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默克爾退休!除了“德國媽媽”稱號她還為世界留下哪些記憶?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綜合

當地時間8日,德國議會選出新總理,被譽為“世界頭號女強人”的安格拉·默克爾長達16年的執政生涯落下帷幕。

默克爾 示意圖 本文圖源均為網絡

8日15時,默克爾與新任總理朔爾茨在總理府前正式完成交接儀式。她對朔爾茨説:“請接管這座房子併為了我們國家的利益全力以赴。”自此,默克爾時代正式畫上句號。

執政16年,默克爾收穫了很多外號,歐洲祖母、將歐洲扛在肩上的女人、德國鐵娘子等,也因幫助德國和歐洲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難民危機、烏克蘭危機使歐盟其他國家基本認可德國的領導角色。

這16年,默克爾都留下了哪些政治遺產?有得必有失,默克爾的超長執政又留下了哪些問題?今天就來聊一聊。

經濟上:默克爾領導德國進入黃金時代

柏林牆

1999年時,《經濟學人》雜誌還將德國稱為“歐洲病夫”,這是因為1989年柏林牆倒塌之前,東、西德經濟實力是有巨大差距的。東德居民的生活標準和勞動生產率不足西德的1/2,但西德的社會保障體系直接“嫁接”到東德的政策行不通,政府開支和財政赤字大幅增加,東德居民進入西德,人口的流失使得東德經濟更雪上加霜。2000年德國經歷了互聯網泡沫,時任總理哈德·施羅德實施德國數十年來最戲劇性的税收和養老金改革,克服了災難性的第一年任期,也克服了德國政府體制產生的改革僵局。而後,默克爾接棒,在延續施羅德經濟體制的同時,規劃“新社會市場經濟”,意為提供一個社會市場經濟的穩定概念。默克爾在國內、歐洲及世界範圍都倡導實施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使其從1990年統一以後的 “歐洲病夫”成長為歐洲首強和世界繼美、中、日之後第四大經濟體。並於2016年仍實現1.7%的增長,就業處於德國統一以來最低點,就業者實際收入創下20多年最高增幅,為默克爾連任打下基礎。

現如今,德國的經濟增長平穩,實現自2010年以來九年的連續增長;商品和服務貿易順差不斷擴大,2018年進出口額均創歷史新高。儘管默克爾的政策正確有其前任的功勞與全球大環境紅利的推動,但默克爾的政策為推動德國經濟大逆轉還是鋪平了道路。

外交上:推遠法國、美國,堅定聯合中國態度

默克爾

法國和德國的關係,可以説是貌合神離,儘管對於默克爾的離任,馬克龍設宴款待,並稱:法國已學會愛你,但法國和德國在歐元區一體化、歐洲央行控制權之戰、德國的貿易順差、法國的改革能力、救助和國防開支等問題上依然存在分歧。馬克龍在內的多個法國總統都曾發出深化歐盟的呼籲,即創立歐盟財政部長一職,默克爾對此無動於衷。

馬克龍(左)與默克爾(右)

而對於美國方面,默克爾曾一度擁護美國跨大西洋政策,但在小布什和奧巴馬總統推行外交政策重心向亞洲轉移的戰略後,德國與美國的分歧顯現,關係轉冷,2013年因默克爾手機被美國中情局監聽醜聞曝光而一度緊張。

而後,默克爾的重心轉向德中密切的經貿關係,還招致美國、歐盟一些陣營的批評。默克爾總共12次訪華,但其實這也並不奇怪,德國一貫保持政策延續性的外交,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便曾表示過“德國不應參與任何形式的對華貿易戰”的態度。勢頭旺盛的德中貿易也將成為默克爾執政的一項重要的經濟遺產。

政治上:接納難民、培養接班人

默克爾對待接收難民的態度是積極的,她曾面對難民潮説過一句“我們能做到!”使2015年時,在德國申請庇護的難民達到將近一百萬人。德國因此得到了充足的勞動力,但同時,此舉也遭到了批評,移民政策使德國社會產生了嚴重分裂,批評中稱此舉“使政治極端化”。

馮德萊恩(左)與默克爾(右)

政治接班人上,默克爾成功地把自己黨內搭檔馮德萊恩推選為歐盟委員會主席。這使得歐盟內部的貿易,德國佔據絕對的中心地位。但在德國的總理繼承人上,默克爾看中的繼承人並未接穩衣缽,但好在朔爾茨最終穩穩接棒,也算功德圓滿。

默克爾16年的政壇沉浮在此落下帷幕,德國新的機遇與挑戰都將有新的應對政策與解決方法。

默克爾

退休後的默克爾或許會成為老師、科學家、甚至經濟學家,她終於有時間考慮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而關於她的“責任、包容與勇氣”的故事告一段落,下一位冉冉升起的歐洲之星會是誰?又會譜寫怎樣的故事?我們拭目以待。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