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信心、話感悟、提建議……“委員通道”有乾貨,有情懷!
中新網客户端北京3月10日電 10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三場“委員通道”全部結束。回顧今年的“委員通道”,委員們從教育、科技、經濟等多個方面釋信心、話感悟、提建議。
諸如“孩子只有分數,贏不了未來的大考”,“‘中國糧’主要用的‘中國種’”,“香港教育必須向祖國學習”……“委員通道”上不少硬核金句,有乾貨,也有情懷。
釋信心:
糧食夠吃,電力能保障,着陸火星有時間表
種類繁多、產業鏈齊全、商品種類豐富……“Made In China”已經深入世界各地。
“中國的製造業已經完成了從追趕者到並跑者的偉大轉變,中國的製造業已經連續11年居世界第一。”站在“委員通道”上,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斯澤夫這樣説。
他表示,中國的製造業在許多行業上,在世界上令人稱讚,比如中國的工程基建、中國的發電設備,都是世界一流的。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他認為,中國製造業一定能抓住這個機會,迅速地補上自己的短板。
此前,美國的得州發生大面積停電的事故,迅速使500萬人口回到沒有光明的時代,“中國的製造企業和中國的電力企業有這個能力杜絕美國電力的事故在中國發生。”斯澤夫説。
不僅是製造業,在糧食安全方面,“中國糧”也給足了人們信心。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介紹,中國糧食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14億中國人的人均糧食佔有量已經超過470公斤,高於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
“糧食是夠吃的。”萬建民説,總體上“中國糧”主要用上了“中國種”。他透露,目前,新的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正在加緊建設,並有望今年投入使用,建成後可保存150萬份種質資源,保存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今年的“委員通道”還讓我們把目光投到了遠方的星空。
在人類對太陽系的探索歷史上,火星總是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期待與遐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介紹,截至目前,全球共開展47次對火星的探測,其中有2/3的探索任務以失敗而告終,探火之路險象環生。
“我們的‘天問一號’雖然起步較晚,但起點高、效率高、創新強,再創人類深空探測的先河。”展望今年的工作,包為民介紹,我國宇航發射將有望首次突破40次,空間站將進入建造階段。
此外,他透露,經過綜合風險的分析,“天問一號”將於今年5月到6月擇機着陸火星,開展後續的巡視探測。
話感悟:
香港教育必須向祖國學習,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
今年的“委員通道”上,不少委員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委員張宗真表示,在中西並舉、古今同在的澳門,保護與傳承中華歷史文化,是特區政府的神聖使命與責任。
“澳門人民為自己的中華文化而驕傲和自信,澳門人民深深相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張宗真説。
中國僑聯委員會常委蔡黃玲玲也認為,香港的教育必須向祖國學習。她表示,香港在迴歸之前,是沒有國民教育的,好多孩子對愛國教育認知非常淺。
“香港是祖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愛國者治港’是當今香港社會的共識。”蔡黃玲玲説。
她希望,香港將來能培養更多學生,懂得對社會有承擔、對祖國有貢獻、對香港社會有情懷,要以國為榮,為國爭光。
“對於我們這樣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來説,民族團結就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內蒙古師範大學校長阿拉坦倉説。
他提到了“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故事,並表示,如今的內蒙古不僅有遼闊的草原,更有繁華的城市,快速發展的經濟和飛馳的高鐵。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民族團結的理念,深深地種在了每一個內蒙古人的心裏。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才能過上更美好的生活。”阿拉坦倉説。
提建議:
分數不是教育全部,下大力氣破“卡脖子”問題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今年的“委員通道”也留下不少反思和建議。
首場“委員通道”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主任醫師、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秘書長敖虎山呼籲,應全民普及心肺復甦。
“中國心肺復甦技術普及率不到1%,我們全民要學習心肺復甦技術,政府要出台政策和立法促進AED的配置。”敖虎山建議,把1月20日設立為國家急救日。
他認為,心肺復甦技術與每個家庭和個人都息息相關,它不單是急救技術,更代表了國家社會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責任感。
“集成電路是集人才、資金、技術高度密集的產業,也是按照摩爾定律快速迭代的產業,全球化競爭激烈,我們國家跟世界先進技術相比還有差距,更需要加大加快投入力度。”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周玉梅談到了“芯片卡脖子”問題。
當前,自主芯片已經在北斗衞星、超級計算機等應用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她呼籲,希望有更多的優秀學子報考集成電路專業,我們在卡脖子問題下大力氣,一定會有更大突破。
“集成電路產業對一個國家至關重要,關乎現在也影響未來。”
周玉梅口中的未來,需要人才去創造,而成就人才的是教育。
“分數不是教育的全部內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標。”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的一席話,在網絡上刷屏。
誠如他所言,孩子如果只有分數,恐怕贏不了未來的大考;教育如果只關注升學率,國家恐怕也就沒有核心競爭力。
在唐江澎看來,讓幼兒園的孩子養成整理東西的習慣遠比讓他們早識字重要,讓孩子多讀書遠比讓他們做那些閲讀理解題重要。“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草案中教育方面的標題應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