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對特朗普的第二次彈劾能成功嗎?
當地時間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職美國第46任總統。從去年11月大選日以來,美國出現的大選結果爭議,終於正式落下了帷幕。按照美國政治傳統,卸任總統會將鎂光燈讓位新總統,自己過着輕鬆的生活。但是到了特朗普,事情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特朗普已經離任,但他所面臨的彈劾案仍在繼續。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卸任總統的特朗普因為“煽動叛亂”被民主黨和部分共和黨人再度鬧上了參議院,這次的彈劾能成功麼?
複雜的參議院彈劾流程
其實,“彈劾”可以看作一場被告為總統的官司,總統如果輸了官司就會被免職。眾議院通過投票,就意味着正式向“法院”提起上訴,而這個“法院”就是參議院。參議院召開聽證會,聽取各方意見也就是“庭審”。在審理後,參議員“陪審團”投票決定總統是否“有罪”。而參議院的臨時主席就是“大法官”。
△參議院正式開始審理特朗普二次彈劾
看上去似乎條理清晰,但由於牽涉到政治,在這個過程中常常突然殺出“程咬金”,簡單的流程往往會被拉得很長。比如這次特朗普二次彈劾案,可能就要比大家預期的要長。
1月26日,僅僅在眾議院正式向參議院遞交彈劾案後一天,共和黨參議員保羅(Rand Paul)就提出議案,稱特朗普已經卸任總統,繼續彈劾將違反美國憲法。參議院首先要對該議案進行投票,只有投票通過才能繼續推進彈劾。
△保羅在參議院發言
此外,美國共和黨參議院領袖麥康納爾也要求民主黨人要在2月8日的那周才開始對特朗普彈劾案進行審理,以便特朗普辯方進行準備。
而參議院彈劾流程,也需要進行投票通過。2020年1月首次審理彈劾特朗普時,參議院曾經過12小時的激辯和磋商,最後投票11次總算通過了彈劾流程。雖然民主黨現在已經掌握參議院,但是在決定彈劾流程持續多久等關鍵問題的議案上,共和黨人一定會全力和民主黨進行周旋。
在完成了所有議程後,才會進行關鍵的彈劾投票。
彈劾成功的幾率到底多大?
還記得剛才提到的共和黨提出的彈劾特朗普違反憲法的議案嗎?1月26日,最終有45人投票支持這一説法,55人反對,議案未獲得通過。
而參議院想要成功通過彈劾,必須有參議院三分之二的議員投票支持。也就是説,必須有67票以上支持彈劾才能通過。
我們完全可以將這次投票作為一個參考。如果參議院裏僅55名議員認為彈劾不違憲,那如何才能進一步得到67票同意彈劾呢?
保羅在違憲投票後,對結果感到滿意。這位來自肯塔基州的共和黨人在社交媒體寫道:有45名議員贊同這一騙人的“程序”違憲,足以認定特朗普無罪,以及結束這一出於黨派私利的彈劾程序。“這一‘程序’在抵達參院時已經‘死亡’”。
△保羅在社交媒體上稱“審判”已經“死了”
而更關鍵的是,參議院共和黨的領袖麥康納爾也投出了贊同彈劾違憲的一票。儘管此前麥康納爾一系列的包括認為“特朗普確實在1月6日國會大廈遭衝擊事件中有責任”的言論,讓人隱約覺得共和黨在參議院有17票跑票的可能。但他的這一票,已經説明共和黨在彈劾上持反對的態度。因此,在未來這段時間要想勸説更多共和黨人改變主意,除非出現又一個“黑天鵝”,否則將異常艱難。
彈劾不會成功,民主黨為了啥?
如果彈劾看起來基本不會成功了,民主黨為何要堅持彈劾特朗普呢?根據民主黨參議院領袖舒默的説法,他們要讓特朗普承擔1月6日國會大廈遭衝擊事件的責任。
看似冠冕堂皇的説法,到最後其實又回到了政黨鬥爭的老路。對民主黨而言,彈劾特朗普有很多好處。
首先就是分裂共和黨。
儘管特朗普已經卸任,但在共和黨內部特朗普仍然擁有強大的支持力量。儘管《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特朗普有意自己成立“愛國者黨”,但特朗普在1月28日與共和黨眾議院領袖麥卡錫的談話中,暗示其已經暫時擱置了成立政黨的打算,為2022年共和黨在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出力。
然而,即便在共和黨內部,現在對於特朗普的看法仍然比較分裂。諸如羅姆尼(Mitt Romney)、前總統小布什(George W Bush)等幾乎是公開反對特朗普。民主黨推動對特朗普的二次彈劾,幾乎就是在逼共和黨人“選邊站”。特朗普和共和黨綁定越深,共和黨就越容易落下口實。
△“林肯計劃”是美國共和黨內不滿特朗普的羣體自行發起的運動,在大選中對特朗普造成了衝擊
其次就是獲取籌碼交換利益。
目前民主黨在國會參眾兩院都取得了控制權。實際上,眾議院共和黨儘管還是少數黨,但已經成功增加了席次,而在參議院更是和民主黨50:50分庭抗禮。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管是拜登政府的人事任命還是接下來國會需要討論的1.9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民主黨都需要共和黨的“配合”。彈劾案的存在,就給了民主黨一個機會,可以在施壓共和黨議員辭職、爆料1月6日國會大廈遭衝擊事件等彈劾相關問題上,大做文章。
所以,民主黨看起來也不急於彈劾能夠結束,因為拖得越久對於民主黨就越有利。
美國國會對特朗普的第二次彈劾能成功嗎?這次操作已經回到了美國國會內政黨鬥爭的傳統套路上。只要特朗普仍然有“政治能量”,彈劾的過程才是民主共和兩黨間拉扯的主戰場。而當塵埃落定,最終的投票也就不重要了。(央視記者 徐德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