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長假裏的讀書人:在閲讀中“旅行”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綜合

  中新社西安10月5日電 (張一辰 黨田野)“最適合下雨天的活動,應該就是在一個舒服的地方,安安靜靜讀書了。”25歲的西安人楊若楠今年國慶長假並未外出,住所附近的書店成了她的“根據地”。

  一杯咖啡,一本蘇童(中國當代作家)的小説,伴着書店內舒緩的輕音樂,楊若楠説,“我習慣看書前先喝一杯咖啡,為的是讓自己早早吃點苦頭。”楊若楠認為,年輕時多讀些書,人生才會先苦後甜。

  國慶長假一直是中國民眾外出旅行的重要時間節點。據中國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2017年國慶中秋假日前四天,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4.61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856億元人民幣。

  6月15日,一座以“閲讀時代”為主題的“交換圖書館”落户南京並對公眾開放。泱波 攝

  儘管景點曬照、寫旅遊心得等成為長假里社交網絡上的“常態”,但對於都市中的“讀書人”而言,這些喧鬧是屬於他人的,能夠取悦自己的唯有書香。

  西安白領安恆很慶幸沒有參加朋友組織的自駕遊活動,當車隊堵在路上的時候,他早已讀完了幾本旅行圖書。“與其在景區深陷人山人海之中,不如通過閲讀讓思想遠行。”安恆笑稱,看到朋友發微博吐槽,他不禁覺得留下來看書是個明智的選擇。

  重慶街頭現24小時自助圖書館,免費對市民開放。陳超 攝

  在陝西省圖書館,記者看到,不同年齡段的讀者匯聚於此,有不時低聲交流的情侶,也有奮筆疾書的學子。63歲的王振國正在給孫子講兒童繪本。他告訴記者,兒子兒媳放假都出國旅行了,“等孩子大點了,我就給他講講咱陝西的歷史故事,這要從娃娃抓起。”王振國指着桌上的一本《大秦帝國》説道。

  陝西省社科院專家王曉勇表示,評價一座城市,要看它擁有多少間書店。當民眾普遍將閲讀視為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這座城市的文化才是真正有生命力、有競爭力的文化。選擇在節日讀書,既表現了個人的生活習慣和思想追求,同時也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內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