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俗話説:“四十比三,妻離子散”,啥意思?指的哪三樣?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綜合

40歲對一個男人來説,是略顯尷尬的年紀,不惑之年既過了三十而立的奮鬥年紀、又未達到年過半百的認知,不上不下、不痛不癢。相對於時光的流逝,大多男子懼怕的是“行年漸至四十歲,長久隱居無所成”;相對於“前路漫漫雨紛紛”,男人們懼怕的是“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那麼,如何在四十歲穩住家庭是很多男子孜孜不倦的探索,老祖宗在千年前就告知了答案:“四十比三,妻離子散”。男人四十“三不比”,方可福氣多連連,若四十“比三”,會妻離子散。

一、四十比三,妻離子散

男人到四十歲不能和其他人攀比三樣,一旦攀比這三樣,可能會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如此嚴重的後果,真的存在嗎?

當然,這絕非誇大其詞,在千年的歷史沉澱中,男人們的發展階段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定的規律,男人未必瞭解男人,但祖先一定了解男人。很多男子在四十歲時高唱“男人四十一朵花,理性優雅且不花”,但那些從小鮮肉路過的中年油膩大叔,真的可以在四十歲時,優雅似花、幸福安康嗎?

當然不會,“事業有成、功成名就”大多存在於浪漫的影視劇中,部分人在這個年齡段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再變得迷惑迷茫、不再彷徨掙扎。那麼,另一部分呢?是打着不惑的名義做着迷惑的事情?老祖宗結合歷朝歷代男子們為人處事的切身體驗,總結出了這三條規律,忌諱做這三件事,可高枕無憂。

第一:不比妻兒

在成年人的認知中:老婆都是別人家的好。即使自己的老婆賢良淑德、相夫教子,也會讓某些三心二意的男子不滿於此。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拿着別人的優點來衡量自己老婆的缺點,吹毛求疵、過於苛刻,不僅會讓雙方感情破裂,也會讓妻子寒心。

“作”完老婆“作”孩子。男人“作”起來,幾乎沒有女人什麼事,嫌棄完妻子,開始把魔爪伸向孩子。“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熊孩子都是自己的”,同樣第一次當爹,差距咋就這麼大?

中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尤其是一些未能實現心願的男子把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他們期待自己的孩子可以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但是,在這種“可以改變老父親半生平庸”的心願中,熊孩子層出不窮,在巨大的落差中,一些“老父親”恨鐵不成鋼,對自己的孩子開啓了“虐娃”模式。

40歲的男子壓力山大,但一些不懂得處理家庭關係的男子,則會把工作的負面情緒強行加給家人,這也是為何物質充足的情況下,離婚率越來越高、真愛數越來越少。別人的都是好的,自己的都是糟的,早晚都把自己的妻兒“作”沒了,誰願意對一個每天都是滿眼別人的男子滿心歡喜?

其次,妻兒是生命中最後的避風港,如果多次寒了他們的心,只會自食惡果,比如娛樂圈中的一些當紅明星,在走紅之後拋棄糟糠之妻、另覓新歡。這種事情雖然紙醉金迷的娛樂圈已見多不怪,但公眾對於這種行為卻嗤之以鼻。

俗話説:糟糠之妻不可棄。那些能患難不能共甘的男子大多較為悽慘。成龍作為影視界的大佬,他在世界的影響力有目共睹,終身成就獎、奧斯卡小金人等多項榮譽都是對成龍業績的最佳認可,他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但他的品行卻令人搖頭。這個男子在40歲時流連於“芬芳”之間,不顧妻兒。正是因為這種不負責任,他的兒子房祖名才會染上毒品的不良行為。

晚年的成龍想要讓房祖名接替自己的事業,不顧曾經諾言,上演“真香”場景,他不顧名聲、拼盡所有,想要幫助這個被自己忽略多年的孩子出名,他對自己的妻兒始終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殊不知:她的妻子林鳳嬌曾經也是高高在上的女神,為了成龍,甘願退居幕後、放棄所有;他的兒子房祖名也曾經是品學兼優的驕子,若不是他過於苛刻、多次比較,房祖名怎會自甘墮落、走上不歸路、盡毀前程。

反觀郭德綱,從未嫌棄過自己妻兒,他的妻兒也在以同樣的態度回報着他的付出。在郭德綱一貧如洗、顛沛流離的時候,他的妻子王惠放棄所有,跟隨他艱難打拼;在郭德綱大紅大紫後,他的兒子謙虛有禮、不卑不亢,從未曾“坑爹”。

郭德綱從不拿別人的孩子和郭麒麟進行比較,在這種氛圍中,郭麒麟城以後生可畏的姿態厚積薄發、快速崛起。無論是演技還是人員,郭麒麟都值得點贊,最終逆襲為“別人家的孩子”。

反觀兩者的成長之路,郭德綱始終以自己的妻兒為榮,成龍並未珍惜。默默守候自己的妻兒,所得到的後果迥然不同也不難理解。所以,40歲的男人一定要管好自己的思想,只要思想不滑坡,後方穩定多收穫。

第二:不比出身

還有一些四十歲的男子將失敗歸結於自己的出身,可以説幼稚到極致,誰都無法改變自己的出身,也無法左右自己的家境,但我們卻可以通過努力改變自己後半生的命運。

一個人在前40年,如果不能通過努力找到方向,應該反省自己多年來的尋尋覓覓、一事無成,更應該痛定思痛、倍加努力,在你感慨自己出身不好時,你的兒子也在以同樣的嘆息感慨着:“為什麼我有個這麼不思進取的爹?”

所以,爭取早日為家庭遮風擋雨是一個男子的擔當,一味地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絕非君子。一個只知道埋怨自己出身不好的人,必定不會有太大的作為,這種男子大多希望坐享其成、期待不勞而獲。幻想可以擁有王思聰那樣的土豪爹,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王振林的孩子,坐做不了富二代,可以成為富一代。

總而言之,能夠在40歲説出這樣的話,對孩子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父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的言行舉止會深刻地影響着孩子的成長。如果在40歲時還和別人比出身,只會引得旁人反感、敗壞路人緣。

當然了,想要白手起家着實不易,即使成為不了涅槃的鳳凰,通過努力至少可以成為飛翔的雀。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正。任何人都左右不了自己的出身,但任何人都有改變自己命運的資本。

中國的電商兩大巨頭:京東的劉強東和阿里的馬雲,他們兩個人在電商界都是叱詫一時的風雲人物,尤其是馬雲,是唯一一個讓眾人心甘情願叫 “爸爸”的男子,這樣的成功人士,就問你羨慕不?

在剖析他們的出身時,你會驚訝的發現他們都是白手起家,沒有所謂的名門望族、也沒有所謂的富甲一方,當他們站在成功之巔向眾人分享自己心得時,很少見他們炫耀自己的家庭怎樣?

而反觀那些無所事事、遊手好閒、將失敗歸結於出身的那些人,他們身上大多有一個通病:好吃懶做,異想天開,從不會反省自己的錯誤,總是將一切的失敗歸結於上天、歸咎於他人。

很多人開玩笑説:同樣是玩互聯網,馬雲劉強東玩得如此溜,王思聰卻在直播中頻繁跌倒,所謂的熊貓直播、香蕉影視最後都“胎死腹中”。如果沒有王振林的庇護,王思聰想必早就負債累累了吧,不到40歲就如此揮霍,40歲會又如何?

40歲的年紀已經歷了世間百態、人情冷暖,更應該懂得自己的真正需求,而非仰望着別人的風景,感慨着自己的低落。如果馬雲和劉強東一開始就埋怨着自己的父母,痛恨着自己的出身,想必他們也不會做出阿里和京東吧。

第三:不比錢財

一個人越炫耀什麼,越在掩飾自己內心的脆弱。四十年的生活打拼,應當將一個人變得成熟穩重、低調收斂,謙謙君子之所以受人歡迎,是因為去“謙謙”的不只是態度,更多的是品行。

在各種場合大肆炫富只會引得反感,敗壞人品,俗話説:財不外露,40歲還總是炫耀的男子一定是個“單純的男孩”。

所以,一味追求錢財、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淡薄親情,這種人將會落得眾叛親離。在利益至上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中,錢財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依靠坑蒙拐騙等違反道德的手段去獲取錢財,必定會自食惡果。

因為,尊重不是靠錢財攀比而來,而是靠能力證明而來。

譬如説,和珅富可敵國,他的家產夠後代享用一生,但和珅卻成為了貪官污吏的代名詞,只因他的財產全部來自於民間的搜刮。

反觀那些動不動炫富的人,他們的精神世界過於“孤獨”,只想通過語出驚人來彰顯自己的“魅力”。還記得那個“今晚全場消費由趙公子買單” 的趙泰嗎?結果從安全通道逃跑,説好的買單呢?

可以説,錢財只能是一個人的調劑品,它決定不了一個人的品行。

比如,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不是富商,也不是貴族,但他用自己的愛國熱情、人格魅力流傳千年、受後人緬懷尊重,後人為了紀念這個兩袖清風的詩人,為此產生了端午節,有幾個有錢人可以被設置成節日,讓全國人民為此紀念的?

因此,德高望重者一般會將品行作為首要之選。奸詐狡黠、兩面三刀之人必定會自食惡果,攀比錢財只會使自己的慾望無限放大,在各種不滿足中被慾望吞噬。利慾薰心的情況下,人往往會喪失最基本的是非判別能力,所以珍愛生命,遠離這“三比”。

小結

老祖宗在幾千年的歷史演變中,他們對男人們的小九九心知肚明,所以留下“四十比三,妻離子散”,讓眾多男子自己體悟,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不斷的提升完善,這是對人生的感悟、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總的來説,人到40歲就應該有屬於40歲的樣子,要讓成熟的臉配上一顆充滿優雅的心,要成為家庭妻兒的依靠,要遠離讓自己虛榮墮落的圈子,要成為時光帶不走的優雅“大叔”,至此,你覺得40歲該是什麼樣?

參考資料:《飲酒·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