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脱貧攻堅最硬的骨頭我們來啃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綜合

本報訊 (記者 謝朝政)脱貧攻堅,最硬的骨頭誰來啃?

今年初,畢節市從全市1100多名縣級領導幹部中,篩選出13名曾擔任過鄉鎮黨委書記或鄉鎮長的幹部作為脱貧攻堅戰的“特種兵”,到13個鄉鎮擔任黨委書記,啃脱貧攻堅最硬的骨頭。

畢節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年初,根據平時調研和羣眾反映,發現少數鄉鎮脱貧攻堅打法不精準,成效不明顯,離高質量打贏攻堅戰有較大差距。畢節市委組織部根據安排部署,梳理出推動脱貧攻堅工作情況、工作實際以及幹部履職能力等評價清單,會同納雍、威寧、赫章3個深度貧困縣黨委對各鄉鎮進行綜合分析研判,並結合省、市、縣督戰脱貧攻堅反饋情況,找出全市距離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還有差距的13個鄉鎮(其中,納雍縣7個、威寧自治縣4個、赫章縣2個),對黨委主要領導進行調整。

這些距離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還有差距的13個鄉鎮都是脱貧攻堅硬骨頭,啃下這些硬骨頭,需要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特種兵”。

選誰去?畢節市從全市1100多名縣級領導幹部中,最終挑選出13名“特種兵”。這些“特種兵”免去現任的縣級領導職務,保留副縣長級,行政關係、工資關係、組織關係全部劃轉到所在鄉鎮。

郝守軍原來是畢節市森林公安局局長,市委選派他到岔河鎮任黨委書記。到岔河後,郝守軍一頭扎進村寨調研,很快找到癥結:幹部作風不夠紮實,基層組織戰鬥力不強。

郝守軍雷厲風行,開出“處方”:實行招聘、遴選的方式,配強配齊村“兩委”班子成員,整治村幹部兼職現象,壓實駐村第一書記責任;要求包村領導每星期在村裏工作不得低於5天。同時充分發揮村民小組作用,對90個村民小組實行網格化管理,建立網格室,選取德才兼備的人擔任小組長、網格員,夯實了基層堡壘。

很快,全鎮形成上下一盤棋的工作格局,幹部個個鉚足勁,大家扭成一股繩,產業、就業、補短板等工作迎頭趕上,向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發起了衝鋒。

原畢節市信訪局副局長唐凌宇被選派到納雍縣龍場鎮擔任書記後,向全鎮幹部“慵懶散慢浮”等工作作風“亮劍”,提出在全鎮實行“戰時”管理,執行最嚴格紀律,對在脱貧攻堅等工作中表現優秀的幹部提出表揚,向組織推薦提拔;對不擔當、不作為、作風飄忽,工作不深、不細、不實,甚至失職瀆職的幹部嚴肅批評教育,直至組織處理,全鎮工作局面有了很大改觀。同時,着力夯實村級基層組織,打造村村有大學生和復退軍人“文武雙全”的“兩委”班子,讓村“兩委”真正成為脱貧攻堅的領頭雁、頂樑柱和主心骨,確保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

在唐凌宇的帶領下,龍場鎮脱貧攻堅工作發生了很大變化,全鎮種植辣椒6000畝、茶葉3000畝、烤煙6200畝、南瓜8000畝、皂角8000畝、馬鈴薯25500畝,預計收入可達1.7億元,可提供以貧困勞動力為主的就業崗位18萬人次,務工收入達1400餘萬元,預計全鎮人均增收3500元,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打下堅實基礎。

用最好的士兵,去打最硬的仗。如今,13名“特種兵”正帶領各自鄉鎮的幹部羣眾,向脱貧攻堅發起最後的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