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2021賀歲短片原型人物:從省會城市回到家鄉小店,她在小縣城裏直播“童年”
2000年,重慶江津的小縣城。小學旁邊的童年小賣部裏,禹晶的父母正在考慮要不要和周圍人一樣南下廣州打工。
為了挽留父母,禹晶和小夥伴策劃搶購店裏的東西,讓小店“賺錢”。父母得知真相後,便沒有再去廣州,一直陪伴禹晶成長。禹晶長大後,返回小縣城繼續經營小賣部,陪着父母老去。
這是著名導演賈樟柯拍攝的2021年賀歲短片《有家小店叫童年》裏的故事。“當我們重新梳理生活時,發現是家的温暖,給了我們勇氣面對陌生的世界。”賈樟柯在微博上寫道。
賈樟柯導演的相關微博
該短片在1月底上線,温暖質樸的情感,讓眾多網友回憶起童年的舊時光,其原型人物和現實中的小賣部也引發人們關注。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繫到《有家小店叫童年》的人物原型禹晶。在她的故事中,在廣州失業的父母和在大城市失意的她,都選擇了回到縣城的家。家留下了父母,童年留下了她。
現在,禹晶用視頻記錄着每天光臨小賣部的孩子們的日常,在網絡上吸引了上百萬人觀看——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她選擇繼續留在縣城的小賣部,把這份治癒了自己的童年快樂,傳遞給更多的人。
《有家小店叫童年》原型人物禹晶和她的外公
時光重合了
禹晶的童年再現了。
她在湖南常德的童年故事被搬去了重慶的片場,然後又搬上了大屏幕。
當她走進片場,跟坐在監視器旁的賈樟柯導演打完招呼,置身於復原的“童年小賣部”,不真實感依然伴隨着她。故事中的小女孩和父母在小賣部門口合影,身邊的工作人員叫着她“禹晶,禹晶”。那一刻,27歲的禹晶感到“時光重合了”。
藉由鏡頭,禹晶的童年再現了
短片《有家小店叫童年》裏,小女孩的父母為了家和孩子選擇留在小鎮。而現實中,禹晶和哥哥小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由爺爺奶奶照顧。她記憶中,父母下崗後就和當地大多數青壯年一樣去了廣州的工廠打工,每年只有春節才會返回家鄉。
奶奶家的座機是平日裏唯一的聯繫。只要提前得知母親會往家裏打電話,放學後她就會脱離小夥伴的玩耍隊伍,坐在沙發上等着母親在廣州排隊打長途撥響的電話鈴聲。接通後,母親的聲音往往只會持續一兩分鐘,快速地交代完事情,通話就結束了。
暑假時,禹晶和哥哥會被接到廣州去和父母生活一段時間。她記得一次和奶奶站在工廠外面,看着父親走出來,覺得他變高了。長大後再回想起父親那次的身影,她發現是因為瘦才顯得高挑了。
2006年,對於正讀六年級的禹晶而言,父母的突然失業,是那一年最好的消息。
回到家鄉開起了小賣店的禹晶父母
禹晶的家離小學只有50米,以前在家門口看着大人送孩子上學,她總是羨慕那些小孩手中的玩具和站在身旁的大人,一個“玩具店是我家開的”的小小願望就在她心裏萌發了。從此除了眼饞之外,她開始關注有沒有店鋪門口貼上“門面轉讓”。
回到老家待業的父母還在等待下一次去廣州的機會,此時,“旺鋪出租”四個大字出現了。從此,坐落小學門口“第一位置”的小店,讓禹晶的父母選擇留在了老家,且一留就是15年。
十五年的家
早上六點,禹晶的父母就會起牀開始準備,一直營業到晚上的九點。
小時候禹晶和哥哥就住在店內的隔間裏,直到外公來店裏幫忙,那兒又成了外公的房間。一家人吃飯休息大多數時候都在店裏,這個一年365天開門的小店,成了禹晶的家。從此,她對春節的記憶不再是等遠在廣州的父母回來,而是每個除夕夜,和鄰居朋友一起在小店外放煙花爆竹。
在小賣店門口放煙花,是禹晶特別的除夕記憶
有了這家小店之後,父母再也沒有提過去廣州。只是對於這個有兩個孩子的家庭來説,小店收入僅能與各項開支持平,還不能很快富裕起來。直到禹晶和哥哥都大學畢業走入職場,家裏的經濟狀況才開始好轉。
但對於彼時的禹晶來説,這一切就已經足夠快樂:靠着家裏的小賣部,她成了“孩子王”;一到週末,她的家就變成了孩子們的聚集地;很多小夥伴家裏只有老人,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她擁有其他朋友眼中的“幸福家庭”。
禹晶和父母、哥哥的全家福舊照
直到去武漢上大學,禹晶才離開了家。小時候看電視劇懵懵懂懂想當白領的念頭,在大學畢業後實現了。她先進入武漢一家文案策劃公司工作,隨後又輾轉到長沙。
在長沙的兩年時間,對禹晶而言“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每天被事情推着走”。她陷入了長期的焦慮和煩躁,對身邊每一件小事都很敏感,常常會通宵失眠。同事擔心她是因為獨居,過去陪她;睡前吃助眠的保健品,通通沒有效果。
“我擺脱不了那個狀態,於是我選擇換一個環境。”禹晶決定回家“過渡”一下。2019年12月23日,她辭去了月薪八千的工作,叫了一輛麪包車,裝上了所有的家當。
在高速路上,她坐在麪包車的後排,旁邊是伴隨了她從武漢到長沙的行李。看着前排的司機和母親,她依然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感到焦慮不安,但是她沒有辦法再留在原地。在當天的微信朋友圈裏,她寫道:“重新出發啦”。
2019年年末,禹晶辭職回到家鄉
那些圍欄之外的治癒
其實,打理小店,對禹晶來説是輕車熟路。
大學的假期,她都會跟着家裏人去進貨。面對五花八門的商品,根據自己審美進的貨,會直接體現在銷量上。起初,禹晶覺得好看的東西,往往會被直接否定掉。
母親用自己多年的經驗告訴她,要和小朋友的審美保持在同一水平線,帶花和吊墜的東西往往最受歡迎。禹晶小時候玩的溜溜球,現在也早就不流行了。不過,也有很多東西沒有變——卡片和模型依然暢銷,只是上面的主角換了。
這次辭職回家後,她邊休息邊陪着父母打理小店,同時還在尋找着外面的新機會,計劃着下一次的離開。
而改變,從小店背後窗户的圍欄開始。
小賣店的窗户圍欄外,就是小學的操場
當時,校門口小店裏突然“多出來”的禹晶,成了孩子們眼中“熟悉的陌生人”。
禹晶讀小學的表弟小毛總是從圍欄的縫隙中,拿走她的水果、店裏的零食;隔壁店鋪家的小孩,每天笑眯眯地來店裏買糖吃;小孩從店裏買兩塊錢的零食,還會跟她分着吃;看到可愛的小孩,她獎勵他們考高分就送卡片和零食,隔天就會收到更多禮物:雞蛋、眼罩、髮卡、梔子花……
她坐在小店圍欄邊,每個課間都有小孩帶着笑臉跑來買零食,圍欄外的操場上,小孩玩着他們那個世界的遊戲。也有小孩灰頭土臉地來,和誰吵架了,做錯事了,受到批評了,和她聊聊,第二天又是開開心心的。
在和跟孩子們的交往中,禹晶釋懷了,一度因壓力而失去的平衡,她在小賣店裏找到了。
“有家小店叫童年”
因為有做文案策劃的基礎,再加上喜歡拍生活日常,每天被孩子們的快樂感染和包圍的禹晶,開始慢慢嘗試着將孩子們和小賣部的互動拍成視頻發到網上。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僅僅21天,孩子們稚嫩的笑容和話語就收穫了10萬人的關注。
被孩子們包圍的禹晶
有些人笑稱是來“觀察人類幼崽”,有些人説看到她的視頻覺得很治癒,“讓我回想起了小學的單純時光”,“孩子們的笑容很天真、表情很純潔,感覺真好”。那些留言説壓力很大的網友,讓她覺得看到了之前的自己——即使是在一個幸福感很高的城市,自己也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始終沒有找到歸屬感。而如今來自陌生人的肯定,也從另一個維度治癒了她。
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和感受到彼此的治癒之後,她看到同類型的視頻也不多,大家還沒有一個審美疲勞,於是她決定把這件事堅持下去。
禹晶給自己的賬號取名為“有家小店叫童年”,“這個店是我童年特別想要擁有的寶貝,它守護了很多小朋友的童年,很多人看到我的視頻之後,想到的也是自己童年的美好,我想將這些美好傳播出去”。
如今的她,早已不打算再“出去”了。身邊的父母也看着她每天每天、一步一步做得越來越好——儘管家裏有些長輩不理解,為什麼她年紀輕輕就甘願回到小縣城、守着一間小店。
熱鬧温暖的新生活
“他們不瞭解現在的互聯網”,如今,禹晶獨自經營着多個短視頻平台賬號,平時一邊守店,一邊做直播,其中一個賬號已經有上百萬粉絲。她説,因為需要持續構思新的內容和拍攝、做直播,現在反而比以前要忙很多,但自己已經找到了一個最佳平衡點,可以把壓力迅速轉化為動力,更何況,身邊還有家人和無憂無慮的童真笑顏。
禹晶在平台上置頂了一段“小縣城的幸福”的視頻。視頻裏她端着飯菜,小店外搭好的桌子上是外公和吃飯的孩子——沒有她的位置,父親就到店裏給她找板凳,母親對着手機軟件跳舞拍視頻,她在手機背後記錄着這一切。
紅星新聞記者 潘俊文 實習生 龔阿媛 受訪人供圖
編輯 李彬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