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灣區)這條河,“深”藏着兩座城的交互融合

  新華社深圳9月28日電題:這條河,“深”藏着兩座城的交互融合

  新華社記者周科

  南海之濱,正在加速開發的落馬洲河套地區,成為繼前海之後深港合作的又一個新亮點。因為它,一條河再度成為矚目的焦點。

  從梧桐山發源,流經深圳、香港,入深圳灣、出伶仃洋,一路奔流到海。

  位於深港交界的深圳河,在歷史的光影裏靜謐流淌,見證着兩座城的交互融合。  

  (小標題)一衣帶水

  深圳河,由東北向西南流入深圳灣,全長37公里,中下游為深圳與香港的界河。

  兩地雖一河阻隔,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1941年,香港淪陷,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梁漱溟等一批文化精英滯留港島。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人挺身而出,火速展開營救行動,將數百名文化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成功轉移到抗日根據地。

  一條深圳河,見證了他們跨越的痕跡。深圳羊台山下的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記錄了這場驚心動魄、永載史冊的偉大營救。

  因水阻隔,也因水連通。

  1963年,香港遭遇大旱,數百萬居民生活用水遭遇嚴重困難。應香港同胞之請,舉全國之力為解香港供水短缺併兼顧廣東部分地區供水灌溉而建的水利工程——東深供水工程應運而生。

  50多年來,這一泓清波碧流穿越深圳河,源源不斷滋養香港這顆東方明珠。

  除了居民用水,還有基本生活物資的供應。從50多年前開通的供港“三趟快車”,到如今廣東、湖南、湖北等多個主供口岸的形成,香港市場農副產品穩定供應和品質安全受到高度重視。

  作為主要生產和保障基地,廣東每天有數百輛貨車將各類鮮活產品和生活必需品運往香港。其中,近九成的內地供港水果經深圳河抵達香港。

  香港迴歸以來,內地與香港聯繫日益緊密,大量人員跨過深圳河往來深港。經過多年的融合發展,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正在逐漸形成。

  (小標題)齊頭並進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伴隨歷史大潮,深港迎來“前店後廠”的經濟合作。

  20世紀80年代初,深圳從“三來一補”起家,利用相對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良好的開放政策,吸引了香港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許多品牌策劃、產品設計、營銷等環節在香港完成,製造則在深圳進行。

  如今的深圳河河面,沒有了往日的波瀾,車水馬龍的貨櫃車取代了往來穿梭的漁船。

  臨河而建的福田保税區,一號專用通道經落馬洲大橋直通香港,日通車能力4000輛次。這個面積不過1.35平方公里的園區,年工業總產值高達661.7億元,年進出口總額3742.1億元。

  20世紀90年代,隨着生產成本提高,深圳開始轉型發展高科技產業,深港兩地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治理等領域也展開合作,實現雙城間的良性互動。

  2018年9月,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開通運營,高鐵從深圳河呼嘯而過。

  從經濟合作互惠互利到交通設施互聯互通,深圳因此打下良好發展基礎,香港經濟貿易也受益良多。

  40年前,深圳GDP不足香港的0.2%;如今,深圳與香港齊頭並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和兩大發展“引擎”。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縱深推進,深港迎來全新發展機遇。

  (小標題)協同創新

  因一河地理分隔,又因河間曲流水乳交融。

  2017年,深港兩地政府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明確雙方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開啓兩地協同創新、協同發展的序幕。

  落馬洲河套地區,即1997年深圳河治理一期工程完成後裁彎取直“造出”的一塊麪積約87公頃的區域,位於深圳河中游,北鄰深圳皇崗口岸的貨運停車場,南抵香港新界西北區的落馬洲。

  藉助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東風,河套步入發展“快車道”。

  引進重點項目140多個,涉及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領域;香港6所高校在此佈局科研項目;超九成項目具有港澳或國際背景,工作在這裏的港澳居民和外籍人員超5000人……2018年以來,深圳河北岸的河套C區一系列發展數據令人矚目。

  “我們依託香港高校資源開展基礎科學研究,以深圳為總部研發中心,在佛山、東莞等地組裝應用,充分發揮大灣區產研互補優勢。”深圳顯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丁克説。

  這家由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多名博士在河套C區創建的高科技公司,成立不到3年就將3D視覺和工業機器人控制上的技術研究轉化為產品,年創收超過2000萬元。

  “香港具備雄厚的科研實力,深圳則擅長將科研成果市場化,兩地相互借力與反哺,科創合作空間巨大。”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説。

  俯瞰河套,“一區兩園”攜手並進,“一河兩岸”大幹快上。深圳河,正在靜默流淌中眺望深港的未來。(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30 字。

轉載請註明: (聚焦大灣區)這條河,“深”藏着兩座城的交互融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