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救命文檔”再現,“信息救災”如何擴大聲量?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綜合

“山西家人們,我們要不要建立一個文檔,統計救援和災情信息,方便救援工作?”20歲的山西女孩祁一菲創建了一份“【山西洪災】救命文檔”,迅速得到了大家的響應。在近日山西洪澇災害的救援中,這份開放性質的文檔最多時有200餘人同時在線參與維護。

這份文檔傳播迅速及時。10月9日,和“救命文檔”相關的討論達到熱度高峯。眾多網友接續加入,守望相助,共同確保信息的精準和需求的匹配。在文檔傳播了幾天後,為了保證信息的真實準確,對外編輯權限改為填寫信息收集表,並由管理員進行更新。

截至10月13日12時,這份文檔已經發布215條救援聯繫方式、154條求助信息、174條物資需求等信息。這份凝聚網民救災力量的文檔,成了一個與時間賽跑的信息中轉站,也讓救援力量能更加精準快速地到達需要去的地方。

這份文檔提升了救災效率。文檔記載着災情避險場所、救援聯繫方式、求助信息、物資需求、重點災區信息、物資提供信息和最新道路情況。這些分門別類的信息幾乎涵蓋了人們在救災時最為關心的內容,有效提升了救災效率。

這份文檔體現了“信息救災”的價值和力量。當然,必須承認民間自發組織的“救命文檔”仍有真實性有待核查等缺陷。但新技術、新平台的建立,讓多人同步實時更新災情信息成為可能。這種“眾包式”的“信息救災”,能最大限度縮小救援信息盲區,為紛繁複雜的網絡信息“降噪”。

新華網開設災害救助專屬通道。圖片來源:新華網

這份文檔為完善應急響應體系提供新思路。從河南到山西,不斷集納經驗的“救命文檔”能否讓“信息救災”成為救援的“標配”,使得官方救災應急響應體系更完善?如何在災情的“最後一公里”發揮民間救助信息的優勢?權威發佈與民間救助信息之間如何互聯互通?這是兩次“救命文檔”留給我們思考的問題。

這份文檔彰顯當代青年的情懷和擔當。無論是此前的河南暴雨,還是近期的山西暴雨,“救命文檔”的創建者都是心繫家鄉的青年。他們充分利用了自身靈活運用互聯網的優勢,“哪怕不能衝到一線救援,也要用其他的方式幫助家鄉”。

這份文檔温暖人心。每個參與者都伸出手來,匯聚起共渡難關的光芒和希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文檔像一座希望的橋樑,牽起了救援者和受災羣眾”“每個人都不會放棄”“山西一定會好起來”成了大家的心聲。

這幾日,文檔中求助信息標註“已解決”“已轉移”的內容越來越多,希望它在不久的未來,能從滿屏的花花綠綠再次回到一片空白,受災的人們也能回到簡單樸素的日常。

願風雨早日過去,看見真正的彩虹。


來源 新華社

編輯 孟紫薇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