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
回首數載光陰,品味一段綻放在年少時模糊又清晰的時光掌紋,那裏有一個永遠也放不下的身影,來時還不解其性情,一番經歷後而後知他的重要性。
這般重要的意涵,如同説一個人在茫茫人海中找尋靈魂深處的伴侶,在忘羨身上體現而言,就是不夜天魏無羨的離去,讓藍忘機後知後覺此生知己不再有的萬般悔恨和遺憾。
這在後來無數的歲月裏,魏無羨這遠去的知己,成了藍忘機抓不住的夢,相關的昨日種種,以及今日是非,演變成囚住藍忘機一座通往寂寞的牢。
回首寂寞的時光,一經悠悠歲月,16年漫長時光,那曾只是一段淺淺的過往,到如今凝結為全部的悲傷,隨着物是人非的落定,侵蝕了孤寂一人名為藍忘機的心。
遙想當時年少,那名少年神采飛揚,欲以身行正義,遊走四方,一言既出那“鋤奸扶弱,無愧於心”的話,而今身經百戰,劫難加身,即便未曾體無完膚,卻也傷痕累累,讓那誓言如落花滿天飛,留給藍忘機相思成痴。
關於那句言語中初心的體現,是魏無羨的,也是藍忘機的,出自魏無羨之口,連接着藍忘機相同的心。
記得當時情景,每個人手裏,連帶着心裏,都有一盞燈,放燈之時,寂寂無聲,由自然萬物見證此時的心情和心意,他們遠望着這一盞盞承載夢與想的燈,漸漸飛遠,直到盡頭。
這盞燈有如他們少年的行程,手放開,燈飛走了,而少年踏出雲深不知處,江湖大夢也開始了,紛至沓來是陰謀詭計,接踵而至是人心算計,還有那源源不斷關於悲歡的寫實。
再看後來的人生路也恰似這盞燈,飛走了,就回不去了,人生的路開始了,也無可後退了,這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道理。
這般回首的昔日風景,是藍忘機孤寂一人留守世間遙不可及的夢,夢裏他還和魏無羨並肩作戰着,他們還是少年的模樣,而夢醒,所想種種,皆是昨日的風景,他沉迷在昨日風景中,而故人早已走出了他的風景。
這16年裏,旁人所見,似乎藍忘機還是那個不苟言笑、嚴肅清冷的人,不曾窺見他對魏無羨消失天際所承受的悲慟,但其實外冷內熱的他,可借湯顯祖“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這句話來喻。
就像身上與魏無羨同一處的烙印一樣,衣衫遮蓋無人知,別人看來毫無不同,可其實深刻的感情早已存在。
正如後來回憶當時的相見,那曾經同處過一個畫框裏的情景,是萬種柔情,情深義重,這在後來16年的重逢中也可見其情。如當魏無羨手持竹笛,吹奏一曲時的情景裏,所可見藍忘機眼裏滿是瘋狂的相思情。
對於我們自己,總説前塵往事,已如雲煙,早已追尋無蹤,但於他們而言,時隔經年,聚散匆匆的過往,是載着藍忘機深沉的夢的過去,是他可以度過無情歲月沖刷,自醉人間的救贖。
任他人皆可以“山水一程,三生有幸,就此別過,莫問前程,山高水長,江湖莫忘,”但忘羨之間,無有相別,前程路上,該當相隨,不僅江湖不曾忘,這一生都不會忘掉,這是刻在靈魂深處的情誼。
單看藍忘機16年不離不棄,守一回歸的執念,就知道如果這場知己的情誼能忘掉或放下,早就已經放下了,而如今不見絲毫放下的跡象,便該知道無論如何都放不下了。如同結局裏崖上的分別,以為會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卻在一曲離歌后,被一句“魏嬰”喚回,感懷良多。
最後的最後,我想説,幸好,忘羨沒有變了模樣,也未淡忘了時光,經歷16年無數晨曦黃昏後,於某一日終可相守。
雖往日光陰裏,無一葦渡航,但以身作筏,心之所向,16年毫無蹤跡的故人,終以16年心守歸,到如今,相思情長深幾許,入骨已幾分,再不分離。
説到我們自己身上,這般情誼其實是我們不可企及的暢想,總希望一生有那麼一個人守護你,相信你,但好像無論是身邊人的故事,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都在告訴自己,那是可遇不可求,可遇不可有的。
然總有執着倔強的那麼一些人,認清生活現實,看清各色人心後,還是守着內心的一方靜土,願意相信那是真實存在的感情。只是還沒遇到,只是還差點機緣巧合,它不是沒有,只是在找尋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