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第12次成為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日本謀求“入常”心懷執念

由 尉遲長喜 發佈於 綜合

極目新聞記者 黃佳琦

當地時間6月9日,聯合國大會各成員國在聯合國紐約總部進行投票,選舉日本、瑞士、厄瓜多爾、馬耳他和莫桑比克5國為安理會新的非常任理事國,它們將從2023年1月1日起進入安理會,任期兩年。

擁有安理會席位累計長達22年

這已經是日本第12次成為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截至上次當選(2016年——2017年),日本已有22年的安理會席位。

一直以來,日本十分重視開展聯合國外交,積極藉助聯合國提高國際地位和增強國際影響力。

2017年12月,在日本的上一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任期結束前,日本就宣佈2022年將再次競選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由聯合國大會通過無記名投票產生,為了在安理會獲得一席之地,候選國至少需要獲得聯大三分之二的支持票,即128票,才可能當選非常任理事國席位。

“對當下的日本而言,積極開展聯合國外交有兩方面原因。”武漢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林泉忠教授介紹,“首先,受俄烏局勢的影響,日本在國內大肆炒作台灣問題。接下來,日本也希望能在這個議題上扮演重要角色,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另外,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曾在2012年至2017年擔任日本外相,相較於前首相安倍晉三,岸田文雄對國際事務更加積極。自從去年上台以來,岸田文雄一直希望日本能夠在國際事務上提升影響力,這也有利於他在日本國內積累政治資本。”

聯合國安理會由15個成員國組成,其中5席屬於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和英國。其餘10個任期兩年的非常任理事國由所有193個聯合國會員國組成的聯合國大會選舉產生,按照地區進行分配,其中亞洲2個、非洲3個、拉美2個、東歐1個、西歐及其他國家2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每年將通過選舉更換5個席位,不能連任。

對歷史不負責傷害了很多國家感情

“以聯合國為中心”是日本政府的基本外交原則之一。

2004年,日本、德國、印度及巴西組成“四國聯盟”,藉由安理會改革的機會積極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但遭遇了不小的阻力。經歷了相當漫長時間的失敗,日本卻從未放棄“入常”這一執念,一度把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作為外交戰略的核心目標;同時不忘與美國加強合作,尋求美國的支持,直到現在還在不懈努力。

今年3月15日,日本外相林芳正譴責了俄羅斯於2月份對烏髮起的特別軍事行動,並在談及俄方一票否決安理會相關提案時表示,將致力於推動聯合國改革,包括讓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今年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東京舉行會談,美國表態支持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圖片來源:日本共同社)

不過,林泉忠教授介紹,“入常”並不是日本積極爭取就能夠辦到的,也不是單單依靠美國的支持就能實現的。

“日本想要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僅需得到所有聯合國會員國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票,還需要獲得五個常任理事國的贊成票。由於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安理會的決策不能繞過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對於日本而言,中國和俄羅斯的態度相當重要,日本所展示的態度是否積極,能否讓周邊國家感到安心,這依然是潛在的問題。另外,日本要想在亞洲脱穎而出爭奪入常席位,還需要與印度展開競爭。”林泉忠説。

對於美國支持日本“入常”的表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今年5月2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曾表示,中方支持安理會改革,認為改革應增強安理會的權威和效力,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並讓更多中小國家有機會參與安理會決策。同時,安理會改革事關聯合國長遠發展和會員國的切身利益。目前各方對改革總體方向和基本原則仍存在重大分歧,需要通過廣泛民主協商尋求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林泉忠認為,日本想要爭取各國支持成功“入常”困難重重。日本政府對歷史不負責、不認罪的態度不僅傷害中國的感情,也傷害了很多亞洲國家的感情。除了中日關係複雜,日本和韓國在慰安婦、強徵勞工等歷史遺留問題上始終無法達成共識。日本若真的希望在國際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需要尊重歷史,創造和平互利的國際環境,獲得周邊鄰國的信任與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