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有這樣一座地位顯赫的“高山”,被稱為“萬山之祖”,這就是崑崙山。在中國古典傳説中,西王母就居住在崑崙山上,可見崑崙山在中國古典文化中是一個重要而神秘的存在。
崑崙山坐落在我國新疆與青海、西藏等交界的高海拔地區,由於氣候和地形等自然條件非常惡劣,很長一段時間崑崙山都是人跡罕至的。
也許正是因為這裏鮮少有人來,可能才顯得如此神秘。近些年,隨着研究技術的飛速發展,崑崙山的神秘面紗被揭開,好像沒那麼神秘了。
但是,今天的崑崙山上有一個神秘的“女神”,她守着崑崙山,一守就是二十年,路過的人們堅信遇見她會有好運氣,會給她一些食物,軍車也會向她敬禮,她就是“崑崙女神”楊麗。
楊麗是誰?
楊麗是何人?為何會來到崑崙山?又為何會在這裏生活幾十年?這些問題已經找尋不到準確的答案了,就連楊麗本人也説不清楚。
人們口中的“崑崙女神”並不是大家傳統意義上美麗動人的女生,一眼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女乞丐”,她不修邊幅,衣着與精緻完全沾不上邊,精神也似乎有些問題,每次有自駕遊的遊客們從她身邊經過,她會替他們祈福,送上平安喜樂的祝願。
時間久了,驢友們就稱呼她的“崑崙女神”,也從心底裏願意去相信,遇到“崑崙女神”就會有好運氣,並且給她一些食物和飲用水作為回應。
沒人知道楊麗在崑崙山生活的具體時間,據説有二十年了。關於她來到崑崙山生活的原因,附近的人們大致有兩種説法。
有人説,二十年前,楊麗隨着丈夫來崑崙山參與青藏線鐵路的建設,但是由於意外事故,她的丈夫失蹤了,從此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但是楊麗始終不願意相信丈夫就這樣離開了人世,所以從那以後就守在了崑崙山,期盼有一天能夠與丈夫團聚。
也有人説,二十年前,楊麗的兒子在崑崙山當兵,但是發生意外不幸犧牲了,楊麗於是趕到了崑崙山,定居在此,期盼就能和兒子更近一些。
巧合的是,當年確實有一個姓楊的小戰士不幸意外去世,有人推測這就是楊麗兒子,但是也有人提出質疑,一般楊麗的兒子應該是跟隨父親姓,不一定會姓楊。
這些説法究竟哪一個才是事實,已經難以考證。常年在崑崙山生活的楊麗,精神狀態也不太正常,難以正常交流。也許,事實如何也不重要了。
二十年前,一位花季少女來到人跡罕至的崑崙山,並且在這裏定居了幾十年,大概崑崙山留下了她最重要的東西吧,也許是愛情,也許是親情,她的心留在了這裏,所以她也留在了這裏。
不管過去怎樣,現在的楊麗依然生活在崑崙山,虔誠地為過往行人祈福,就連路過的軍車都會向她敬禮,某種程度上來説,她已經與崑崙山融為了一體。
相信希望,相信美好
獨自守在崑崙山二十餘年,楊麗的故事並不明確,具體的探究也因為她的實際狀況而困難重重,但是,來往的旅人為什麼依然相信她是“崑崙女神”呢?我想,這是人們願意相信美好的普遍心理吧。
古人云:以我觀物,則萬物皆着我之色彩。世界是多元、立體、動態的,我們看待這個世界更取決於我們願意去相信什麼
如果願意相信楊麗是“崑崙女神”,能夠給來往的旅人帶來好運,那麼你們的相遇是美好而神秘的,如果你對此嗤之以鼻,覺得楊麗不過是一個流浪的邋遢女人,那麼你們的相遇將不會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所以,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更多取決於觀察者的心態和角度。
桌面上放着半杯水,有的人想:太好了,還有半杯!
也有人會想:唉,只剩半杯了。
同樣是半杯水,給這兩個人帶來的心裏感覺就是大相徑庭的。積極樂觀的態度和心態才是人生路上的必備單品,只有懷揣着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才能在困境的時候不被打倒。
堅信前方很快會迎來希望,並且為此全力以赴地去努力,也才能在順境的時候不驕不躁,清醒地認識到有更大更有價值的目標在等待着自己,稍作休整,就馬不停蹄地向着下一個目標進發。
你相信什麼,生活就是什麼樣的。
忠貞不渝,海枯石爛
一輩子長不長?不長,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可是又很長,楊麗在崑崙山守候了二十年,可能依然沒有等到想等的人。沒人知道她會繼續在崑崙山守多久,也沒有知道未來自己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
忠貞不渝,從一而終,常常被人們所稱頌。古人喜歡大雁,把大雁作為重要的聘禮送給愛人,就是覺得大雁是忠貞之鳥。
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是我們生而為人必須面對的羈絆,它們像是温柔的紐帶,牽引着我們在生活中的方向和心靈歸家的港灣。忠貞不渝,海枯石爛,是人們對於美好感情的想象。
它的可貴在於,感情上或者説精神上的羈絆並沒有隨着客觀現實條件的改變而發生改變,反而,像楊麗一樣,用自己短短的一生去成就一場久久的童話。
小結:
人們喜歡忠貞之鳥,喜歡忠貞之人,這是人之常情,但是,也不能以這種高的標準去苛責、或者説道德綁架普通的平凡人。
有人説,人世間不如意者十有八九,生而為人,求而不得才是常態。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曾抗爭過,也不是我們不曾努力過,而是命運和現實的捉弄,實在讓人捉摸不透,而在精神追求失守了以後,人們不幸地失去了感情的羈絆,不得不用時間温潤的力量去磨平羈絆斷裂帶來的傷痛。有時候,人們只是想繼續生活下去。
我們並不都是楊麗,很多時候,在現實的壓迫下,低了頭,認了慫,也就只是一種自己的選擇罷了。
如果有可能,誰不想守住自己的崑崙山呢?