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拜登政府發佈其任內正式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發佈國家安全戰略是美國新政府上任後的“規定動作”,它闡釋的是美國一屆行政團隊關於國家安全形勢的判斷,以及維護美國安全的方針、政策和舉措。由於其在美國宏觀政策上具有權威性,對美國乃至世界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因而備受矚目。
長達48頁的新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主體內容分為五個部分:美國面臨的安全形勢、加強美國的實力、應對全球挑戰、全球各區域戰略、總體結論。這份戰略報告聲稱,為實現“保護美國人民的安全、擴大經濟機會”等戰略目標,確立了“在競爭中超越中國、約束俄羅斯”“合作應對共同挑戰”“塑造通行規則”等三大優先事項。
在美國政府架構和定位中,國家安全涵蓋國防、外交等多個方面。國家安全戰略是國防戰略的上位和指導戰略,國防戰略是國家安全戰略在軍事領域的下位和落實戰略。在發佈順序上,一般是先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再發布國防戰略。今年4月,拜登政府已發佈任內新的《美國國防戰略》。《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滯後發佈,主要是拜登政府去年上任伊始就公佈了《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這一異乎尋常的舉動,主要是為了在事關國家安全的大政方針上宣示與上屆特朗普政府的不同。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在軍事上以“交易”思維處理與盟友的關係,此類做法使得美國的全球霸權同盟體系面臨分崩離析的危險。
《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確立了拜登政府加強盟友間關係與合作的政策導向,也為制定《美國國防戰略》提供了依據。拜登政府此時發佈正式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是對此前發佈的《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的補充和完善。
拜登政府將未來十年界定為“決定性的十年”,為實現“超華遏俄”,確保美國全球霸主地位的戰略目標,新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確立了三項關鍵舉措:通過加強經濟建設、投資微電子芯片與半導體等關鍵技術,確保美國關鍵基礎設施安全和增強美國的影響力;通過簽署貿易協議加強經貿合作,建立“強大的國家聯盟”;通過實現軍隊現代化,應對與俄羅斯等大國的競爭和恐怖主義威脅。此三項舉措可簡潔概括為:投資、結盟、競爭。
在投資方面,包括投資基礎設施和高新技術等。迄今,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美國曆史上最大的基礎設施投資法案,涵蓋高速公路、港口、機場、鐵路和橋樑現代化,將高速互聯網擴展到美國各個角落。對於高新技術研發投資,美國政府計劃在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量子計算等領域,進行歷史性的投入。
在結盟方面,此前,美國偏重於進行政治、軍事結盟,如針對蘇聯和華約集團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及美國與一些重要地緣大國之間的“雙邊聯盟”和注重情報合作的“五眼聯盟”等。在針對中國方面,圍繞遏制中國崛起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美英澳“奧庫斯”三邊聯盟等。但是,現代條件下的國家競爭,主要體現在經濟領域,政治、軍事聯盟的作用有限。
很顯然,美國即將加大經貿結盟的力度,其最新的動作是建立所謂“印太經濟架構”。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日本東京宣佈了“印太經濟架構”成立,包括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的四國,以及韓國、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等共計13國。後來,南太平洋島國斐濟也宣佈加入,成員擴大為14國。但是,在9月8日至9日於洛杉磯召開的“印太經濟架構”首輪部長級會議中,印度以“尚看不到加入的好處”為由沒有出席。美新版國家安全戰略仍然強調通過貿易協議建立“強大的國家聯盟”,説明美國在這一方面的努力不會放鬆。
在競爭方面,美新版國家安全戰略主要是指軍事競爭。對此,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特別強調“綜合威懾”,並認為“強有力的軍隊是威懾的基礎”,而“美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戰鬥力量”。美國計劃“投資一系列先進技術,將其在網絡和空間領域、導彈防禦能力、可信賴的人工智能和量子系統中投入應用,並將其及時部署在陸、海、空、網絡、太空等各維戰場”,以確保美國及其盟友、夥伴在軍事領域的領先優勢。
在拜登政府推出的新版國家安全戰略,針對中國的意圖空前凸顯。在近兩屆美國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防戰略中,對中國的敵意不斷“水漲船高”:從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國界定為“戰略競爭對手”,其國防戰略順勢“從反恐重回大國競爭”;拜登政府的《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將中俄並列為“試圖改變既有國際秩序”的國家,此次新版國家安全戰略稱中國是“唯一既具有戰略意圖,又擁有不斷增長能力來重塑國際秩序的競爭對手”。
美國曆來重視結盟。美國著名地緣戰略家布熱津斯基説:“美國在全球至高無上的地位,是由一個覆蓋全球的聯盟所組成的精細體系支撐的。”目前,美國不僅結成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美、英、澳“奧庫斯”三邊聯盟,以及由14國組成的“印太經濟架構”等專門針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聯盟,而且正試圖將此前針對蘇聯和俄羅斯的北約軍事聯盟進行亞太化移植。
和上屆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實行貿易戰,通過芯片禁售等手段打壓華為這樣的高技術公司有所不同,拜登政府採取在高新技術領域從技術研發、產品服務、人才流動等源頭對中國實行打壓。前者看似氣勢洶洶,實際上作用有限,後者看似不着痕跡,實際上卻更為陰毒。
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2022芯片與科技法案》。這一法案旨在通過打壓中國高新技術產業來遏制中國崛起。依據這一法案,美國政府設置高達52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58億元)的研發和產業補助,以吸引、脅迫以半導體芯片為主的技術研發和生產迴流美國。另外,該法案還授權在10年內撥款2000億美元,促進美國對芯片行業的科學研究。其力度之大、針對性之強,堪稱前所未有。
綜觀新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充斥着霸權與冷戰思維。當然,我們也注意到,這份戰略報告也客觀承認,“中國在全球經濟中處於中心地位,並在共同面臨的挑戰,特別是氣候變化和全球公共衞生等領域具有重大影響”。同時希望“美國和中國和平共處,共同分享人類進步的成果併為之作出貢獻”。這份戰略還承諾“不支持台獨”,“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及新的冷戰”。
對此,我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也是人類社會的共同願望。我們反對固守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等陳舊觀念,也不贊成渲染地緣衝突、大國競爭。這些做法都與當今時代潮流和國際社會期待背道而馳,必定不受歡迎,終將遭到失敗。”
(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