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福特探險者試駕:夠大夠豪夠氣派才是真正的美式SUV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綜合

如果説前陣子熱度挺高的別克昂科旗和雪佛蘭開拓者,前者展現了美式豪華,後者詮釋了美式動感,那麼最近不斷刷屏的福特探險者,有一種集大成者的感覺。作為一款剛剛加入國產陣營的中大型SUV,探險者帶來了龐大的車身和硬朗的顏值外,還有什麼值得期待的?

今天這篇長安福特探險者的試駕評測,就帶你一起感受下。

動態行駛部分:

試駕評測慣例把動態表現放在前頭。從動力參數而言,探險者就不是一台“僅僅加大車身”的SUV,其發動機採用了曾經福克斯RS、Mustang同款的2.3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爆發馬力276匹,峯值扭矩可達425N·m,並匹配了10AT變速箱,這點上要比同價位2.0T高功的途昂搶眼不少。

實際駕乘體驗上,探險者並不屬於爆發型選手,更大的排量更大的馬力,搭配10AT會轉化成一種源源不斷的平順性,在渦輪介入之後,就能給到一種“踩到150km/h以上都會持續有響應”的感覺。實際上中大型SUV多數也不追求性能車一般的推背感,“儲備”才是對一台大車最好的狀態。

相比起性能享受,探險者更注重坐乘的舒適感,前文之所以提及它是“集大成者”,是因為在粗獷硬朗的線條下,把美式豪華也做得比較到位,除了內飾裝潢,更重要的是行駛時整車內部的靜謐性,若不是地板油榨取動力,日常駕駛的車內環境進本能用安靜形容。

底盤自然也是更偏向於舒適調教,濾振性做得十分到位。但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探險者其實有意在支撐性上花了心思,哪怕是重達2噸且重心也不低的SUV車型,其實車身搖擺的抑制要比想象中優秀,換言之,只要不是大幅度變線,正常路段的駕駛其實並沒有“開大船”的感覺。探險者作為一款六七座SUV,其實考慮到支撐性這點十分重要,一定程度上,對減少乘客的眩暈感有不少幫助。

儘管我們試駕的探險者為四驅車型,並搭載了全地形輔助系統,但由於時間關係沒有辦法試駕得更全面。但至少在城市行駛階段,已經能給予這台2噸重的大傢伙好評,沒有過分的激進,也不會一味追求舒適綿軟,卻始終能給到一種高級豪華的感覺。僅從形式質感而言,能對得住探險者的定價。

靜態體驗部分:

靜態部分先從國人最關心的空間表現説起。福特探險者整車長寬高分別為5075 /2004 /1778mm,軸距為3025mm。不同以往只關注長度和軸距,需注意其寬度也已經達到了2米,這對於第二排長期三人坐滿的用户有不少實用意義。

本人173cm胖子,實測前排頭部約一拳三指。坐姿明顯端正,是一款中大型SUV該有的感覺;此外哪怕車子較大但駕駛席視野還算開闊。

第二排空間無疑是足夠的,將座椅調至最後,本人腿部剩餘一拳三指,頭部剩餘四指空間,值得一説的是第二排橫向相對寬裕,且坐墊承託到位,並且三個獨立座椅都支持靠背角度的調節,加上中央地台隆起不算高,所以哪怕坐滿三個人,中央座椅也不會有任何的尷尬。

現在將第二排座椅調剩一拳,我們來到第三排。比較人性化的設置是第二排車門的開啓角度基本呈現90度,但進入開口算不上很大。做進來後,第三排腿部空間剩餘三指,且腿部的承託不算特別到位,也基本是六/七座SUV常見的狀況。

介於探險者這個長度和寬度,尾箱實用性同樣可圈可點,除了整體夠大夠平整外,二/三排座椅放倒後還可以得到一個純平的空間。而中高配車型上,均支持第三排座椅電動放倒。

總而言之,探險者空間部分的體驗,與絕大部分七座SUV接近,第三排作為臨時需求可以考慮,但最舒服的自然還是大五座的狀態,第二排搭配上靠背調節、獨立恆温、座椅加熱等設施,完全可以用“享受”來形容。

中控內飾層面,儘管四幅式方向盤和木紋裝飾稍微會有些“油膩感”,但無疑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盤和12.8英寸的豎向大屏,還是讓探險者的格調跟上了節奏;另外旋鈕式電子擋杆也統一到了福特目前的家族設計上;值得一説的還有,探險者的B柱上,還採用了密碼門鎖。總體而言,這台車在美式豪華的基礎上,已經融入了大量的現代元素。

最後外觀層面,挑幾個亮點説説:首先探險者的隱藏式D柱可能是本人覺得最好看的尾部之一,C柱向前傾斜大大拉長了尾部的視覺;此外拋光的輪轂除了亮眼吸睛,也被賦予了濃厚的美式大卡風情;整車無論頭尾都貫徹了線條簡明的設計元素,相信這份“低調硬核”能吸引到不少“內在派”用户的深度喜愛。

總結:

福特探界者這次的國產,可以説是在經典美式SUV的基礎上,結合了更多口味的追求——給予了美式SUV該有的豪華、硬派與寬大空間外,同時還調教出了充沛的動力儲備,以及支撐更為硬朗的歐式底盤,當然最後還給到了國人最愛的雙大屏、全地形等一些列配置。結合上30.98萬到39.98萬的售價,基本上也算是一台最“應有盡有”的福特車了。

從人羣角度上考慮,其實探險者也不失為實用派、沉穩派人士的一個好選擇,低調而大氣的外觀風格,加上十分全能的裝載性和路面適應性,也註定它與時下“年輕為王”的SUV市場展開錯位競爭。實際上,與其都在年輕化的道路上趨之若鶩,還不如把美式SUV本來的吸引點,結合時代需求做進一步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