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名職工,守護120公里防火隔離帶
“建設隔離帶,我們一直不遺餘力,120公里防火隔離帶,70公里在山脊上,50公里為林區公路,目前在職職工80人中有33名員工分段守護!”12月8日,陽新縣七峯山林場場長石從軍帶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爬上一處光溜溜的山坡,兩邊叢林密集,連綿的七座山峯鬱鬱葱葱,是鑲嵌在鄂東南腹地的一顆綠色明珠。
陽新縣七峯山林場始建於1957年,是省林業廳批准成立並投資的國有林場。居黃石腹地的陽新西北邊陲,區位優越,交通便捷。2016年國有林場改革後,林場是陽新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下屬公益二類副科級事業單位。總面積5.3萬畝,林木蓄積16.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7.6%。
只見隔着林場道路的對面,林場職工陳師傅正在清理防火隔離帶上的雜草。他告訴記者,自己負責有3公里的多的隔離帶,一年兩季除草,尤其是道路邊上的芭茅,每到秋季長勢旺盛,但給冬春防火帶來壓力,為此,根據林場工作安排,需要打藥控制防火隔離帶的火災隱患。
“你猜一下,這個裝着水的桶是做什麼用的?”石從軍從山坡一處光坡上揭開一個不起眼的蓋子,露出亮閃閃的一桶水,他笑着問記者。
“這是林場職工的‘發明’,隔離帶都沿着山脊走,山頂都沒有水,工人們從勞動中總結出了這麼個最小的‘應急池’,就是收集廢舊的桶子,在山頂挖個坑,把桶埋在裏面,再用破鍋雨天接水,收集到桶裏,需要打藥時,就不用從山下背水。大概150米到200米一個這樣的‘應急池’,沿着70公里的隔離帶有400多個。”不等記者説出答案,石從軍興致勃勃地介紹。
“一旦有小火,這些也能撲火用啊。”同行的陽新縣應急救援中心主任曹庭友對這些微型“應急池”給予肯定。
七峯山資源豐富,風光旖旎,景觀富集。七峯山因七座高峭秀麗的山峯相連而得名。境內有喬、灌、草、藤類90科,230屬,74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水杉、古銀杏、南方紅豆杉、香果樹、鵝掌楸等30餘種。植物羣落以杉竹、松杉、松樟和竹灌混交林為主,豐富的植物資源和良好的氣候特徵為野生動物的繁衍提供了棲息場所。
據調查:公園內有野生脊椎動物178種,其中爬行類動物32種,鳥類80種,哺乳類動物66種。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云豹和白頸長尾雉,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穿山甲、麂、雀鷹、錦雞、蒼鷹等20餘種,有鄂東南“綠色寶庫”、“天然氧吧”之美譽。
“為了守護森林,建設生態文明,目前像陳師傅一樣的33名員工修繕完成120.3公里防火隔離帶修繕任務,還建設一批應急池,為防滅火之用。”石從軍還帶記者實地察看應急池建設進展時介紹,年底以水滅火工程已籌建動工,計劃建蓄水池40個及配套設施建設。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朱晨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