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你知道這些“內幕”嗎?關於汽車圈“代孕”的那些事兒!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綜合

這幾天微博、微信鋪天蓋地都是ZS的瓜,還衝上了微博熱搜,代孕這事本來就應該被明令禁止的。無論是從這個瓜的當事人身份的敏感性,還是代孕是否人道合法、有違倫理道德,都觸碰着人們的敏感神經。代孕不止字面上“凍卵取卵”那麼簡單。

截圖為2021年1月20日10:20的百度熱榜

在汽車圈內,又何嘗沒有“代孕”的案例呢。像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蔚來、小鵬、理想汽車,它們作為造車新勢力,沒有造車資質,所以只能尋求“代孕”工廠。於是,經過與部分二三線自主品牌的多次磋商,合作代工事宜就定了下來,確定“母體”。

蔚來汽車

蔚來汽車與江淮汽車在2016年4月7日,就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全面推進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合作,預計整體合作規模約100億元。後來蔚來ES8和ES6先後上市都取得了優異的市場表現。2019年3月,蔚來汽車官方宣佈取消嘉定自建工廠計劃,除了ES8和ES6之外,未來推出的產品都將統一由江淮工廠代工生產。

蔚來和江淮通過代工合作模式的成功,成為了後來者的典範。然而,蔚來並不滿足僅與江淮“發生關係”,還與長安汽車以及廣汽集團展開合作,後者誕生了廣汽蔚來這個全新的合資公司。

從江淮代工的蔚來ES6、ES8以及EC6三款在售車型來看,蔚來汽車2020年全年累計交付新車43728輛,截至目前擁有超過7.5萬用户。其中,蔚來汽車的12月交付量達到7007輛,環比增長32.4%,再次刷新單月交付量歷史記錄。而且在今年1月9日的NIO DAY上,蔚來汽車還發布了1000公里續航,對標寶馬7系的蔚來ET7車型,再加上蔚來二廠的招標消息傳出,讓蔚來汽車美股再度上漲。

小鵬汽車

2017年9月29日,海馬汽車發佈公告稱,已將與小鵬汽車簽署框架協議,雙方將合作開展研發、生產、銷售小鵬新能源汽車。協議簽訂之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本協議到期後,雙方若無異議,本協議自動延續有效。協議簽訂之前小鵬汽車就已經收購了廣州福迪汽車,獲得生產資質,並擬定在廣東肇慶建自有的生產基地。

但小鵬汽車和海馬汽車都有言在先,小鵬在獲得汽車生產資質和工廠建成投產後,都不妨礙本次合作協議。所以小鵬首款量產的G3車型,從上市至今一直由鄭州海馬小鵬智能工廠所代工生產。

至於小鵬汽車的另外一款重磅車型小鵬P7,則是由小鵬肇慶工廠進行自行生產。當初為了儘快實現量產落地,小鵬汽車才採用代工模式,並且遵守四年“君子之約”,如今自家工廠無論是生產資質還是產能都已經走上軌道,今年底海馬汽車或將失去代工的利潤收入。

理想智造

2018年12月17日,力帆股份發佈公告稱,集團擬作價6.5億元將持有的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車和家控股的重慶新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在轉讓股權的同時,力帆集團與車和家雙方還簽訂了一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加深在新能源車、車聯網、移動出行等新領域的合作,且力帆未來有可能參與車和家的融資。

跟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採用代工生產的方式不一樣,理想汽車更多是“財大氣粗”的直接收購方式,而且產品也並非前者的純電動汽車,理想汽車首款產品為增程式汽車,搭載的內燃機並不參與驅動,而是發電供電機驅動使用。

憑藉大氣設計、大空間、高配置以及無續航憂慮等優點,讓理想ONE上市後就迅速躋身高端SUV銷量榜前10名,但靠一款車型並實現銷量還在逐月爬升,可以看出理想汽車還是挺成功的。

以上這三家造車新勢力屬於已經站穩腳跟的代表,在資本市場當然不會出現幾家獨大的局面,後浪們自然蜂擁而至。像前段時間火熱的蘋果汽車、索尼汽車都已準備就緒,連富士康、麥格納這些供應商也準備入局。

去年CES展,索尼展台發佈了Vision-S概念電動轎車,時任索尼集團總裁兼CEO吉田憲一郎還宣稱:“我們不賣這台車”。但是在今年CES展上,索尼就以視頻模式帶來這款Vision-S在歐洲冬季路測的最新進展情況,彷彿性情大變那樣。

1月13日,富士康與吉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製顧問服務,包括但不限於汽車整車、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全流程等。要知道富士康此前就經歷過富騰汽車的投資失敗,這次與吉利的合作應該能完成郭先生的造車夢。

你以為代工這些事在新興汽車品牌上才出現嗎?其實並不然,許多大牌都有代工的現象,例如豐田GT86與斯巴魯BRZ的故事,儘管GT86和BRZ關起門來是一家人;此前三菱汽車還為與勁炫ASX同平台打造的雪鐵龍C4 Aircross以及標緻4008代工;第二代Smart ForFour是戴姆勒與雷諾合作開發,由戴姆勒開設在法國Hambach的Smartville工廠組裝;老款馬自達2就是換標的老款福特嘉年華;日本本土還有貼鈴木車標的RAV4...

大師結語

代工現象在車圈其實並不少見,代工產品並不是原廠家沒有能力去自行生產,而是現階段採用代工生產會更適合自身發展需求,實現利益最大化。一旦產品站穩腳跟,受到市場歡迎,脱離代工生產模式,獲取更多利益,也是可以遇見的,不過也還有相反的例子,例如奔馳G級等,並不是奔馳自行生產,而是交由有豐富代工經驗的麥格納,生產工廠為斯太爾。所以大家平時看到代工車型,已經不用大驚小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