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產品專營店“開進”濱海高鐵站 開業兩天銷售四千
圖為旅客在扶貧產品專營店選購商品江蘇省委駐濱海縣幫扶工作隊供圖
濱海大米、白首烏、山芋粉絲......日前,由江蘇省委駐濱海縣幫扶工作隊和中國鐵路上海局有限公司共建的扶貧產品專營店在濱海高鐵站開張營業,來自濱海縣17個特色農產品首批入店銷售。
濱海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不少為國家地理產品,但當地農產品企業的實力與規模都偏小,缺乏有知名度的產品。據瞭解,當地大部分企業的農產品為初級加工,且品種重疊度較高,產品附加值上不去。同時缺乏有效的宣傳手段,用於展銷特色農產品的場地、專櫃數量偏少,幾乎所有的省定經濟薄弱村都沒有穩定的線上銷售的平台。
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鐵路網”沿海鐵路中青鹽鐵路的一箇中間站,濱海高鐵站火車日均有16班次,旅客日均發送量近萬人,輻射範圍從東北瀋陽,至北京,再到山東濟南、青島等地。未來規劃中,濱海高鐵站還將與上海站銜接。
“把消費扶貧專櫃設在高鐵站這種人員流動密集的地方,就可以構建本地生活化的服務平台,真正打通消費扶貧的‘最後一公里’。”據介紹,作為創新開展定點扶貧工作的一次探索實踐,專營店
成立初始便建立濱海區域標識,逐步打造濱海大米、白首烏、山芋粉絲、海鴨蛋、五穀雜糧、海蜇、菜籽油、麻蝦醬、秋梨膏等17種濱海品牌產品,通過線下銷售,擴大濱海品牌在全省的影響力。同時建立微信小程序的線上銷售渠道,消費者可通過點擊進入產品專頁,瞭解扶貧產品的價格、產地、質量和產品故事等具體信息,並可在線上對扶貧產品進行採購。
據悉,開業僅2天時間,扶貧產品專營店的線上線下便已經實現訂單三十餘份,營業額達四千多元。
消費扶貧是社會力量參與脱貧攻堅的重要途徑,也是全社會助力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在業內人士看來,消費扶貧的最大特點是運用市場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既兼顧了市場化特點和優勢,也極大激發了公眾的責任感。比起“救濟式”扶貧,消費扶貧這種“參與式”“造血式”扶貧,更能有效提升幫扶的質量和效率。
(林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