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年後再看《大宅門》:3個特質被“嬌慣”的孩子,更有機會成為佼佼者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綜合

難得閒暇,打開很久未開的電視機,隨意切換頻道,便駐足於看過無數遍的心中神劇《大宅門》。

20年了,從我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到成為一個孩子的父親,這部劇始終在我心裏有着不俗的地位。

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的關注點一直在變化,小時候看的是熱鬧,青年時期看的是白景琦的彪悍人生,而過了不惑之年,看的卻是“七爺”白景琦和三叔白穎宇的人生歷程。

一個從小被“嬌慣 ”得天不怕地不怕、胡作非為,讓父母無比頭疼的孩子,自從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季宗布季先生,便開啓了他傳奇的一生。

而三叔白穎宇,雖然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得到父母的偏愛,但他的一生卻活得不是那麼光彩。

同樣被“嬌慣”過,一個不是很聽話卻有獨立能力,一個看似恭順卻惹是生非沒有獨立精神,如果這兩個人讓我們選一個當自己的孩子,我們會選誰呢?

答案很明瞭!

在個人看來,在某些方面從小被“嬌慣”的孩子,實際上更有機會成為一個佼佼者。

白景琦和三叔,兩個被“嬌慣”的人,卻活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雖然劇中為了鋪墊白景琦自小與眾不同,出生時“他不哭,他笑”,但這不妨礙我們認為他依然是個正常的嬰兒。

小時候的白景琦“野”成什麼樣子,看過劇的都知道,他乾的都是我們眼中“熊孩子”常乾的那些個事兒:打不哭、罵不鬧,被親媽趕出大門還能厚着臉皮在街上乞討;他“恃強凌弱”,假扮齊天大聖騙小夥伴喝自己的“聖水”;他“目無尊長”,捉弄老師,把臭豆腐汁灌進老師的鼻煙壺裏,他敢和那個偷家裏秘方的三叔動手……

父母對他毫無辦法,直到他遇到能讓他心服口服的老師季先生。

在季先生的眼裏,那個被綁架卻安然若素睡大覺,那個夾起火炭放在胳膊上逞強,聰明膽大、對自己下得去手、不服輸的白景琦,是一個沒“管傻了”的孩子。常人眼中孩子的缺點,卻是季宗布眼中孩子都該有的天分。

在季先生的引導下,白景琦最終成為了一個有獨立思想且有獨立能力的人,除了在婚姻上犯了糊塗之外,一生活得光彩照人。

而三叔白穎宇,一樣也是個被父母“嬌慣”的人,跟白景琦不同的是,他的這種被“嬌慣”,實際上是父母的偏愛。

母親對這個最小的兒子各種偏袒、父親對他的“中飽私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原因何在?

劇中有兩個鏡頭:大兒子為了孝敬父母親,買了母親最愛的糕餅,但母親嘗都不嘗一口,聲稱自己不愛吃糕餅,然而三兒子回來買得一樣的糕餅,她卻喜歡的不得了,口口稱讚。

大兒子面對三弟中飽私囊而來的虧空,一直在自己掏錢彌補,為此他的妻子矛盾重重。而他們的父親卻對這些事都是心知肚明的,為何一直放任不管?

看完全劇,也沒有在裏面找出他被偏愛確切原因。但我們卻能分析出這是為何:一是“會哭的孩子有糖吃”,二是白穎宇的表現是父母希望的樣子,喜歡他實屬正常,他對父母很恭順,而且很會討好父母,説父母喜歡聽的話,從不違逆父母的意思。

他總在家裏製造矛盾惹是生非,在外交友不慎甚至吃裏扒外,父母的偏愛沒有讓他成長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反而成了一個極度自私自利的“無賴”。

這也印證了季先生在接受了做白景琦老師時説的那句話:“孩子得管,但不能管傻了,聽話的不一定是好孩子,不聽話的長大了未必沒有出息。”

“嬌慣”孩子身上的這3個特質,更有機會讓孩子成為一個佼佼者

毫無疑問,每日辛苦工作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乖巧”,讓我們省心。

為此我們會對孩子從小養個要求,不放任孩子任何一點不好的表現,“聽話”也一直是我們對小孩們的基本要求。

然而我們總歸要面對的是孩子的不斷長大,總有一天孩子會進入青春期,慢慢的不那麼認同我們,對我們不那麼心服口服,開始叛逆。

可越是如此,我們越是希望孩子聽我們的話,我們會對其有更高的要求,我們會“恨鐵不成鋼”,會覺得是孩子不理解我們的良苦用心。

讓孩子一輩子對我們心服口服,我們本身就很難很難做到,而且就算做到了,也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孩子一輩子不如我們,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嗎?絕對不是!

所以,孩子身上這3個特質不僅不要抹去,更需要從小“嬌慣”,身上保有這些特質的孩子,才更有機會成為一個佼佼者。

1、不服輸

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是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停地讓孩子認錯,更有人在孩子認錯之後繼續喋喋不休,強調不要再犯。

而自始至終,孩子可能是無意識的犯錯,他們也並不想要受到父母的責罰。

過分強調讓孩子認錯或許不是最好的方式,正確的引導方式是:“你不認錯、不服輸可以!但你要想辦法證明你沒有錯。”

很多時候,一個人身上的“不服輸”的品質決定了他將來是否能不折不撓、勇於堅持、勇於擔當。

2、膽子大

不得不説,保護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天性使然,本無問題,但我們很容易走入“過度保護”的誤區,很多時候會過分強調事情不利的一面,讓孩子心生畏懼、知難而退。

多數時候,我們是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來避免孩子走彎路,從而讓孩子失去了那份敢於冒險敢於挑戰的“膽魄”。

這無疑又是一個矛盾體。

但我們總歸要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權去經歷自己的人生。我們自己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遇事畏畏縮縮,沒有膽識和膽魄的人。

3、有主見

孩子的“主見”在父母眼裏可能顯得有些幼稚、有些天真,我們也更希望孩子服從我們的意志,特別是當孩子固執己見想要做一件我們不允許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會“旁徵博引”,給他講明道理,在這方面我們讀了幾十年的經驗。

但我們的這點“優勢”實際上保持不了多久,自小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孩子們前進的速度可能遠超我們的想象,期望孩子一直聽我們的話,可能很不現實。

有主見的孩子,可能會讓我們“討厭”,但我們也都知道這個品質對人生的意義。

寫在最後

我們的孩子,或許沒有白景琦那種“運氣”,在人生關鍵的年齡遇到那個讓他心服口服且影響他一生的季老師,但我們若能以身作則,像要求孩子一樣要求自己,也未必不能讓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對我們心服口服。

而就算是在這段時間內,我們也不能輕易抹去孩子身上的諸如上文的3個特質,因為孩子的性格在童年時期就基本定型,流傳幾千年的“三歲看老”並不是沒有根據。

孩子是一個有血有肉、有獨思想且在不斷成熟的個體,當有一天,孩子不再信服我們的時候,我們該感到高興,而不是氣憤。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聽話,而是讓他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獨立思想、獨立能力的人。

個人竊以為,孩子身上“不服輸”、“膽子大”、“有主見”這三個品質需要從小“嬌慣”。

因為有膽識有主見,且不服輸的人才能更有機會成為佼佼者。

【文/神逗奶爸 原創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專注早期教育,分享育兒心得,我是神逗奶爸!期待您的關注,一起努力,做智慧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