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訪問印度,演講中強勢表示:我們和巴基斯坦關係非常好。彷彿在現女友面前提前女友名字,堪稱人類迷惑行為大賞。
那麼為什麼印度面前不好提巴基斯坦呢?這兩個\'\'本自同根生\'\'的國家為什麼到了現在這樣矛盾不可調和的地步呢?印巴關係之結會有解法嗎?
印巴最直接的矛盾點在於民族和宗教,印穆的不可兼容性讓衝突早早就在南亞埋下伏筆。要説伊斯蘭在南亞的影響,最早可以追溯到8世紀,那時候阿拉伯的擴張行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阿拉伯人向西佔領了直布羅陀把手伸到了伊比利亞,向東則已然征服到了中亞,對於南亞這片自古以來就門户大開的土地來説,伊斯蘭勢力到來也是早晚的事。穆斯林染指南亞起因並不是什麼大事,當時斯里蘭卡(就是錫蘭)的國王送了幾艘船的禮物給伊拉克的總督,除了稍禮,這些船的任務主要是護送一個穆斯林的遺孤回到阿拉伯。然而就在信德境內,船隻被海盜打劫了,伊拉克總督非常惱火,希望信德的王公可以幫助懲罰那些海盜,然而卻遭到拒絕。伊拉克總督惱火翻倍,便以哈里發的名義派遣數支遠征軍攻打信德,最終總督的女婿完成了任務,將信德王公的軍隊打敗,佔領了信德大部分地區,這裏也成為了伊斯蘭勢力吞食南亞的第一個橋頭堡。雖然後來新的哈里發上台後召回並處死了征服信德的總督女婿,但是穆斯林對南亞的征服卻才剛剛開始。正如佛教文化被輻射到東南亞一帶一樣,距離中亞最近的西北印度地區,便毫無懸念地加入到伊斯蘭文化圈,受到深刻的影響,那正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巴基斯坦國家境內。
後來的德里蘇丹,尤其是莫卧兒帝國,統治者都基本上採取比較嚴格的宗教壓迫措施,這讓南亞土地上五花八門的宗教團體感到非常不滿,由於宗教發生的血拼在13世紀到17世紀屢見不鮮。然而宗教衝突雖然貫穿始終,卻也維持着長時間的共存狀態,伊斯蘭與印度本土的宗教就如同對不上齒強行縫在一起的拉鎖,彆扭而又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拿莫卧兒王朝來説,雖然穆斯林統治者從來沒有能做到在宗教問題上盡善,常有\'\'異教徒\'\'起義發生,但也一直以懷柔或震懾的方式讓其境內大大小小的民族團體按捺了300多年。
因此,印穆衝突的升級並沒有發生在穆斯林綠化南亞的近一千年時光中,而是在英國殖民統治之後徹底爆發,這其中,英國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攪屎棍角色。當東印度公司胃口越來越大,準備全面征服印度的時候,他們就再也不是一個純潔的經商團體,而轉為政治團體了,為了依靠有限的人手蠶食廣袤的南亞,英國人採取最多的方式就是挑撥離間、坐收漁利,當時的印度根本沒有民族國家的觀念,宗教矛盾是最值得利用的簡易法子,因為莫卧兒統治給南亞浸潤着濃厚的穆斯林色彩,英國人為了取而代之便極力打壓穆斯林在印度的地位。加之,英國人在剛剛認識這片全新地區之時,就按照西歐的社會經驗(一個社會應當有一個最主要的宗教)先入為主地將印度理解成是\'\'以印度教為主的婆羅門的土地\'\',穆斯林自然而然被塑造成了反派的入侵者,以至於殖民時期內,西方人對印度存在的問題總是條件反射地甩鍋給莫卧兒,一句話,別問,問就是穆斯林的陰謀。反之,印度教徒成為英國人拉攏的對象,接受西方教育、在英國行政機構中供職的也大都是印度教徒,穆斯林則受到排斥,尤其是在印度民族大起義之後,英國人再次利用印度內部矛盾完成鎮壓,同時也生怕印度民族性徹底覺醒,各方勢力擰成一股發起反抗,故而英政府正式接手印度後,對於印穆分而治之的政策進一步強化了。
印度民族大起義(1857)
可惜的是,印度人始終沒有完全塑造起\'\'放下宿怨、一致對外\'\'的想法。印度國大黨主張民族主義,即全印度實際上是一個民族,被穆斯林聯盟所反對,穆斯林聯盟堅決反對將伊斯蘭和印度教歸入到一個大民族的類別之下,其領袖真納認為\'\'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將印度分成兩個獨立自主的部分\'\'。這就讓以宗教為由的分裂提上了日程。二戰之後,印度獨立建立國家之事提上了日程,就在建國前夕,關於統一還是分治的問題再次引發爭論,尼赫魯與真納在高層的針鋒相對導致了民間一場巨大的民族衝突,穆斯林湧上加爾各答街頭要求建立穆斯林國家,印度教徒出動抵制,互相瞅着越發不順眼,最終集會升級成了一場大殘殺,火拼持續了3天,5000多人在混戰中失去了生命,這些互相砍頭的普通民眾很可能都不知道\'\'分治\'\'究竟意味着什麼,更不清楚他們所吶喊的訴求究竟對他們有利還是有弊,只是在滾滾的號召浪潮中不知道變成了什麼人的棋子。
印巴衝突
這場衝突讓印巴分治變得不可改變了,1947年,英國政府公佈了印巴分治的方案,以當時印度總督蒙巴頓勳爵的名字來命名。而兩國如何分割的問題也堪稱一個笑話,為了絕對保證公平,進行分割工作的必須是一個跟印度沒有任何關聯的英國人,以免受到哪方勢力的影響,這個分割工作就落到了一位倫敦律師的身上,他真的完全不瞭解印度,甚至連東方的土地都不曾踏上過,拿着一張謬誤百出的地圖就被送進了總督府,這倒黴的律師大概也意識到了他的每一個動作將對南亞地區有多麼深刻的影響,滿頭大汗地在總督府關了兩個月,帶着無限的問號和緊張完成了分界線的確定。這條線跟着律師姓雷德克里夫,因為沒有經過實地的考察和各方面背景的瞭解,雷德克里夫線相當不科學,幾千年以來在南亞土地上縱橫交錯的山川湖泊、城鎮村莊,錯綜複雜的民族雜居、宗教相融,都要在幾十天內由一個完全懵逼的局外人完成分裂,這是一個多麼大的諷刺啊……雷德克里夫揹負着巨大的恐懼和壓力,當匆忙完成這條火藥味十足的倒黴線以後,他便逃命一般回到英國,餘生再不願提起有關此舉的任何事,顯然沒有勇氣面對他親手創下的南亞瘡痍。
蒙巴頓方案還留下一個惡毒的空白,即克什米爾的歸屬,英國沒有給出明確的歸屬答案,這就讓三家圍繞這塊區域有着永遠無法解決的話題。從印巴分治至今,克什米爾歸屬引起的衝突已經數不勝數,這裏成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相互敵視的焦點,緊張關係不斷升級,印度希望由印巴兩國自己來解決(兩國實力對比一目瞭然),而巴基斯坦則極力呼籲國際社會參與,最好有更多人來評評理。
而特朗普在印度表示的與巴基斯坦關係很好,他也確實不算説謊,早在冷戰時期,巴基斯坦就利用自己的地緣優勢與西方國家結盟,對抗與美國關係冷淡的印度,1954年前後,巴基斯坦被稱為美國在亞洲最親密的夥伴,對美國來講是名副其實的\'\'巴鐵\'\',而印度被迫向蘇聯靠攏,這樣的態勢一直持續到冷戰結束。911事件之後,美國又將巴基斯坦當作打擊恐怖的前沿陣地,雙方關係一度向好,不過重用巴方的同時,美國也沒有忘記安撫隔壁的印度,目前來講,美國更傾向於印巴關係緩和,維持安定,起碼不要因為升級衝突刺激恐怖主義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