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烏克蘭:因克里米亞對赫魯曉夫評價高,為何説烏克蘭離危險很近?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綜合

看看下圖赫魯曉夫的老照片,這是蘇聯歷史最能用肢體語言表達的一位領導人。從其穿戴來看,就如一個蘇聯農民穿上西裝一樣,總有一種抹不去蘇聯三四十年代人物形象。


的確赫魯曉是蘇聯三四十年代成長的一位人物,也正是他打開了蘇聯的“魔盒”,讓蘇聯有了一個巨大的變化,而正是這一變化影響了蘇聯,而且這一影響是巨大。我之前説過看蘇聯歷史,要放到五十年後來看,而恰恰赫魯曉夫執政到下台這段時間,已經距離現在五十多年了。但俄羅斯人對赫魯曉夫的評價依然是分成兩半,既有人罵他,也有人贊他。就如赫魯曉夫的雕像一般,黑白兩半,讓後人評説。


現在蘇聯已經解體快三十年了,而從赫魯曉夫到蘇聯解體也是三十年。赫魯曉夫與蘇聯解體看上去沒有直接的原因,但聯繫很緊。沒有赫魯曉夫或許就不會有蘇聯解體。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但赫魯曉夫卻在另一個國家評價相對很高。我這裏説的相對是指的不是全部意思。而對赫魯曉夫評價很高的國家,我們也能猜到,就是烏克蘭。

埋下隱患

其實烏克蘭人感謝赫魯曉夫,主要還是當年他大手一揮,把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管轄。據説是醉酒狀態下做出的決定。但赫魯曉夫卻不知道,他傷害了俄羅斯人的感情,因為克里米亞是兩代沙皇,無數俄羅斯人生命換來的。只不過在當時蘇聯體制內俄羅斯人敢怒不敢言,也只有認了。但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就隨烏克蘭獨立,成為烏克蘭領土,俄羅斯人心裏難受。


赫魯曉夫之所以把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主要因為赫魯曉夫與烏克蘭感情很深,他長期在烏克蘭任職,可以説是他的起家之地。正是這種感情,他才做出這樣隨意的決定。當時在赫魯曉夫來説是小事一樁,他實際埋了“一顆雷”。

赫魯曉夫是就是一個“埋雷人”,他還在蘇聯解體上“埋個大雷”,為什麼這樣説呢?其實道理很簡單,赫氏一上台就全面否定前任,這相當於改朝換代,只是體制沒改,把以前全否認了,這就把人的思想搞亂了。人沒有十全十美,錯誤都有,但蘇聯當時情形,如果否認斯大林的功,只揪住他的錯,那就相當於打開“魔盒”,根本無法再癒合。

正是赫魯曉夫統統否定,而且把以前的事推翻,特別是把當年遷移走的民族再請來,其中包括車臣人。正是赫魯曉夫同意車臣人回到車臣,這讓車臣人心動了,不斷蓄積獨立分裂力量。最後害的俄羅斯打兩次車臣戰爭才算平復。

車臣人放歸還是“小雷”,真正的“大雷”是他把意識形態改了,沒有一條延續下來的傳承,最後人的思想亂了。雖然放開了,敢想了敢説了,甚至有反對派了,但這種“自由”並不是真正“自由”,是一種危險的“自由”。但恰恰就是赫魯曉夫的做法,當時人們受壓的心理突然放開,出現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最主要赫魯曉夫執政下,也有些青年學生追捧他的思想下成長起來了,其中就有戈爾巴喬夫。或許這就是赫魯曉夫埋的“大雷”。

我們再來看克里米亞當時歸屬。克里米亞是200多年前,兩代沙皇從奧斯曼帝國手裏奪來的,這裏聚集大量的俄羅斯人。即使在蘇聯體制內,烏俄不分你我,也不能隨意改變歸屬。而這一改變,克里米亞怎麼可能與烏克蘭人融合在一起呢。正是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人與烏克蘭再次增添了新仇,而且有很多人在烏克蘭衝突中喪命,這些歸納起來都是赫魯曉夫所造成的。

赫魯曉夫可以是一個好的副手,或者是一個成員,但絕不是一個優秀的“一把手”,或許蘇聯選擇他,也是蘇聯的命運。

無法彌合

現在烏克蘭因為克里米亞問題與俄羅斯勢不兩立,而且引來的美國的介入。烏克蘭東部實際也已獨立,烏克蘭衝突並沒有停止,只是我們看到的這種新聞很少而已。

烏克蘭造成這樣問題,因素很多,既有親俄的亞努科維奇,也有烏克蘭想加入北約的問題。但實際上還有一個我們看不到問題,那就是俄羅斯念念不忘克里米亞,這是俄羅斯人的感情問題,時刻想把克里米亞收回來。也正是2014年基輔騷亂,讓俄羅斯人有機會。或許還有更長的時間的操作。

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並不奇怪,即使不是2014年,早晚都會回到俄羅斯的,這裏聚集95%的俄羅斯人,他們怎麼可能受烏克蘭人統治呢?

克里米亞無論是俄羅斯操作迴歸的,還是自願迴歸的,烏克蘭當然不願意,他們認為這是赫魯曉夫給的,就是烏克蘭人領土,但烏克蘭卻不知道克里米亞的歷史在俄羅斯心裏有多重要。即使烏克蘭不要,克里米亞也必須要回歸。

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因克里米亞再次結下仇恨,至今烏克蘭與俄羅斯依舊因為克里米亞爭吵,但克里米亞已經回不去了。但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這種仇恨卻無法彌合了。

歷史沒有如果,當年赫魯曉夫如果不這樣隨意把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現在烏俄關係肯定有矛盾,但至少沒有如此仇恨。

烏克蘭在美國人鼓動下,仇恨會越來越大。現在烏克蘭領導人誰都不敢説親俄的話,無論親俄的還是親美的,都有一個主題就是領土。

面臨危險

赫魯曉夫死去已經五十多年了,他或許不知道,俄羅斯與烏克蘭能鬧到如此地步。而且烏克蘭與俄羅斯這種矛盾似乎難以調和。

烏克蘭對赫魯曉夫評價高也屬正常,當年赫魯曉夫的確把白紙黑字寫着把克里米亞歸烏克蘭。

因此,烏克蘭應該改變對赫魯曉夫看法,應該“恨他”。正是赫魯曉夫的決定,造成如今烏克蘭的亂局。當然這是調侃的話了,烏克蘭人不可能從這個角度看問題。但如果不換個角度看問題,烏克蘭真的要面臨更大的危險。

為什麼這樣説呢?

拋開克里米亞不説,現在烏東與獨立沒什麼區別,而且俄羅斯也在烏俄邊境上部署了重兵,最讓烏克蘭鬧心的是,烏東地區也不和烏克蘭政府一條心。未來烏克蘭或許會有再次分裂的危險,這不是虛話。

如果真有這樣的結局,烏克蘭人應該大罵赫魯曉夫。估計不久連罵的機會都沒有了。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