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年銷22萬輛的日本“微型車之王”,在中國市場徹底消失了

2021年3月消息:長安鈴木的名字正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鈴耀”這個新品牌。其實早在2018年,鈴木就決定退出中國市場,先後在6月和9月從昌河鈴木和長安鈴木撤資。如今隨着合約最後期限的臨近,鈴木的商標被停止使用。這也意味着,日本微型車之王在中國市場的最後一絲痕跡,被徹底抹去。

曾年銷22萬輛的日本“微型車之王”,在中國市場徹底消失了

公開資料顯示:鈴木(SUZUKI)成立於上世紀20年代,在100年發展歷程中,一直以“小車之王”的形象立足於全球車壇。旗下主要產品,包括汽車、摩托車、舷外機、摩托艇、電梯等。

創始人鈴木道雄是一位木匠,成立了鈴木織機公司,專門生產金屬自動織機。到了50年代中期,他意識到織機市場越來越小,於是決定進行轉型。得益於做金屬織機積攢下的精密機械加工知識,他決定效仿豐田,進軍汽車行業。

一番深思熟慮後,鈴木道雄決定主打“下沉市場”,放棄高利潤、高定價的轎車產品,轉而生產低利潤的微型車,以滿足數量眾多的農民的需求。短短几年時間,鈴木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品牌,變成日本最受歡迎的小型汽車廠商。

完成造車夙願後,鈴木道雄以70歲的高齡退休,將接力棒交給女婿鈴木俊三。70年代末,鈴木修接班。他原名叫松田修,與鈴木俊三的女兒鈴木祥子結婚後,改姓鈴木,並進入公司工作,主要負責生產管理與經營策劃等。簡單來説,這就是一位“贅婿”。

鈴木修上任第二年,推出了售價47萬日元(當時摺合人民幣約3337元)的奧拓,以低價迅速搶佔市場,上市第一個月便拿到1.8萬輛訂單。這也成為鈴木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一款車,並一躍成為微型車行業全球第一,被稱為“微型車之王”。

曾年銷22萬輛的日本“微型車之王”,在中國市場徹底消失了

鈴木與中國的淵源相當久。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向中國乘用車市場輸入技術。隨後相繼成立了長安鈴木和昌河鈴木兩家合資車企,早於一汽豐田、廣汽豐田、東風本田等企業,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車企。

在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先後推出過羚羊、奧拓、雨燕、北斗星等一系列小排量的小型車,圓了很多家庭的汽車夢。省油輕便、好開耐用,是留給中國消費者的最初印象。十年前,長安鈴木銷量達到巔峯,累計賣出22萬輛。

但隨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國消費者開始傾向於緊湊型車、中大型車以及SUV產品,小型車、低價位車成為“偏門”產品,銷量迅速下滑。面對這些明顯的變化,長安鈴木卻後知後覺。再加上推出新車的速度明顯落後,每年僅推出一款新車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缺位。結果可想而知,過去十年銷量一直處於下滑狀態,去年僅剩下1.52萬輛。

曾年銷22萬輛的日本“微型車之王”,在中國市場徹底消失了

退出中國市場後,鈴木轉向微型車銷量較高的南亞和東南亞市場。不過日子並不好過,2019財年實現營業收入2151億日元,淨利潤為1342億日元,同比分別下降33.7%和24.9%。2020財年,預計實現營收1600億日元,同比下滑25.6%;淨利潤為1100億日元,同比下降18.0%。

2021年2月底,已經91歲高齡、執掌鈴木汽車長達42年之久的鈴木修決定卸任,親自終結了“終身不退休”的豪言壯語。他的兒子、繼任者鈴木俊宏能否“力挽狂瀾”,目前仍是一個未知數。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1 字。

轉載請註明: 曾年銷22萬輛的日本“微型車之王”,在中國市場徹底消失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