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急了,歐盟也急了。他們嚮往常一樣聯手對中國展開制裁,但他們萬萬沒想到,中國此次迅速展開反擊,對抹黑者回以嚴厲制裁,歐盟於是陷入了騎虎難下的境地。
歐洲與中國展開相互制裁
據環球網援引外媒報道稱,3月22日,歐盟跟風美國,就所謂人權問題對華實施制裁,此次歐盟以“侵犯人權”為藉口對4名中國官員、1家實體實施制裁。
令歐盟始料不及的是,在歐盟宣佈對華制裁後幾個小時內,中國外交部宣佈對歐盟10名個人及4個實體實施制裁。據瞭解,制裁對象裏既有歐盟層面議員,也有荷蘭比利時等國家議員,除了政客外還有所謂學者,以及歐盟委員會的下屬官方機構。中國製裁一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據報道,對這些個人與實體制裁的理由十分簡單,首先是對歐盟制裁的回應,其次是因為這些個人及實體損害了中方主權與利益,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信息。對於此次中國製裁,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中國的反擊舉措意義重大,向歐盟表明,中國不接受單方面的制裁,並且有能力做出反制。
歐盟手握“人質”要挾中國
據悉,被反制裁的歐洲國家有些發懵,當地時間23日,德國、法國、比利時及荷蘭等國緊急召見中國大使,驕橫地對中方反制裁措施表示“不滿”與“反對”。
另外,在北京作出強硬反制後,一些歐洲人士開始更加肆意妄為,試圖以“中歐投資協定”為“人質”向中國施壓。據報道,歐洲議會22日取消一場協定審議會,歐盟專司貿易的高級官員發聲稱,“協定的審批流程不可能與歐中關係事態發展毫不相干”。對此,我國的回應十分乾脆,中歐投資協定不是一方給予另一方的“恩賜”,是互利互惠的。
事實上,早在去年低中歐完成協定談判時,歐洲議會就曾出現反對聲音,即便沒有這次“中歐制裁”,協定在歐洲議會也會遇到一些障礙。據分析,歐盟很有可能會採取拖延戰術,類似這次取消相關審議會,還會在最後投票時設置種種障礙。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稱,歐盟目前是在走鋼絲,一方面必須對中國的制裁表現出不滿,但另一方面,還必須取悦歐洲大公司,而這些公司正是中歐協定的推動者,一旦歐盟徹底中斷協定,其經濟損失難以估計,所謂“戰略自主”也重新成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