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重映:時隔19年,我終於看懂了這部成人電影
出處| ins生活原創
時隔19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終於在國內再次上映了。
翻看朋友圈和微博,發現許多人早就買好了電影票,傳達着同一句心聲:
“終於可以在熒幕上見見我的老朋友們了。”
19年間數次回味,我們早已對劇情和台詞瞭如指掌,卻仍然在電影重映時懷抱着宛如初見般的熱情。
“童話不是真的,但哈利·波特除外。”
哈利波特不只是寫給小孩子的童話,更是寫給大人的成長説明書。
01
關於友情:
“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友誼和勇氣”
誰沒有羨慕過哈利波特呢?
被上天選中的孩子,走到哪裏都是人羣的焦點,除了伏地魔大家都愛他……最重要的是,他還有兩個可以一起出生入死的好朋友。
一個叫做羅恩·韋斯萊的男孩,和一個叫做赫敏·格蘭傑的女孩。
三人組友誼的列車,從11歲那年開始,就這樣足足開了一輩子。
原本懦弱膽小的他,願意犧牲自己成為一枚棋子,願意為了朋友付出生命的代價。
所謂朋友,就是敢把後背交給對方的情誼啊。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懂得,成長就是不斷地告別,又不斷地遇見。若是能擁有一個始終陪伴左右的朋友,實在是難得的幸運。
在他們面前,你可以肆意放縱,不用洗頭不用洗臉,不會被嫌棄。再傻的事情,你們都一起做過,再難過的坎,他們也願意陪你過。
你們也許不會隔三差五地與你聯繫,但只要你有需要,一定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身邊。
就算全世界都遠離你,也總有那麼一個人,會堅定不移地陪着你,與全世界為敵。
一生能有這樣一個朋友,真的太好了。
關於愛情:
“我愛你,但與你無關”
一個是古怪孤僻的男孩,一個是美麗善良的女孩,他們的守護神同樣是鹿,卻註定沒有結局。
這便是屬於斯內普和莉莉波特之間的羈絆。
在得知伏地魔決定殺死莉莉後,他又卑微地哀求鄧布利多能保護莉莉。
“Anything”,這是他的回答,願意用自己的一切換取莉莉的周全。
在那個電閃雷鳴的夜晚,斯內普緊緊抱着莉莉的屍體,那是他們第一次擁抱,也是最後一次。
一個世人眼中毫無感情波動的巫師,因摯愛的離開嚎啕大哭。
“你的眼睛和你母親的一樣。”
被哈利視為仇敵、被同僚掃地出門、被世人誤解為兇手……
他犧牲了一切,只為了能多看一眼那雙與摯愛之人一模一樣的綠色眼睛。
那是我第一次明白「深情」二字的重量,明白所謂愛情,並不是熒幕上的卿卿我我,也不單單是地久天長。
這世上存在一種註定沒有結果的愛情,它能超越時間與空間,讓人心甘情願放棄一切,卻不求回報。
“我愛你,但與你無關”。
關於親情:
“唯有愛,能戰勝魔法”
與傳奇的哈利、聰明的赫敏相比,羅恩是最不起眼的那個。
論能力,軟弱、愚笨,總是搞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笑料。
母親慈愛,父親正派,兄弟妹妹全成才,縱使家道沒落,至少完整温暖。
一家人雖然鬧騰騰的,也經常搞惡作劇,但始終牽掛着彼此。
有這樣幸福的家庭,難道不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嗎?
哈利能成為大難不死的男孩,靠的是媽媽對他的愛;
故事的最後,哈利能從伏地魔手上僥倖逃出,靠的是馬爾福的媽媽對馬爾福的愛。
魔法世界的力量無可預知,但唯有愛能戰勝魔法。
關於成長:
“沒有人會一直陪伴你”
哈利是孤獨的。
一歲那年,他的父母被人殺害,童年在姨母家中寄住,只能睡在狹窄的櫥櫃中。
他不曉得自己為什麼會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彷彿自己的存在是上帝的失誤。
他本以為進入魔法世界後,能夠變得隨心所欲,沒想到卻陷入了更深的漩渦。
幾乎每一天,都會有奇怪的事情發生在哈利身上;幾乎每一年,都會有危及他生命的動盪發生。
他眼看着最為珍惜的人接連犧牲,自己卻無能為力。
他用盡全力,卻發現要想保護世界的安危,唯一的辦法竟然是自己主動去死。
經歷了悽慘童年,仍然心懷善意;承受着世間險阻,卻從未臨陣脱逃。
他被擊倒過,但從來沒有認輸過,始終堅強、善良,愛着朋友和家人。
從他的身上,我們明白了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我們也見證了愛的力量,懂得了沒有人會一直擋在你身前,總有一天你要自己長大。
他和我們一樣,成為了普通的大人,有工作、家庭和朋友,過着尋常的生活。
而這種生活,是他付出了無數代價、渴求了十幾年才得來的。
原來,哈利拼勁全力,也只是為了過上我們想要的生活。
它就像遙遠星辰一樣微小卻永恆地存在着,陪着無數人從懵懂執拗的孩童,成長為一個有擔當、明善惡的成年人。
因為它的存在,我們可以永遠相信童話、熱愛和魔法,永遠保留天真、勇氣和力量。
——那是我們用來抵抗殘酷現實的武器。
我們開始明白,自己也許永遠不會擁有會飛的掃帚,和那隻遲遲未來的貓頭鷹。
但我們有幾個始終陪伴在側的朋友,值得相伴一生的戀人,為之拼勁全力的夢想;
我們與殘酷的現實競爭,靠的不是魔杖和咒語,而是勇氣、信念和愛。
就像哈利·波特一樣。
我們不會遇見「奇蹟男孩」,我們早已成為了自己的奇蹟。
閲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