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 中國做出的減排承諾提振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魏鬱):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鄭重宣佈“努力爭取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專家表示,這一承諾體現了中國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的大國擔當,提振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同時也為中國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
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27日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政策吹風會上表示,中國主動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提出有力度的減排目標,釋放了清晰、明確的政策信號,樹立了負責任大國形象,彰顯了大國責任和擔當。何建坤説,“我們力度是非常大的。我們中國從達峯到中和過渡期只有30年的時間,能源和經濟轉型、二氧化碳和温室氣體減排的速度和力度,要比發達國家實現轉型的過程速度和力度要大得多。(這)提振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引領了全球綠色轉型低碳發展的導向。”
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認為,中國最新承諾的減排目標,是挑戰更是機遇,會對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轉型發展形成倒逼機制,會帶來經濟競爭力、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等多重協同效益。徐華清説,“通過碳達峯來倒逼我們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我們可以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動能源革命,尤其是有效的控制煤炭消費,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這些都可以倒逼我們推動生產方式的綠色低碳化。”
實現2060年碳中和需要全社會經濟、能源、技術等各個體系協同努力。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錶示,下一階段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轉變。何建坤説,“第一個方向要加大經濟轉型的強度和力度,發展數字經濟高新科技產業,以數字化來推進低碳化;第二就是要充分節約資源,發展循環經濟;第三我們必須加強能源的替代。當前我們能源體系當中,非化石能源佔比只有15.3%;第四點,我們在農業、林業、土地利用(等方面),要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治理和修復,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再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強技術的創新、研發和先進技術的產業化。”
生態環境部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温室氣體排放增速放緩的重要貢獻力量。2019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和2005年分別下降約18.2%和48.1%,已超過對外承諾的2020年下降40%~45%的目標,初步扭轉了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2018年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分別比2005年增加4509萬公頃和51.04億立方米,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