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慕安會首次移師線上,拜登親自參加,“西方缺失”怎麼填?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綜合

19日,素有“防務領域達沃斯”之稱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將舉行首次“特別版”線上會議。美國總統拜登將參加並發表演講,成為首位與會的美國現任總統。

如果説,去年的慕安會以“西方缺失”為主題、凸顯特朗普時代美歐關係裂痕的話,那麼隨着拜登上台,今年主辦方特意給會議定下基調:“超越西方缺失:更新跨大西洋合作,迎接全球挑戰”。

分析人士認為,今年的會議主題表明歐洲希望美國迴歸多邊主義、重塑盟友關係,預計美歐關係將比特朗普時代有所改善,但由於冷戰以來美歐利益分化日趨嚴重,雙方關係不會隨着拜登的一聲“美國回來了”而回到從前。此外,大國競爭的背景也使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調整變得更為複雜。

“常客”駕到

慕尼黑安全會議始於1963年,是國際戰略和安全領域的重要年度論壇之一,會議地點設在德國南部城市慕尼黑。由於明確的“純論壇”定位,會議沒有決議,沒有宣言,與會者要做的就是暢所欲言,就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大問題交流看法。數十年來,這個“跨大西洋家庭聚會”已成為觀察美歐關係和安全政策走向的窗口。

今年的會議又有兩大特殊之處。

第一,受疫情影響,以往通常在慕尼黑巴耶利舍霍夫酒店舉行的面對面會議將首次移師線上。根據官網消息,名為“慕尼黑安全會議特別版2021”的線上會議將於當地時間19日上午舉行,時長2小時45分鐘。

此外,主辦方並未放棄在今年晚些時候舉辦一場面對面會議的可能性。為此,19日還將啓動“通往慕尼黑之路2021”活動,旨在通過接下來的一系列虛擬高級別活動、研討會和桌面演練,為面對面會議做鋪墊。

第二,相比歷屆會議通常由美國副總統、國務卿或國防部長參加,今年拜登將親自亮相併發表演講,創下美國現任總統出席慕安會的先例。除拜登之外,德國總理默克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法國總統馬克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世衞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和微軟創始人蓋茨等也將參加。

《德國之聲》等媒體寫道,深諳外交的拜登是慕安會的“常客”,曾多次以副總統身份赴德國參會。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當時他在會上暗指特朗普把美國變成“令人尷尬的國家”,並向西方盟友保證“我們會回來的”,一席話使聽眾紛紛起立鼓掌。而今,身為總統的他將在會上如何宣示主張?

有輿論指出,2020年慕安會提出“西方缺失”的説法,凸顯西方共同立場缺失——近年來,西方一些國家民粹勢力抬頭,美國內顧傾向加劇,歐洲一體化進程遭遇挫折,美歐之間在氣候變化、伊朗核問題、防務開支等諸多問題上分歧加大。拜登此次借參會向歐洲伸出橄欖枝,被普遍解讀為美方高度重視改善對歐關係,受到盟友點贊。慕安會副主席鮑里斯·羅格稱,雖然只是個虛擬會議,但美國總統首次參會仍非常重要,牢固的跨大西洋關係是慕安會DNA的一部分。

改變“獨鬥”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指出,此次慕安會對美方而言是一次關鍵會議,也是拜登在國際舞台的正式亮相。就像外媒指出的,考慮到本週拜登本人及其閣員還將參加北約部長級會議、七國集團視頻會議等活動,上述活動同慕安會一起將成為拜登政府集中進行對歐政策宣示的舞台。

在馮仲平看來,慕安會對拜登而言是個絕佳平台。“他首次以總統身份參會不是偶然的:一來會議雲集了歐洲盟國,二來東道主德國是歐洲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三來會議又以討論安全為主。”馮仲平説,“如果説之前,拜登對外交政策闡述有限,那麼這次則可充分利用機會,以修復跨大西洋關係為着力點啓動外交佈局。”

馮仲平認為,拜登的講話會緊緊圍繞上述目的——在拜登眼中,像特朗普那樣拋開盟友單槍匹馬的做法不可取,只會把“美國優先”玩成“美國孤獨”。因此他要攜手盟友集體行動,擴大合作伙伴隊伍。預計講話中會強調美國仍是歐洲可靠的盟國,會突出北約的重要性,並保證美國對歐洲的保護承諾,力求消除特朗普4年以來對盟友造成的損害。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軍控與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羣認為,慕安會有幾大看點。

第一,預計拜登將通過價值觀外交、意識形態外交夯實盟友紐帶,並強調軍事同盟關係的重要性。這也是美國自二戰以來維持全球霸權的支柱。

第二,美歐可能就一些重大問題釋放合作信號,包括國際層面的抗擊新冠疫情、應對氣候變化,地區層面的伊朗核問題,以及雙邊層面的軍事合作等。

第三,慕安會過去主要涉及跨大西洋關係,但近年隨着美國在會議中夾帶私貨、意欲拉攏歐洲盟友捲入大國競爭,中國議題日漸受到關注。“再加上《北約2030報告》也提出應對中國,可以説西方國家在美國帶領下盯防中國的基本態勢越來越明顯。”滕建羣説,“預計拜登會在某些方面放鬆對歐擠壓、在經貿方面有所讓利,來拉攏盟友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並確保自身在歐洲的主導權。”

還有分析指出,疫苗分配可能成為焦點議題之一。目前,儘管德國與美國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已在歐洲多國獲得緊急使用,但歐盟本土產能不足問題亟待解決。此外,發達國家已陸續開展大規模疫苗接種,而許多低收入國家卻依舊無疫苗可用。世衞組織呼籲加大對發展中國家抗疫工作的支持,指出平衡疫苗分配是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的重要責任。

回得去嗎?

“拜登能否引導跨大西洋關係駛離崎嶇道路?”外媒設問。

在鮑里斯·羅格看來,任務“有點棘手”,不僅因為美國國會大廈衝擊事件反映特朗普主義遠未退潮,美歐在許多問題上也存在緊張關係。

德國波恩大學政治學教授賓德納格爾認為,疫情、氣候等議題能夠團結美歐,但俄德“北溪-2”天然氣管道等議題則可能分化它們。“一方面,德國人歡迎拜登上台;另一方面,他們希望看到拜登帶來切實改變——假如美國延續對俄、對華政策,只是改變一些辭令,那麼德國人就會深化‘美國人靠不住’這一認知。”

“美歐關係不會因為拜登説‘美國回來了’,就回到從前。”馮仲平説,“第一,歐洲國家對美國信任打了折扣,認為即便拜登上台,特朗普主義仍在,這令它們不安。第二,根本問題在於,相比冷戰時期美歐利益整體一致,如今利益出現了分化。”

“‘美國回來了’而‘俄羅斯則走了’,作為歐洲安全的主要角色,俄羅斯等大國的缺失,讓一心要佔有世界領袖地位和話語權的美國總統拜登成了沒有聽眾歡呼的獨角戲演員,”滕建羣説。

具體而言,在貿易上,雙方圍繞數字税問題劍拔弩張,空客波音補貼糾紛也未有了局。再加上拜登提出保護美國工業不受外國進口影響的“美國製造”倡議,也給美歐關係帶來不利影響。在安全上,拜登在北約防務費問題上沒有轉變調門,歐洲的“戰略自主”口號仍然餘音未絕。在外交事務上,美國希望將歐洲綁到大國競爭的戰車上,但歐洲國家在對俄、對華政策上更注重實際利益。無論德國在“北溪-2”管道項目上繼續與俄方推進合作,還是去年底中歐無視美方無理要求如期完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都顯示出美歐利益的巨大差異。

展望拜登時代的美歐關係,馮仲平認為,它會比特朗普時代有大幅改善,但在一些重大利益關切上的深層矛盾難以根除。從參與大國競爭角度,歐盟在多邊機構規則設定、意識形態方面會與美國加強合作,但在經濟上會捍衞利益,不搞遏制和脱鈎。

“政客”網站指出,拜登“勸誘”盟友是困難的,自他擔任奧巴馬副手以來,世界已然發生鉅變。歐洲加深了對中國的依賴,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去年,中國甚至超過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歐盟國家要求批准中國新冠疫苗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這進一步表明歐洲大陸對華信任在上升。

滕建羣認為,拜登有望進一步修復美歐關係,通過加強經貿談判和安全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舒緩矛盾,使跨大西洋關係不至於像特朗普時代那麼僵硬。但由於諸多矛盾難以調和,美歐重修舊好存在障礙。在參與大國競爭方面,歐洲一些國家近日在南海、台海有所動作,需警惕其追隨美國。歐洲還可能在世貿組織改革等問題上與美國形成配合對華施壓。不過,將自己視為多極化進程重要一員的歐洲,也不會對美盲從、選邊站隊,仍會保持平衡的外交政策。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欄目主編:楊立羣 文字編輯:楊立羣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張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