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罩有什麼用?為什麼國產車有,合資和進口的車沒有?

為什麼國產自主品牌的車輛普遍加裝了發動機罩,而其他合資或進口車輛比較少見呢?這僅僅是為了迎合消費者嗎?

實際上就任何車企而言,在生產車輛時都會簡配所有可以節省成本的配件,大到防撞梁,小到隔音棉。而國產品牌的汽車沒有簡配掉髮動機罩一方面是為了迎合我們消費者的喜好,而更多的還是我們的汽車核心技術與其他進口品牌間的差距帶來的不自信行為。

發動機罩有什麼用?為什麼國產車有,合資和進口的車沒有?

雖然近些年國產汽車在工藝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不過在核心技術方面有很多技術依然還是要依賴於他國車企,就比如發動機零部件方面,國產品牌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很依賴於進口。而這些進口零件大部分都是帶有原廠商logo的,試想一下消費者在購買汽車後,發現汽車發動機艙內卻充斥着其他車企的logo,這難免會降低購買體驗。無奈之下才不得不用這樣一塊“遮羞布”來蓋在發動機上,以營造一種虛假的高級感。

發動機罩有什麼用?為什麼國產車有,合資和進口的車沒有?

相反其他的合資車輛或是進口車輛,因為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品牌效應,加上製造技術上的優勢,所以這些品牌本身就不愁銷量,更不需要通過這些不痛不癢的細節來吸引消費者,因此在合資品牌或是進口品牌的車輛上很少見到加裝發動機罩的。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自主車企與這些汽車巨頭之間還有着很大的核心技術差距,所以才不得不在這些細節上花心思,而我們也只能寄希望於國產車企,可以在“新能源”車輛上實現“彎道超車”。

發動機罩有什麼用?為什麼國產車有,合資和進口的車沒有?
國內的汽車消費羣體為什麼喜歡購買加裝了發動機罩的汽車?發動機罩在實際駕駛中能為汽車帶來性能上的提升嗎?

為什麼國人在選購汽車時,更傾向於選擇帶有發動機罩的汽車呢?實際上這個問題還要歸結於,我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較晚起步的汽車工業

眾所周知我國的汽車工業技術起步是比較晚的,而私家車這一概念更早,是要等到改革開放後才逐步普及到民間。較晚的接觸也使我國很多消費者對於汽車知識匱乏,在選購汽車時只是“想當然”地憑藉自己以往的消費觀念去購買。

在汽車上加裝發動機罩,首先帶來的就是視覺觀感上的優化。當消費者在選購汽車時,打開發動機艙後,看到的不是傳統裸露在外的發動機,以及雜亂無章的電線和管路,相反的是一個具有整體性,且簡單大氣的發動機罩。這無疑是正中了我國消費者“簡單整齊就是美”的消費審美觀念。

發動機罩有什麼用?為什麼國產車有,合資和進口的車沒有?

其次就是它帶來的“光環效應”,簡單説就是當你看到一個東西的外觀十分精美,不自覺就也會覺得東西內部也很精美。而加裝發動機罩就是用100元的包裝,讓消費者有了10000元的錯覺。這也使國人好面子的心理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而發動機罩下用的是什麼樣的機器,又會有幾個人會主動打開看呢?至於發動機罩對於汽車的性能上是沒有什麼實質意義的提升的,更多帶來的是駕駛舒適性上的提升。

發動機罩有什麼用?為什麼國產車有,合資和進口的車沒有?
汽車上加裝發動機罩究竟有什麼樣的利弊呢?而我們挑選私家車時又需不需要刻意選購加裝發動機罩的汽車品牌呢?

在當下的消費者羣體中,對於發動機罩的觀點呈現着兩極分化的態勢,有用的一方認為加裝加裝發動機罩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覺得沒用的人又認為這完全就是個“智商税”。那究竟是否有必要加裝發動機罩呢?

發動機罩有什麼用?為什麼國產車有,合資和進口的車沒有?

首先我們從加裝後的優點來講講,最為直觀的變化就是發動機艙明顯變得整潔,可以給人營造出一種車輛很高級的錯覺感。而封閉式的發動機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行駛過程中,發動機產生的噪音。不過汽車行駛過程中還會因為“車身氣流效應,傳動系統,機械摩擦”等各方面產生噪音,所以僅僅依靠一個發動機罩的降噪效果還是十分有限的。而最為實用的優化就是,加裝了發動機罩可以降低沙塵對於發動機的磨損,也相對有效地提升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發動機罩有什麼用?為什麼國產車有,合資和進口的車沒有?

不過在加裝了發動機罩後,帶來的缺點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

首先雖然封閉式發動機罩可以減少沙塵磨損問題,但這也使得發動機散熱系統的壓力被放大,尤其是夏天,如果發動機在運作後如果遲遲無法散熱,又加上室外較高的温度很有可能引發自燃。

其次如果在行駛過程中發生事故,發動機也會因為加裝了發動機罩而無法下沉,反而有可能被直接撞進駕駛室內,威脅到駕駛員的生命安全。

就這樣看來,關於汽車發動機罩的加裝並不是必要性的,除非是因為有特殊需求的消費者,否則我們日常的家用車是完全沒有必要刻意追求加裝發動機罩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2 字。

轉載請註明: 發動機罩有什麼用?為什麼國產車有,合資和進口的車沒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