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研究團隊順利完成滇東北地區極小種羣野生植物調查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綜合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羣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的刀志靈、蔡磊、郭世偉、張品等團隊成員,執行科技部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羣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項目編號:2017FY100100)野外調查工作,於2020年5月28日至2020年6月7日,對滇東北、滇北地區分佈的極小種羣野生植物進行了調查。


本次調查的目標物種為:圓葉玉蘭(Magnolia sinensis)、昭通秋海棠(Begonia gaganepainiana)雲南百部(Stemona mairei)、旱地木槿(Hibiscus aridicola)、西南遠志(Polygala crotalarioides)、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調查組根據掌握的資料,到雲南宣威市、鹽津縣、巧家縣、永仁縣、元謀縣及四川會理縣、會東縣、仁和區等地開展調查,發現據説分佈在宣威市的圓葉玉蘭實為西康玉蘭(Magnolia wilsonii),昭通秋海棠只調查到疑似種(未開花,其與川邊秋海棠Begonia duclouxii極其相似),其它物種都按規程完成了調查。


此次調查中,在當地的林草部門和保護區管理部門支持與幫助下,首次在雲南境內調查到西南遠志的野外分佈點,但其生境乾旱(今年尤其嚴重),並部分遭到修路等人為破壞,每個分佈點都只發現極少的個體。調查西南遠志時還在永仁縣、元謀縣發現了極小種羣野生植物龍棕(Trachycarpus nanus)新的分佈點,拍照並做了記錄,向相關調查團隊提供了分佈點信息。在巧家縣調查時,發現毛瓣杓蘭(Cypripedium fargesii)居羣,正好是花期,拍攝照片,做了相應的記錄。另外,調查雲南百部時,在四川會理縣皎金沙江邊發現一個較大的雲南百部新分佈點,向項目四川調查團隊進行了交流。


雲南百部、西南遠志等物種分佈於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帶,天乾物燥,容易引起山火,且由於修路、庫區建設等造成一定的生境破壞。同時,兩個物種都可藥用,常被採挖,導致種羣數量不斷減少,應該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如保護小區)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