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援非故事|突然停電,醫護人員打着手電筒完成白內障手術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綜合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4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當地時間4月10日,中塞友好醫院的華人病房充滿歡聲笑語。經過21天的精心救治和護理,中國(湖南)第23批援塞拉利昂醫療隊入塞以來收治的第一例嚴重複合外傷患者終於康復出院了,出院前,醫護人員和患者留下了珍貴的合影。近一個月來,塞拉利昂的石油價格暴漲,供電、供水都受到限制,哪怕在醫院,停電、停水也是家常便飯,醫療隊克服重重困難開展工作,幫助許許多多當地市民和華人重獲健康。

多學科專家合力救治嚴重外傷華人患者

3月20日14時許,醫療隊接到當地大宇礦業集團電話稱,一名中國籍員工因嚴重外傷需送到中塞友好醫院救治。經初步瞭解,患者是因為機器故障,被重10餘噸的機器擠壓。醫療組組長周智、急診科醫師劉猛通過電話指導目擊者進行簡單的現場處理。同時,醫療隊迅速成立了以隊長周曦為組長的救治小組,做好救治準備。放射科的劉文洪馬上進行影像設備UPS電源測試,確保設備可以在停電的情況下短暫運轉;賀超緊急與當地中資機構協調,運來氧氣瓶,以代替斷電後不能正常工作的製氧機。

17時許,患者抵達醫院。醫師檢查發現,患者血壓僅80/50毫米汞柱,處於休克狀態,呼吸困難,上半身廣泛性毛細血管破裂出血,X線片顯示患者骨盆骨折,左下肢脛腓骨骨折,雙肺挫裂傷並右側多發肋骨骨折。救治小組一邊監測患者生命體徵,一邊迅速予以開放靜脈通道輸液、輸氧抗休克、骨折處石膏固定等處理。患者所在的單位主動提供了4桶燃油以解醫院用電之急,全力配合救治工作。

醫療隊感染科醫師謝靖靖、檢驗科技師詹鑫傑為患者提供了充電式電風扇、枱燈和驅蚊用品,儘可能為他提供舒適的病房環境。考慮到患者傷後食慾差,又沒有親友照顧,醫療隊廚師長彭佩花主動承擔起每天準備營養餐的重任。

患者因顧及國內年邁的父母、3個年幼的孩子,一直沒把自己的傷情告訴家人,入院後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厲害。周曦經常抽空到病牀前與他交流、談心,並與其單位領導、同事溝通協調,緩解他的焦慮情緒。

經過充分準備,由骨科醫師唐正午和劉昌戎主刀,眼科、普外科、超聲科等多學科專家配合,為患者進行手術。手術後,醫療隊中醫科的任珍用中醫藥技術幫助患者康復,護士長黃偉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鍊,讓他得以快速康復。

打着手電筒為塞拉利昂患者完成手術

前幾天,65歲的塞拉利昂婦女Malmal在中塞友好醫院接受白內障手術,在突然停電的情況下,醫療隊克服困難成功完成手術,讓Malmal格外感動。

Malmal前些年曾因肩周炎來中塞友好醫院看病,經過中醫針灸治療後再也沒有復發,從此成了中國醫療隊的“鐵粉”。最近,Malmal由於左眼視力明顯下降來看病,被診斷為嚴重的老年性白內障。

醫療隊選擇了供電相對穩定的清晨幫Malmal手術。3月31日7時,天剛矇矇亮,來自長沙市中心醫院的眼科醫師李先鋒來到手術室,看到Malmal已經在手術室門口等候。

撕囊是白內障手術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步驟,要把混濁的晶狀體的前囊膜撕去一個囊蓋,將混濁的晶狀體取出,然後才能植入人工晶體。當李先鋒剛剛完成撕囊,只聽“滴”的一聲,眼前突然漆黑一片,“停電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把太陽能應急燈打開,請你用手電筒照着手術眼。”李先鋒趕緊讓手術室護士王蕭執行手術應急預案。

臨時燈光準備完畢,李先鋒重新對焦,把手術方式由超聲乳化改為小切口。

當天氣温高達37℃,手術室內異常悶熱,豆大的汗珠流進李先鋒眼睛,助手幫他擦拭汗水後,手術繼續。

手術、擦汗、對光,手術、擦汗、對光……反反覆覆6次後,手術終於完成。走出手術室時,李先鋒已經全身濕透。

手術後,Malmal的視力恢復得很好,出院時緊緊握着醫護人員的手不斷道謝。

第23批中國(湖南)援塞拉利昂醫療隊抵達塞拉利昂3個多月來,積極為當地百姓和華人華僑、中資機構員工開展診療服務,已接診患者5000餘人次,開展手術約1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