
不由想起了傅園慧的爸爸,傅爸爸也是“馬屁精協會”的種子選手。
綜藝《我家那閨女》中,傅爸爸曾提起一件舊事。
傅園慧剛進省隊時,她和隊友説自己是天才,沒想到卻引來了隊友的嘲笑。
傅爸爸知道這件事後,很認真地對那個隊友説:“沒錯,傅園慧就是天才!”
大概正是爸爸的肯定,才有了她的樂觀,擁有“洪荒之力”也就不足為奇。
還有一次,傅園慧在世錦會半決賽中失利。
彼時,她剛參加完綜藝,於是就有人質疑她:“是不是因為綜藝參加多了才導致預賽第一卻半決賽失利的啊。”
沒想到傅爸爸卻説:“一場比賽不能説明什麼,心中有夢想就會繼續拼搏努力!”
短短的一句話,給了傅園慧動力,也給了她無限底氣。
“馬屁精”爸爸,是孩子最好的人生導師,在人生低谷處記得來路,在人生高潮處酣暢淋漓。
有個“馬屁精”爸爸,是孩子一生的幸運。被爸爸的“彩虹屁”包裹的孩子,樂觀積極,温潤如玉會發光!
03
“探險家”爸爸
曾有人對爸爸帶娃和媽媽帶娃做了一個對比。
媽媽帶娃:小心翼翼,温柔呵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爸爸帶娃呢?只有一個字:野。
比如前段時間帶兒子橫渡瓊州海峽的爸爸。
爸爸劉志敏説,孩子小時候身體不好,為了鍛鍊身體,6歲開始學游泳。剛開始的第一年,孩子學不會,於是他就陪着學。
如今12歲的兒子劉柏辛,已經從最初的恐懼游泳變成現在的熱愛游泳。
在這次橫渡中,劉柏言被水母蜇了好幾次,甚至一度想放棄,但是他還是堅持下來了,到達終點的時候,心中的興奮更是無以言説。
雖然劉志敏帶兒子橫渡的做法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效仿。
但是在劉志敏的帶領下,兒子由恐懼到熱愛,這個遞進的過程,是值得肯定的。
他教會孩子的,不僅是面對海峽的風浪,更是面對人生的風浪。
還有前段時間帶着4歲女兒從東莞騎行到拉薩的奶爸。
爸爸騎車,拉着後面女兒的小車,全程4千多公里,歷時71天。
這麼長的距離,這麼長的時間,這麼“樸實”的交通工具,對於一個大人來説尚且困難,更何況是一個4歲的糰子般的小女孩。
但令人吃驚的是,他們堅持下來了。
走走停停,快時代的慢旅行,雪山、峭嶺,風吹、日曬,兜兜爸的“野味”遛娃,讓女兒明白了哪怕有再多艱難,只要堅持也終會到達終點。
多年之後,男孩可能忘了橫渡瓊州海峽是怎樣的感覺,小女孩可能也不記得自己曾經“騎行”過4千多公里。
但堅持與探索,已然深深烙進了他們的心裏。
爸爸帶娃,是夠野。
但是那股獨特的“野味”與探險精神,卻刻進了孩子的血液,使孩子有勇氣擁抱這個世界。
“探險家”爸爸,是孩子擁抱世界的引路人,引領着孩子去往世界更遼闊的地方。
不知從何時起,爸爸成了“稀缺”的代名詞。
但現實不應該這樣的啊。
一個家庭,就像一個等邊三角形,哪一個角缺了都不再穩固。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陪伴。
父親的愛玩,成就孩子的創造力;父親的肯定,給予孩子自信心;父親的冒險,帶給孩子勇氣。
父親,應該是參與者,而非旁觀者。
父親,應該是衝鋒員,而非替補。
父愛,不該缺席。
願天下父親,用陪伴,帶給孩子一生的福氣!
【來源:親子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