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黃永勝為人隨和,不準身邊的人佔公家的便宜,他的長子年賺百萬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綜合

黃永勝為人非常的隨和,不會端架子,且生活作風十分的樸素;對待身邊人的要求更是十分的嚴格,不許侵佔公家的一份便宜,幾十年如一日,未曾改變。

對待孩子,他不會過多的干涉他們的選擇,只是做好一個父親該做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這也是他的兒子黃春光能夠決定下海經商,並在短時間內發家致富,年入百萬的的重要原因。


黃永勝是紅軍隊伍裏的老兵了,自1927年加入了部隊後,就先後參加了兩次著名秋收起義戰鬥,也因此得以入了黨。

黃永勝是一個為戰鬥而生的人,沒有怎麼上過學的他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在每次戰鬥結束之後他都儘可能的收集報紙和書籍進行自我學習,他的戰鬥經驗和戰術知識並不是從書本上學來的,而是在一次一次的戰鬥中親身經歷所總結出來的。

沒有經過系統正規的學習,黃永勝很清楚自己和軍校畢業將士之間的差距,因此他從來都是認真的向他們學習,哪怕是自己的部下也都是不恥下問。


每次戰鬥開始之前,黃永勝都會認認真真的仔細考察地形,提前把戰略部署告知,並和他們一起討論,哪怕是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黃永勝也會認真的考慮,修改。

戰後他會把他們召集起來反覆總結不足,以便下次更進一步,因為他知道如果他不這樣做,那麼下次戰鬥就會因同樣的失誤而損失更多的革命戰士。黃永勝麾下的將士都説他沒有什麼架子,為人很隨和。

治軍如此,對待父老鄉親更是如此。黃永勝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親自去實地考察一番,和村裏的鄉親和老人一起吃飯、聊聊天,深入的瞭解當地的民情和敵情。

這個習慣一直陪伴着他度過整個戰爭生涯,即便後來新中國成立後依舊如此,他很願意去了解身邊人,這是在那個艱苦歲月所養成的習慣,也陪伴了他一生。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羣眾一針一線”這都是我黨的優良傳統,永遠不過時。黃永勝本人可謂更是將這一點深刻的詮釋了出來,黃永勝對人隨和是出名的,但有一點是他眼裏絕對容不得沙的,那就是不允許身邊的人佔公家的便宜。

在抗戰時期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黃永勝的家門口有一棵大棗樹,棗子熟了的時候警衞員們忍不住會摘得吃。

一個剛借調過來的內勤人員一時興起,鼓動另一個內勤人員一起打棗子吃,結果爬上樹打了七八斤棗子下來,這一幕正好被回家的黃永勝撞見了。平時和顏悦色的黃永勝當即就拉下了臉,批評説:“這不能吃,吃了的把錢補上,剩下的上交總參服務處”。隨後黃永勝又要求工作人員進行自我批評。


像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個例,黃永勝的一生對於這一點看得極其重要,他時常教育孩子,自己可以過得樸素一點,但一定不能因為自己過得不好而去佔公家的便宜,這一點即便是在黃永勝晚年走上了錯誤道路的時候也同樣沒有改變。

黃永勝的生活習慣一直很樸素,就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了也沒有多大改變,每日同樣是粗茶淡飯,住的也是一個簡陋的房屋。

黃永勝喜歡吃泥鰍,但也只是隔一段時間買來嚐嚐鮮,過過嘴癮。這個習慣已經陪伴了黃永勝幾十年的時間了,現在看來,把它稱之為以為走過新中國艱苦歲月的老紅軍的信仰與堅守更為合適。


黃永勝膝下一共有7個子女,分別是4兒3女,其中有一個女兒是領養的,在這七個孩子中,長子黃春光應該是更為世人所熟知的一個。

黃春光生於1943年,受到父親的影響,長大後的黃春光考入了西安軍事電信工程學院,畢業後就直接到了航空部隊擔任機械員。

1976由於父親的原因,黃春光選擇轉業到了地方參與工作,隨後的幾年時間了,先後在多個國企裏工作過,但這些似乎都不是黃春光最好的選擇,他就一直等待着。

慢慢的,多年的工作經歷也讓黃春光積累的很多的經驗,也逐漸開始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新的規劃。隨着改革開放的浪潮開始掀起,黃春光發現了機會,並緊緊的抓住了他。


1980年,黃春光辭掉國企的穩定工作,選擇下海經商,黃春光很有經濟頭腦,再加上長期積累的經驗讓黃春光很快開始在商海中頭角。他所成立的貿易公司也越做越大,在那個時候就已經能夠達到年入百萬了。

不僅僅是黃春光,黃永勝的其餘幾個孩子都選擇了各自不同的發展道路,究起原因,筆者想除了與黃春光晚年的變故有關之外,更多的孩子們自己的選擇。

之前提到,黃春光是一個很隨和的人,他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很嚴格,更多的是希望他們能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培養自主獨立的能力,但又沒有過多的規劃他們的道路,反而為他們培養了很多愛好,這也是後來他的每個孩子都能過得很好的原因。


黃永勝的一生功過參半,年少的他英姿勃發、一心為公,晚年卻走向了錯誤的道路,但説到底,他還是那個令人尊敬的開國上將-黃永勝。

我們正視他的錯誤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他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無論是抗戰時期的小將領,還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開國將軍,他待人總是保持着他那份獨有的隨和,對待生活永遠那麼的樸素和恪守。

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依舊做到了作為父親的那一份責任,這也是為什麼黃春光能夠在短短時間內白手起家,在那個年代就能做到年入百萬,這一切都與他的父親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