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親戚只有一輩親,隔代幾乎不聯繫?心理學家這樣説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農村有句俗話叫:“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認不到。”這句話説的不無道理,隔代的兄弟姐們聯繫往來都很少,甚至見面都不知道叫什麼。

為什麼親戚只有一輩親,隔代就不聯繫了呢?其實不然,有的家庭可以親近好幾代,有一個原因就是家裏有長壽老人。

老人會給家裏帶來凝聚力,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尊崇孝道,長輩的存在會牽動後輩的往來。

為什麼親戚只有一輩親,隔代幾乎不聯繫?心理學家這樣説

逢年過節,大家都會聚在一起,為老人祈福、孝敬老人,這種温馨美滿的家族環境會增加後輩彼此交流與聯繫。大家心繫在一起,為這個家族共同奮鬥。

現在隔代不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裏沒有長輩,沒有一個領航員,“人走茶涼”導致後輩四處散落,沒有家族意識,彼此聯絡就逐漸減少了。

人是羣居動物,來往頻繁,情感才會得到提升;來往減少,大腦的殘存記憶逐漸減少,就算是親屬關係,沒有了日常的交流,也會陌路。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現在很多親屬家庭之間都有矛盾,目前,70後都快50歲了,這一代人往往有多個兄弟姐妹,難免會有口角上的爭執。

為什麼親戚只有一輩親,隔代幾乎不聯繫?心理學家這樣説

那個年代家庭經濟不樂觀,還保留了濃烈的封建思想,比如重男輕女、愛幼不愛長等,這些都是導致兄弟姐妹之間情感淡漠的原因。同樣,這也會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情感交流。

兄弟姐妹之間關係好,下一代才會有往來;兄弟姐妹關係不好,下一輩感情自然淡漠。

人們之間的交往必有連接關係,朋友、同學、同事之間的交往,靠的是利益連接,而親人之間靠的是情感連接。

80、90後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事業與家庭,為了家庭走南闖北,很多都沒有生活在一個城市。圈子很重要,如果都沒有在一個圈子裏,沒有在一個頻道上,彼此交流便沒有意義。

如今生活的快節奏讓人累得喘不過氣來,就算有血緣關係,也是各顧各的生活,沒有那麼多空閒時間去打探別人。

為什麼親戚只有一輩親,隔代幾乎不聯繫?心理學家這樣説

現在的親友一旦聚集在一起,就是一場攀比大會,每年春節走親訪友,都會對各家的家庭變化做溝通與交流。

早已不是為了增進情感交流,大多是在高談闊論:“我女兒今年考上研究生了,老公投資小賺了一點”、“今年新換了一輛車,不貴,也就30來萬”、“今年我買了第三套房,買房比存錢好啊,就當投資養老了”。

老百姓的經濟水平在近年大幅度提高,短短10年左右發生了巨大變化,提供了炫耀的資本。

攀比是良好關係的製冷劑,沒有人想在攀比中認輸,很少有人想聽見別人比自己過得好,這種看似親密無間的親屬關係卻是“紙老虎”。

為什麼親戚只有一輩親,隔代幾乎不聯繫?心理學家這樣説

如今,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的玩伴就是周圍鄰居、同學、朋友。讀書時,更多時間是與同學在一起;上班工作了,成天和同事一起相處。

人之間的情感深淺與語言交流、情感對接、思想共鳴、情趣愛好有關。如果只是靠血脈聯繫,是影響不了思想的。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頻率,決定了2個人之間的情感深淺。親人家屬是這樣,更何況是人際交往。

快文化娛樂時代,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社交等途徑來釋放壓力,大家紛紛拿起手機,尋找符合自己口味的快樂。

家庭內部的溝通逐漸減少,家人之間的感情開始淡漠,更何況是遠親呢?“新生活,各過各”道明瞭大家如今的生活模式。

為什麼親戚只有一輩親,隔代幾乎不聯繫?心理學家這樣説

把自己侷限在自己的世界中,親屬關係被視若無睹。人們很多自私的行為浮出水面,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隔代親屬的感情越來越淡。

其實,獨生子女或兄弟姐妹少的家庭更要讓孩子多多與其他表親走動,讓他們體會一個家族的力量,不再感到孤獨。

即使孩子以後善於交際,但朋友之間的感情與親人之間是完全不同的。親人之間擁有一種歸屬感,是療傷的秘密基地。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Psychological review》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58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親戚只有一輩親,隔代幾乎不聯繫?心理學家這樣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