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窩裏橫、外面慫”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爸爸,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綜合

你是否見過這樣的孩子?他們在外人眼裏,像個“暖男”一般地存在,親情、熱情,喜歡與小朋友交往,懂得關心老師和同學。

可是到了家裏,他們彷彿“換了一張臉”,總是和父母發脾氣、沒有耐心,經常和家人發生爭執,那為何會這樣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的性格在養成過程中,很大程度上會受到爸爸的影響,因此,如果出現“窩裏橫、外面慫”的性格,那大多有這樣的爸爸,孩子長大後也很難有出息。

“窩裏橫、外面慫”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父親,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1)孩子隨父親“窩裏橫、外面慫”

俗話説:養不教,父之過。如果孩子出現窩裏橫、外面慫的性格,那很可能爸爸也是同樣的性格。

鄰居家安大姐的孩子在外面是一種“文質彬彬”的樣子,見到熟人主動打招呼,而且很樂於助人,大家都很喜歡他。但在安大姐面前,孩子彷彿變了個模樣,有一次她對我講:“我家孩子經常在家大吼大叫,一點不順他的意思都不行。都隨了他爹的性格了。”

這種影響對孩子是比較深的,單靠安大姐一個人的努力是很難扭轉孩子性格的,需要她老公的共同努力,只有爸爸醒悟了,孩子才能有所改變。

2)對孩子有求必應,卻很少關注孩子生活的爸爸

“溺愛”這個詞在現代社會中並不陌生,因為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因此父母願意將最好的生活給到他們,對孩子的要求也是儘量做到“有求必應”。

慢慢地,孩子發現父母很怕自己,於是就形成了“窩裏橫”的性格,但在學校裏,沒有人能像父母這樣慣着他,因此就會顯示出他“外面慫”。

這樣的家長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很少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只是滿足他們的物質要求。有些爸爸回到家就躺在牀上玩手機、打遊戲,他們似乎並不關心孩子的所作所為,從而讓孩子的負面性格開始蔓延。

因此,爸爸的性格成為了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因素,但從深層角度來看,孩子出現“窩裏橫、外面慫”可能是源於自卑,這又怎講呢?

“窩裏橫、外面慫”的孩子源於自卑感?作為爸爸應該反省

“窩裏橫、外面慫”的孩子源於自卑感?聽起來或許很難理解,其實一個充滿自卑的孩子很害怕外界對他予以否定,所以在外面他儘量做的更好,以此來得到他人的認可,這樣他便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但自卑是深層次的,從根本上來講,孩子的內心很脆弱,缺乏力量,所以當“肯定”出現不持續的狀況時,他們就會釋放這種不安全感,由於不敢對外界發泄,所以壞情緒就會衝自己的父母發泄。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對,但畢竟年紀較小,所以無法自我控制,再加上家長對他的影響,他更不知所措。

面對這種情況,解鈴還須繫鈴人,只有爸爸先反省自己的行為,坦然面對自己的性格缺陷,只有正視它,才能改變它。

父親作為孩子的榜樣,理應起到模範帶頭的作用,在矯正自己的同時,也要陪伴孩子,幫助孩子改變他們的性格和行為,告訴孩子,父母一直深愛着他們,也會抽出更多時間陪伴他們,不用擔心,更不用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