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另有用途—我國海軍潛艇上的龜背,並非用於發射鷹擊18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綜合

    本週,人民海軍公眾號發佈了09-III型潛艇高清照,潛艇指揮台圍殼周邊的細節也首次對外公開。實事求是講,我國在潛艇方面與美軍相比的確存在較大差距,加之潛艇作為海軍最核心的打擊武器,一般不輕易示人,因此我們能看到的木&亥潛艇圖片少之又少。

    目前,對外公開途徑主要是媒體的公開報道和出海訓練時海上自衞隊的跟蹤拍攝。大家公認的説法是09-III型首艇大約於本世紀初下水,與上一代潛艇的主要區別是採用類似美國洛杉磯級的圍殼和七葉螺旋槳,排水口由貫通式改為分佈式,艇體覆蓋有消聲瓦。

    後發展出A型與B型,A型在圍殼前段和艇身連接處作填角處理。B型取消圍殼窗,圍殼整體更加具有流線型,圍殼後凸起的部分(龜背)加裝導彈垂髮系統,可發射鷹擊18反艦和攻陸彈,尾舵增設拖曳線列聲吶釋放口,另外在降噪水平及電子設備上均有較大的改進。

    但上述觀點卻值得推敲,09-III型潛艇究竟有幾個型號,具體數量是多少,誰也説不清。曾有權威人士透露,的確有B型,該型號潛艇配置垂髮系統。但有B型卻不能反推有A型,例如驅逐艦有052B型,卻沒有052A型。

    其實,觀察這麼多年新聞報道公開的圖片,我們發現III型潛艇的指揮台圍殼一直都在調整。基本型就是那種方方正正的圍殼,後來陸續出現好幾種改進型,一是圍殼前段和艇身連接處有填角但圍殼後龜背,二是方龜背和多段式排水孔,三是流線型龜背和一字型排水孔,四是後填角、流線型龜背加多段式排水孔。

    指揮台圍殼作為潛艇上必不可少的設備,容納搜索潛望鏡,攻擊潛望鏡,搜索雷達,無線電測向儀、發射接收天線,衞星通信天線等各類觀通設備和圍殼舵的轉動機構,其在水下的阻力也較大,因此,對圍殼不斷修型,減小阻力,是各國通行的做法。

    但圍殼後面的龜背卻很神秘。龜背一般見於彈道導彈核潛艇。核潛艇所需要的大直徑耐壓殼涉及潛艇特種鋼材、冶金、焊接等多門學科,非常難加工,耐壓殼加工水平越高,潛艇的直徑就越大,則潛射導彈露在耐壓殼外面的越少,龜背就越小。美國一方面在潛艇耐壓殼的加工領域走在世界前列,另一方面,“三叉戟”彈道導彈的發動機,燃料,彈頭小型化都做到了世界第一,因此,彈道導彈核潛艇幾乎看不出龜背。而我國和俄國在潛艇和潛射導彈兩方面都技不如人,所以導彈垂髮裝置只能部分暴露在耐壓殼外形成龜背狀。

    III型潛艇圍殼後方的龜背不像俄國潛艇的龜背那麼高大,只是微微凸起,且目前公開的幾種龜背都不一樣,怎麼看都不像垂髮裝置。加上媒體曾報道過鷹擊18導彈的發射畫面,是經魚雷管發射傾斜出水,垂直出水的畫面並沒有出現,因此,龜背是垂直髮射系統的可能性並不大。

    通過比對國外同類潛艇可以發現,圍殼後方的小型龜背應該是拖曳列陣聲吶的釋放艙段,裏面容納絞盤,聲吶通過尾舵頂端的釋放口釋放。因為拖曳線列陣的聲學段遠離潛艇,不受潛艇自噪的干擾,所以工作環境較好,有益於提高聲納探測性能。同時,拖曳線列陣也改變了以往艇體聲納難以監測尾部區域的弊端,很好的彌補了潛艇尾部的傳統探測盲區,提高了潛艇的全向警戒能力。

    綜上,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各種改進型很可能就是基本型,傳説中搭載垂髮裝置的型號並沒有公開,我們在潛艇方面的差距依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